探索臺灣水域環境:河流、海洋與生態的奧祕

格式
doc
大小
1.99 MB
頁數
6
上傳者
jyfe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5-08-26,离现在 20 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穿梭水域教學方案—自然領域-認識臺灣水域環境

單元名稱

認識臺灣水域環境

適用年級

六年級

教學時數

160分鐘(共4節)

設計者

簡月芬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1.能知道臺灣河流的特性。

2.能認識與水相關的生態環境。

3.能透過資料整理,認識臺灣各地的河流和海洋。

自然領域能力指標

1-3-4-1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

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3-3-1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3-3-4 能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學習領域

自然領域

可融入之相關領域及議題

環境教育

參考資料

淡水河溯源網站大河戀網站水環境教育資料網

台灣的河流(遠足文化)、台灣的海洋(遠足文化)、台灣的溼地(遠足文化)

台灣的湖泊(遠足文化)、台灣的自然保護區(遠足文化)、河流(秋雨文化)

太空看台灣(秋雨文化)

教學研究

一、設計理念與構想

希望學童能認識臺灣各地較具代表性的水域環境,並對其生態環境和重要物種有進一步的了解,藉此引發學童對水環境的各種研究探討有更多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及教學方法

透過教學簡報,簡介臺灣的各種水域環境,包含北、中、南、東部較為代表性之河流、湖泊、溼地等,及東、西部海域等,並穿插相關性有趣或傳奇性的故事,以提高學童的學習;同時學習記錄上課重點。


三、學生經驗

學習經驗:從社會領域的學習中,對臺灣地理環境稍有認識。

生活經驗: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地理位置,是屬於臺灣的哪個區域,並對所屬的區域河流有粗淺的認識。


能力指標

教學資源

時間

評量活動


















3-3-1

3-3-4























1-3-4-1

1-3-5-2

壹、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學簡報

2.電腦、液晶投影機

3.學習單W-3

()學生準備

1.上課筆記

()上課場地

1.備有電腦、液晶投影機之教室


二、引起動機

透過教學簡報(附件一)說明臺灣河川的特性,引發地理位置不同,河川特性差異性也相當大。


貳、發展活動

1.透過教學簡報,分北、中、南、東,四個不同區域,各舉出兩條較為著名的河川及相關水域環境做簡介。

2.北部:淡水河流域、翡翠水庫、石門水庫、關渡沼澤區、夢幻湖、蘭陽溪、無尾港濕地、雙連埤、翠峰湖。

(第一節課結束)


3.中部:大甲溪、德基水庫、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高美溼地、濁水溪、日月潭、漢寶溼地。

(第二節課結束)

4.南部:曾文溪、曾文水庫、七股溼地、黑面琵鷺、高屏溪、大鬼湖、澄清湖、南仁湖。

5.東部:立霧溪、秀姑巒溪、七彩湖、小鬼湖、嘉明湖。

(第三節課結束)


6.利用教學簡報(附件二),簡介臺灣的海洋環境和生態。


叁、綜合活動

7.完成學習單W-3(附件三),若是課堂上無法完成,則請學童利用課餘時間完成。

(第四節課結束)














教學簡報

電腦

液晶投影機

























學習單















5’





35’








40’





40’







15’




25’


















學生能專心聆聽,並記錄重點







學生能專心聆聽,並記錄重點




學生能專心聆聽,並記錄重點






學生能專心聆聽,並記錄重點



學生能正確摘錄重點,完成學習單




(附件一):教學簡報--臺灣陸域之水域環境簡介

(附件二):教學簡報--臺灣的海洋

(附件二):學習單W-3

穿梭水域教學活動自然作業單六年號姓名

Waterwalking­-3

認識台灣水域環境

應繳日期

訂正通過

等第

家長簽章




一、請將水域環境的特色寫出來。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