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題設計/簡單(新北市石碇高中國中部退休教師‧
國語日報讀報講師)

本週主題:第10版青春方向
〈科技新星轉行有機農 陳建龍踏實圓夢〉 〈疫苗護照爭議
防疫與人權的兩難〉
問題一:閱讀可以拓展視野,超越時空看見更多可能,原本在科技業的陳建龍,正是因閱讀哪兩本書而影響了他後來走上有機農夫的生涯選擇?(複選) 【閱讀歷程:擷取與檢索】
A.《棄業日記》
B.《活得精彩的100種方法》
C.《學霸斜槓plus魯蛇逆襲》
D.《半農半X的生活》
答:A、D (B、C是本版20位職人的生涯故事結集成書,在中學生報粉專留言可抽書。)
問題二:陳建龍說什麼才是農場成功的關鍵?為什麼?他用哪些方法積極促銷?請分三點說明。 【閱讀歷程:統整與解釋】
答:
1.「賣給誰?怎樣賣出去?怎樣回收成本提高獲利?才是農場決勝關鍵。」
2.臺灣農業技術太強了,相同的環境氣候,許多農夫都種得出、種得好,品質鑑別度不高,所以行銷成為決勝關鍵。
3.除了品質管理,他還觀察顧客喜好的品項、架設網站、想行銷企畫:擺放蔬果、把上架的百香果拍成網美、設計包裝,讓賣相比較好,吸引顧客採購。
問題三:遇上颱風,貸款剛建置好的溫室被颳走,沒擔保品、也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農業金庫居然願意貸款給陳建龍重建。為什麼?請依據報導內容推估原因。【閱讀歷程:統整與解釋】
參考答案:
陳建龍為務農努力取得有機認證、農改場專業認證、農業農民專業訓練、農產品加工證照、食農教育講師等各種證照,還積極考上臺大農經研究所進修。從他的所作所為證明:他不僅有理想並且踏實努力執行,是值得信任的貸款人,因此農業金庫肯定他的潛力與成長性,願意貸款給他。
問題四:眼看拉拉山、下巴陵等地的原住民因銷路瓶頸要棄耕、離鄉背井到城市打零工,陳建龍毅然決定包辦資材和通路產銷大小事,讓果農在家鄉的土地專心耕作。這是他對社會的使命感,請寫出他這樣做對社會的貢獻。【閱讀歷程:統整與解釋】
答:農地沒荒廢、在地特產能持續、原住民不必離鄉背井,以對土地友善的方式耕種,消費
者可以吃到無毒健康的蔬果,多方互惠共利。
問題五:怎樣的農耕方式或符合哪些條件才能稱為「有機農業」?請查找定義,並扼要說明我們為什麼要盡量支持有機農業?【閱讀歷程:省思與評鑑】
參考答案:
1.根據農委會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條:「有機農業: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
2.保護自然和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保護動物和植物健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可靠的產品、開發友善環境的新農業技術、為生產者提供充足可靠的收入、促進生態旅遊、留下一個讓後代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的世界(環境永續)。
問題六:有機農產品相對一般農產品價格一定偏高嗎?為什麼?讀過這篇報導後,你會不會請負責採購的家人,將有機農產品列入優先選項?原因為何?(歡迎投稿至《中學生報》言論廣場版,請參見第15版) 【閱讀歷程:省思與評鑑】
參考答案:
1.有機農產品不施用催促生長、縮短收穫期的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相較成本確實比較高,不過目前的行銷通路為穩定取得貨源,大多透過簽約與農民合作「契作」,所以相較於一般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反而穩定,不容易受天災所影響。颱風天過後反而很多人會選擇購買相對較為便宜的有機農產品。
2.會。因為採用有機農產品不僅對健康好,對環境友善、有利自然生態、讓農民在地就業,還能維護地球的永續。一舉數得,當然要推廣。
問題七:青春方向版陸續報導過許多不同領域的職人,你對哪些職人印象深刻?哪位職人讓你大開眼界?哪個職人工作使你觸動而心嚮往之?請略舉一二。更歡迎到中學生報粉專留言參加抽書活動。 【閱讀歷程:省思與評鑑】
參考答案:
請自由發揮(《中學生報》曾報導過魔術師、水下生態攝影師、接體員、呼吸治療師、同步口譯、賽車手、消防員等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