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課程教案:水溶液的溶解現象探究與實驗設計

格式
docx
大小
24.22 KB
頁數
3
上傳者
l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4-16,离现在 1 19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教學單元設計簡案

領域/科目

自然科學

設計者

趙曼暄

實施年級

三、四、五(特教班)

總節數

4節,160分鐘,本節課第2

單元名稱

水溶液的溶解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tr-Ⅱ-1 透過觀察了解日常生活中自然科學現象之特性。

ai-Ⅱ-1 透過動手實作,以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ah-Ⅱ-1 透過各種感官體驗生活週遭事物的屬性。

核心

素養

-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學習內容

INe-Ⅱ-2 溫度會影響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程度。INe-Ⅱ-3 日常生活中常見可以溶解於水的食品。



議題

融入

議題/主題實質內涵

科技教育

E4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教材來源

康軒出版社、動手玩自然

教學設備/資源

PPT、影片

學習目標

  1. 知道可用五官觀察驗證砂糖溶解的現象。

  2. 認識有哪些調味品或粉末食材能溶解在水中,有些不能。

  3. 觀察溶解的現象,察覺物質會因溫度、水、空氣改變性質。

  4. 能觀察出固定的水量和不同比例的粉末產生出不同的溶解性質演變的結果。

  5. 知道固定的水量中能溶解物質的量是有限的。

教學活動設計(1節,40分鐘)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活動

內容

引起

動機

  1. 哪一種比較甜?

  2. 透過操作示範與觀察,學生比較全糖、半糖差別。

教學

活動一

來做糖水

  1. 說明:「平匙」的意義,並指導學生將粉末刮成平匙的方法。

  2. 說明:以糖水為例,說明糖加到水中可以製造糖水,糖水為水溶液。

  3. 操作示範與觀察:進行「溶解後水溶液重量」的實驗。

  4. 教師提問:

1)「50 毫升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匙的砂糖?」

2)「50 毫升的水,如果一直不斷將砂糖加入水中,都可以完全溶解嗎?」

3)「砂糖溶解於水中變成糖水溶液後,水溶液的重量會有什麼變化?」

4)「溶解 1 匙的糖水及及溶解 6 匙的糖水,誰比較甜呢?」

教學

活動二

我還要更甜!

  1. 想一想:剛剛溶解最多匙的砂糖水夠甜嗎? 還可以更甜嗎?

  2. 操作示範與觀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水溶解更多砂糖?用冷水還是熱水會溶解比較多的糖呢?

  3. 教師提問:

1)「加水後的糖水有比較甜嗎?再放砂糖溶解進去呢?會變更甜嗎?

2)「熱水和冷水,哪一杯水溶解的砂糖比較多呢?

3)「嘗嘗看哪一杯的糖水比較甜?」

綜合

總結

  1. 討論並發表:藉由操作實驗後,讓學生明白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量有限,物質溶解於水中後,水溶液的重量會增加。

  2. 討論並發表:利用糖水製做的過程,讓學生了解越多的糖溶解糖水就越甜,水的溫度越高糖融化的速度越快等。並引導歸納:增加水量或溫度能提高溶解量。

  3. 畫畫看、貼一貼: 完成學習單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