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之分析與探討
專案研究第三期系列(四)
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態度與看法
序言
「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第一期與第二期之研究計畫分別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與八十五年十二月結束﹐自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份起﹐開始著手進行第三期的研究計畫。延續第一、二期的研究計畫﹐本年度的研究重點包括兩大部分﹐即: (一)有關青少年之六項時事性主題的調查﹐研究對象為國、高中職學生。其目的在於適時反映青少年對於流行事件或目前廣受社會大眾討論關切之議題的看法與態度。六項時事性主題的決定乃是由專案工作小組參考「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第一、二期已調查過的主題,再根據目前時下一般青少年流行事物或重大之相關議題後,初步決定九項之調查主題(電腦科技、自殺行為、法律觀念、身體意象、命理與靈異現象、性騷擾、家庭、教育改革、與社會治安),再設計調查問卷, 用直接遞送與郵寄的方式,發出問卷十五份,懇請十五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之協助,圈選出六項時事性主題並提供意見,回收有效問卷計十二份。根據回收的專家建議及專案工作小組幾次討論後,擬定了本期的六項時事性調查主題。分別為:命理與靈異現象、身體及外表、法律觀念、、社會治安、性騷擾、以及自殺行為等共六項。(二)長期性研究之工具––「大專生文化與心理態度量表」的編製、施測、並建立常模等, 其目的在提供逐年觀察青少年心態或價值觀轉變的依據。唯本研究在六項時事性調查的部份,重點在於呈現客觀的調查結果,而根據調查結果所得的建議部份則有待日後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本研究之結果共同擬定適合青少年的輔導策略與方案。
壹、研究動機、問題敘述與文獻探討
研究動機
在世紀交替的今日,經濟的快速成長,資訊的高度進化、社會結構的改變等等外在因素,伴隨著青少年的心理急遽發展與生理的顯著變化,使得這一代的「新新人類」青少年成長問題越來越具爆發力與震撼力,衍生諸多失衡的現象,青少年問題受到高度的關切,無論是求學方面、就業狀況、生活概況與其對當今社會重要相關議題的看法與態度都是殷切需要明瞭的。對青少年的問卷調查資料之蒐集與歸納,瞭解青少年對流行事物與社會大眾關切之議題所持的看法與態度,藉此知道青少年的困擾、需求、迷思或對社會事件的關切程度等,才能以寬容關懷多元的方式與青少年朋友們相處,並作為將來政府或民間團體規畫有關青少年輔導工作與實施策略時之參考。
二、問題敘述
人本心理學家Maslow所提出的心理需求階段論主張「安全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祥和安定的社會環境,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人民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但是反觀目前的台灣社會,由於社會結構、經濟型態與家庭結構的急遽轉變,傳統價值觀與道德觀正面臨極大的挑戰,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酬賞體系錯亂,許多人抱持著投機的心態希望能夠一夜致富,貪污舞弊以及強取豪奪的犯罪暴力事件屢見不鮮,而所謂「笑貧不笑娼」的錯誤心態更是表露無遺。因此,在社會的脫序和人心迷失的狀況下引發了種種的社會亂象,而在這樣敗壞的社會風氣下,民眾連最基本的安全需求與免於恐懼的自由都談不上,更遑論安居樂業了。或許,有人會認為現在的治安之所以如此讓人恐懼,完全是媒體炒作與故意渲染的結果,從官方的統計數字上似乎看不出我們的治安有日益惡化的趨勢,但是,這樣的說法是有待商榷的,的確,媒體的宣傳可能是導致民眾認為治安惡化的主因之一,但民眾對於「治安惡化」的恐懼感有相當大的部份是來自於犯罪型態與暴力程度的惡質化(林美玲,民79),從一年多以前發生的劉邦友、彭婉如等重大刑案遲遲未能破案,一直到最近發生多起青少年涉嫌強暴殺人的事件,犯罪手法的殘暴與犯罪年齡層的下降才是令民眾深感治安惡化的原因,而這點在犯罪統計數字上是顯現不出來的。
治安的惡化可說是政治、經濟、社會結構乃至於家庭等環境中種種問題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病徵,其影響亦將是十分廣泛的。對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敗壞的社會風氣對他們的影響是既深且鉅的,有鑑於社會治安的重大影響,本研究擬從青少年的觀點來探討他們對於目前社會治安的相關議題之態度與看法。
三、文獻探討
經濟部在民國79年針對1126家大型企業負責人進行電話調查,結果指出有69.8﹪的企業家表示治安惡化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其投資意願(中國時報,79.3.3,6版);另外,天下雜誌在民國79年進行台灣地區電話抽樣調查1315人,有效樣本971人,受訪者中有41.1﹪認為李總統未來一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改善治安」(引自林美玲,民79);行政院亦於民國79年進行「台灣地區民眾對政府施政反應的分析---第八次民意調查」之研究報告指出,受訪民眾對於社會治安感到滿意者僅佔24.4﹪,且年紀愈輕、教育程度愈高及家庭收入愈高者,對於社會治安感到滿意者比率愈低,可見社會治安已成為當時民眾最關心的社會問題(引自鍾起岱,民82)。其次,有一些針對青少年學生所進行的調查,如中華文化協會與中興大學企管系於民國86年以全國大學生為抽樣對象,進行大學生對國家競爭力及政府施政滿意度的調查,結果指出有90.2﹪的受訪者不滿意當前的社會治安(聯合報,86.5.5.,4版);教育部訓委會委託高師大輔導研究所進行的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研究報告指出,面對最近愈來愈多搶案發生這樣的現象,有91.2﹪的受試者的想法是社會治安愈來愈差(教育部訓委會,民85),另外,有65.7﹪的受試者認為政府當前應優先處理的是改善治安(教育部訓委會,民86)。綜合上述研究可知,一般人對於社會治安多半抱持不滿意的態度,因此,改善治安亦普遍成為民眾對政府的期許。
青少年雖然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家庭和學校中,但由於家庭與學校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傳播媒體的發達,實際上,青少年和社會的接觸是愈來愈密切了。因此,社會環境對於青少年發展的影響是極為廣泛的,尤其是當家庭與學校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時,社會即成了影響青少年發展最重要的力量(黃德祥,民83)。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社會環境中違犯社會規範的偏差行為會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當偏差行為未受到處罰時,那麼此種情況將會搖撼社會中其他人守規範的動機,另外,偏差行為亦會危害到社會組成份子彼此間的互相信賴(謝高橋,民77)。因此,治安的敗壞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影響,除了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不夠安全而引發其恐懼的感覺之外,當青少年認為社會上有許多人為了一己的私利鋌而走險卻未受到懲罰,將會導致他們對於社會的公理正義以及公權力感到質疑,甚至心存僥倖而以身試法,其次,治安的惡化亦可能導致青少年較不容易與他人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際關係。如果從青少年發展的角度來看,惡劣的社會風氣對於青少年是有負面影響的。在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中必須學習遵守社會規範,但是當大環境無法提供一套明確可遵循的規範,再加上許多成年人表現出違法的行為卻不必受到處罰時,青少年自然不能學習到是非之間的界限,因此,Dusek(1987)認為社會化的失當或偏頗會造成青少年偏差行為或犯罪問題的產生(引自黃德祥,民83)。Kornhauser(1979)指出,由於社會的急速變遷與解組,使得傳統機構的社會控制功能降低,傳統社會規範的約束力亦隨之鬆懈,因而導致了不良的社會化而影響犯罪及偏差行為的發生(引自蔡德輝、楊士隆,民83),從此一觀點看來,社會治安的敗壞無疑的會引起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
綜上所述,社會治安對於青少年的內在情緒與外顯行為皆有相當大的影響,如何改善治安提供青少年一個安全無虞的成長與學習環境應屬當務之急。在社會暴力與犯罪事件頻傳之際,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從青少年的心理層面與認知層面探討這些事件對於青少年的生活、心理與行為所造成的種種影響,並了解青少年是如何看待這些社會亂象,以及從他們的觀點來看,有哪些策略可以改善社會治安。
貳、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圖一)係延續並參酌第二期研究的研究架構,在時事性調查研究的部份主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國中、高中及高職生)對「命理與靈異現象」、「法律」、「身體意象」、「自殺行為」、「性騷擾」及「社會治安」等六項時事性主題的態度與看法。在長期研究部份主要探討及分析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的內涵(主觀文化),包括五項生活內容(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休閒生活及職業意識之重要性、滿意度與兩者間的落差值)、個人價值觀、幸福感、社會意識及世界觀。此外,研究中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客觀文化)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內涵之差異情形,以進一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特性,裨能提供大專生心理輔導之參考。
圖一、研究架構與測量變項量
背景變項(客觀文化) 背景變項(客觀文化) 地區 年齡 性別 出生序 父母婚姻狀況 同住的家人 宗教信仰 籍貫 學業成績 學校類別 年級 家庭社經地位
(主觀文化) 時事性調查 命理與靈異現象 法律觀念 身體意象 自殺行為 性騷擾 社會治安 長 期 性 研 究︵ :主 文觀 化文 與化 心︶ 態 內 涵 生活內容之重要性、滿意度、與兩者間的落差值 個人價值觀 幸福感 社會意識 世界觀 家庭生活 學校生活 社會生活 休閒生活 職業意識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中以國中、高中及高職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的區域包括北區(台北縣市) 、中區(台中縣市) 、南區(高雄縣市) 及東區(台東縣市及花蓮縣市)之國中、高中及高職等學校。本研究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依各區域所包括國中、高中及高職學校總數之比例決定各區域抽取施測學校的數目,各區域再依國中、高中及高職的比例決定國中、高中及高職各級學校施測的數目。各區域分別依國中、高中及高職隨機抽取施測學校後,再隨機抽取一個年級,抽取的年級皆以一班級學生為施測對象。各區域之樣本人數分配情形參見表一。
表一、樣本人數分配表
背景變項 | 類別 | 男生(N=619) (48.1%) | 女生(N=668)(51.9%) |
人數(百分比) | 人數(百分比) | ||
地區 | 台北縣 | 148 ( 11.5 %) | 263 ( 20.4 % ) |
台北市 | 117 ( 9.1 %) | 75 ( 5.8 %) | |
台中縣 | 86 ( 6.7 %) | 64 ( 5.0 %) | |
台中市 | 58 ( 4.5 %) | 41 ( 3.2 %) | |
高雄縣 | 41 ( 3.2.%) | 82 ( 6.4 %) | |
高雄市 | 63 ( 4.9 %) | 92 ( 7.1 %) | |
花東縣市 | 106 ( 8.2 %) | 51 ( 4.0 %) | |
年級 | 國一 | 147 ( 11.4 % ) | 141 ( 10.9 %) |
國二 | 124 ( 9.6 %) | 158( 12.3 %) | |
國三 | 87 ( 6.8 %) | 80 ( 6.2 %) | |
高一 | 100 ( 7.8 % ) | 38 ( 3.0 %) | |
高二 | 82 ( 6.4 %) | 87 ( 6.8 %) | |
高三 | 2 ( .2 %) | 45( 3.5 %) | |
高職一 | 24 ( 1.9 %) | 14( 1.1 %) | |
高職二 | 22 ( 1.7 %) | 57( 4.4 %) | |
高職三 | 32 ( 2.5 %) | 48( 3.7 %) | |
年齡 | 十二歲 | 7 ( .5 %) | 4 ( .3 %) |
十三歲 | 89 ( 6.9 %) | 114 ( 8.9 %) | |
十四歲 | 158 ( 12.3 %) | 144 ( 11.2 %) | |
十五歲 | 119( 9.2 %) | 103 ( 8.0 %) | |
十六歲 | 137 ( 10.6 %) | 93 ( 7.2 %) | |
十七歲 | 86 ( 6.7 %) | 133 ( 10.3 %) | |
十八歲 | 21( 1.6 %) | 67( 5.2 %) | |
十九歲 | 1( .1 %) | 9( .7 %) | |
未填答者 | 2( .2 %) | 1( .1 %) | |
排行 | 長子女 | 263 ( 20.4%) | 254( 19.7 %) |
次子女 | 143 ( 11.1 %) | 211( 16.4 %) | |
老么 | 178 ( 13.8 %) | 166( 12.9 %) | |
獨生子女 | 30 ( 2.3 %) | 30( 2.3 %) | |
其他 | 3( .2 %) | 4( .3 %) | |
未填答者 | 3( .2 %) | 3( .2 %) | |
父母婚姻狀況 | 共同居住 | 547(42.5 %) | 586( 45.5%) |
分居 | 15(1.2 %) | 15( 1.2 %) | |
離婚 | 25(1.9 %) | 34( 2.6 %) | |
父親再婚 | 4(.3 %) | 4( .3 %) | |
母親再婚 | 1(.1 %) | 5( .4 %) | |
父母親均再婚 | 3(.2 %) | 4 ( .3%) | |
其他 | 19( 1.5 %) | 13( 1.0 %) | |
未填答者 | 6( .5 %) | 7( .5 %) | |
同住的家人 | 與父母同住 | 511( 39.7 %) | 558( 43.3 %) |
與父親同住 | 14( 1.1 %) | 21( 1.6 %) | |
與母親同住 | 32( 2.5 %) | 38( 3.0 %) | |
住校 | 24( 1.9 %) | 16( 1.2 %) | |
與親戚同住 | 17( 1.3 %) | 16( 1.2%) | |
其他 | 14( 1.1 %) | 10( .8 %) | |
未填答者 | 8( .6 %) | 9( .7 %) | |
學業成績 | 優等(90分以上) | 64( 5.0 %) | 81( 6.3 %) |
甲等(80~89分) | 165( 12.8 %) | 199( 15.5 %) | |
乙等(70~79分) | 199( 15.5%) | 220( 17.1 %) | |
丙等(60~69分) | 130( 10.1%) | 118( 9.2 %) | |
丁等(60分以下) | 50( 3.9 %) | 30( 2.3 %) | |
未填答者 | 12( .9 %) | 20( 1.6 %) | |
社經地位 | Ⅰ | 18(1.5 %) | 14( 1.2 %) |
Ⅱ | 71( 6.0%) | 70( 5.9 %) | |
Ⅲ | 118( 9.9 %) | 91( 7.6 %) | |
Ⅳ | 284( 23.8 %) | 349( 29.3 %) | |
Ⅴ | 82( 6.9 %) | 95( 8.0 %) |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究國內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看法。研究中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及時事性資料自編調查工具(參見附錄一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本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1)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認知包括對目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及安全感、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對社會治安的關心程度、青少年犯罪對社會治安危害程度、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及對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2)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情形的方式及對危害社會治安事件的反應(3)對目前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4)青少年對改善社會治安措施的看法(學校及政府機構)(5)青少年的個人安全及個人安全受到威脅時求助之對象(6)青少年如何關心社會治安問題。本問卷計十五題,題項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受測者表達對問題陳述同意的程度及意見,部分題項詢問受測者之相關經驗,包括單複選題。
四、資料處理
施測學校寄回問卷,首先剔除無效問卷後,再進行資料建檔工作。資料建檔完成後則進行統計分析。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將部份提項的選項由五個選項歸類成三個選項,例如將「非常同意」及「同意」歸為「同意」,「非常不同意」及「不同意」歸為「不同意」。再進一步採用卡方考驗(Chi Square Test),進行百分比一致性考驗分析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於本時事性主題的看法是否有不同。
參、研究限制
一、文獻探討
本專案研究的第二部份—時事性主題的調查研究,旨在探討一般青少年(國、高中職學生)對於近來社會上時事性主題的態度與看法,在進行時事性主題之研究時,專案小組除了參考相關的文獻外,也利用網路以及收集一般報章雜誌的報導文章。在每一個時事性主題調查結果之前,僅做簡要的問題敘述與文獻探討。而在本次期中報告中,問題敘述的部份也包括若干相關的文獻探討,在期末報告時,將針對每一時事性主題,持續做相關文獻的收集。
二、研究結果
本研究僅以全國北、中、南、東四個地區的國、高中職學生為研究母群,並以班級為施測單位,因此本研究各項結果宜謹慎推論至全國的青少年。
肆、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將分為六個部份加以說明,包括:(1)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態度包括對目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及安全感、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對社會治安的關心程度、青少年犯罪對社會治安危害程度、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及對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2)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及對危害社會治安事件的反應(3)對目前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4)青少年對改善社會治安措施的看法(學校及政府機構)(5)青少年的個人安全及個人安全受到威脅時求助之對象(6)青少年如何關心社會治安問題。本問卷計十五題。研究結果將針對每部份的各題項從總樣本及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等方面加以分析,茲將各部份結果依次說明如下。
一、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態度
本研究中調查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知覺包括對目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及安全感、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對社會治安的關心程度、青少年犯罪對社會治安危害程度、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及對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在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二),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各約有七成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對社會治安表示不滿意,部份滿意或部份不滿意者約一成五至三成左右,滿意者未及一成。顯示大部份的青少年表示對社會治安不滿意。進一步卡方考驗(Chi Square)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有顯著不同(X2=23.17 df=4 p<.001)。即相對於國中及高中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職生表示對社會治安不滿意。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對目前台灣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如何?(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4) 性別(N=1286) 學校類別(N=1294) 社經地位(N=11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滿意 | 973(75.2) | 437(70.6) | 529(79.3) | 520(70.7) | 280(78.7) | 173(85.2) | 123(70.3) | 162(77.5) | 621(76.3) |
部份滿意或部份不滿意 | 296(22.8) | 164(26.5) | 131(19.6) | 201(27.3) | 67(18.8) | 28(13.8) | 47(26.9) | 44(21.1) | 178(21.9) |
滿意 | 25(1.9) | 18(2.9) | 7(1.0) | 14(1.9) | 9(2.5) | 2(1.0) | 5(2.9) | 3(1.4) | 15(1.8) |
卡方考驗 | X2=15.23 df=2 p<.001 | X2=23.17 df=4 p<.001 | X2=3.71 df=4 p=.447 |
目前社會治安讓青少年覺得安全感的程度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六成五至八成左右的青少年對社會治安表示沒有安全感,部份有安全感或部份沒有安全感者約一成五至二成五左右,有安全感者未及一成。顯示社會治安讓大部份的青少年覺得沒有安全感。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性別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安全感」有顯著不同(X2=45.71 df=2 p<.001)。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表示對社會治安讓人沒有安全感。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目前的社會治安讓你感到安全感的程度如何?(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4) 性別(N=1286) 學校類別(N=1294) 社經地位(N=119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沒有安全感 | 981(75.8) | 418(67.5) | 558(83.7) | 540(73.5) | 276(77.5) | 165(81.3) | 131(74.9) | 148(70.8) | 634(77.9) |
部份有安全感或部份沒有安全感 | 275(21.3) | 177(28.6) | 95(14.2) | 167(22.7) | 71(19.9) | 37(18.2) | 39(22.3) | 55(26.3) | 156(19.2) |
有安全感 | 38(2.9) | 24(3.9) | 14(2.1) | 28(3.8) | 9(2.5) | 1(.5) | 5(2.9) | 6(2.9) | 24(2.9) |
卡方考驗 | X2=45.71 df=2 p<.001 | X2=9.62 df=4 p=.047 | X2=5.42 df=4 p=.247 |
目前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六成至七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目前社會治安問題嚴重,部份嚴重或部份不嚴重者約一成至一成五左右,表示不嚴重者一成五至二成左右。顯示大部份的青少年認為目前社會治安問題嚴重。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目前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並無顯著不同。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認為目前社會治安問題的嚴重程度如何?(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嚴重 | 246(19.1) | 124(20.1) | 119(17.9) | 149(20.4) | 63(17.7) | 34(16.7) | 30(17.2) | 43(20.7) | 155(19.1) |
部份嚴重或部份不嚴重 | 1641(12.7) | 85(13.8) | 77(11.6) | 115(15.8) | 34(9.6) | 15(7.4) | 26(14.9) | 28(13.5) | 96(11.9) |
嚴重 | 878(68.2) | 408(66.1) | 467(70.4) | 466(63.8) | 258(72.7) | 154(75.9) | 118(67.8) | 137(65.9) | 559(69.0) |
卡方考驗 | X2=2.83 df=2 p=.243 | X2=18.98 df=4 p=.001 | X2=2.07 df=4 p=.723 |
青少年對目前社會治安問題的關心程度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四成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關心目前社會治安問題,部份關心或部份不關心者約四成至四成五左右,表示不關心者僅一成左右。顯示僅近半數的青少年表示關心目前社會治安問題。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目前社會治安問題的關心程度」並無顯著不同。
表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對社會治安的關心程度如何?(題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關心 | 125(9.7) | 67(10.9) | 57(8.6) | 76(10.4) | 35(9.9) | 14(6.9) | 15(8.6) | 18(8.7) | 81(10.0) |
部份關心或部份不關心 | 567(44.0) | 253(41.1) | 311(46.8) | 334(45.6) | 152(43.1) | 81(39.9) | 80(46.0) | 94(45.2) | 352(43.5) |
關心 | 596(46.3) | 296(48.1) | 296(44.6) | 322(44.0) | 166(47.0) | 108(53.2) | 79(45.4) | 96(46.2) | 377(46.5) |
卡方考驗 | X2=4.98 df=2 p=.083 | X2=6.27 df=4 p=.180 | X2=.82 df=4 p=.936 |
青少年對於「青少年犯罪危害社會治安的嚴重程度」的看法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七成五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青少年犯罪嚴重危害目前社會治安,表示部份嚴重或部份不嚴重者約一成至一成五左右,表示不嚴重者一成以下。顯示大部份的青少年表示青少年犯罪嚴重危害目前社會治安。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青少年犯罪危害社會治安的嚴重程度」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認為青少年犯罪行為對社會治安的危害程度如何?(題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0) 性別(N=1282) 學校類別(N=1290) 社經地位(N=119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嚴重 | 111(8.6) | 59(9.6) | 52(7.8) | 73(10.0) | 24(6.8) | 14(6.9) | 12(6.9) | 15(7.2) | 72(8.9) |
部份嚴重或部份不嚴重 | 184(14.3) | 94(15.2) | 89(13.4) | 125(17.1) | 40(11.3) | 19(9.4) | 23(13.1) | 34(16.3) | 115(14.2) |
嚴重 | 995(77.1) | 464(75.2) | 524(78.8) | 535(73.0) | 290(81.9) | 170(83.7) | 140(80.0) | 159(76.4) | 624(76.9) |
卡方考驗 | X2=2.43 df=2 p=.297 | X2=17.06 df=4 p=.002 | X2=2.03 df=4 p=.731 |
青少年對於「目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四成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目前社會治安改善的沒信心,表示部份有信心或部份沒有信心者約四成左右,表示有信心者一成至一成五左右。顯示青少年對於「目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的看法分歧。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目前社會治安改善的信心」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32.30 df=4 p<.001)。即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對目前社會治安改善沒信心。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對改善社會治安問題的信心程度如何?(題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沒信心 | 603(46.8) | 264(42.8) | 338(51.0) | 300(41.0) | 201(56.9) | 102(50.2) | 82(46.9) | 87(41.8) | 394(48.6) |
部份有信心或部份沒信心 | 501(38.9) | 259(42.0) | 237(35.7) | 301(41.1) | 120(34.0) | 80(39.4) | 73(41.7) | 86(41.3) | 308(38.0) |
有信心 | 184(14.3) | 94(15.2) | 88(13.3) | 131(17.9) | 32(9.1) | 21(10.3) | 20(11.4) | 35(16.8) | 108(13.3) |
卡方考驗 | X2=8.63 df=2 p=.013 | X2=32.30 df=4 p<.001 | X2=4.67 df=4 p=.322 |
青少年對於「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四成五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未來社會治安會愈來愈差,表示部份會愈來愈差或部份會愈來愈好者約三成五至四成五左右,表示會愈來愈好者一成至二成左右。顯示青少年對於「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的看法分歧。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未來社會治安會愈來愈差。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分析表
你對未來社會治安的看法?(題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2)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2) 社經地位(N=119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愈來愈差 | 630(48.8) | 273(44.1) | 353(53.1) | 331(45.1) | 182(51.3) | 117(57.6) | 75(42.9) | 94(45.0) | 421(51.8) |
愈來愈差或愈來愈好 | 464(35.9) | 231(37.3) | 230(34.6) | 256(34.9) | 139(39.2) | 69(34.0) | 76(43.4) | 81(38.8) | 274(33.7) |
愈來愈好 | 198(15.3) | 115(18.6) | 82(12.3) | 147(20.0) | 34(9.6) | 17(8.4) | 24(13.7) | 34(16.3) | 117(14.4) |
卡方考驗 | X2=14.12 df=2 p=.001 | X2=31.87 df=4 p<.001 | X2=8.11 df=4 p=.088 |
二、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及對危害社會治安事件的反應
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中
,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以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居多(97.9%),其次為家人告知(50.8%)、師長告知(47.8.8%)。不同性別青少年樣本中,男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以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居多(98.1%),其次為師長告知(47.6.8%)、家人告知(47.3%)。女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亦以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居多(97.8%),其次為家人告知(54.3%)、師長告知(47.6.8%)。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樣本中,國中、高中及高職生皆以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居多(95%以上),國中生樣本以家人告知居次(47.3%),高中及高職生樣本則以同學或朋友告知居次(52.8%及48.8%)。不同社經地位青少年樣本中,皆各約九成五以上青少年表示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居多(九成五以上),其次為家人告知(五成左右)、師長告知(四成五左右)。顯示大部份的青少年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目前社會治安的情形。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獲知社會治安情形之主要來源分析表
你通常經由何種方式得知目前社會治安的情形?〈可複選〉(題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1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師長告知 | 619(47.8) | 295(47.6) | 322(48.2) | 360(48.8) | 178(50.0) | 81(39.9) | 85(48.6) | 93(44.5) | 391(47.9) | |
家人告知 | 659(50.8) | 293(47.3) | 363(54.3) | 430(58.3) | 149(41.9) | 80(39.4) | 94(53.7) | 108(51.7) | 406(49.8) | |
同學或朋友告知 | 575(44.4) | 266(42.9) | 308(46.1) | 288(39.1) | 188(52.8) | 99(48.8) | 67(38.3) | 93(44.5) | 368(45.1) | |
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 | 1269(97.9) | 608(98.1) | 653(97.8) | 719(97.6) | 350(98.3) | 200(98.5) | 172(98.3) | 207(99.0) | 798(97.8) | |
其他,請說明 | 17(1.3) | 10(1.6) | 7(1.0) | 8(1.1) | 5(1.4) | 4(2.0) | 1(.6) | 1(.5) | 13(1.6) |
青少年得知一些危害社會治安的訊息時會有什麼反應?,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中,五成以上的青少年表示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其次是氣憤(三成五)。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樣本中,四至六成的青少年表示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三至四成的青少年表示氣憤。。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知道一些危害社會治安的訊息時的反應」因不同性別(X2=76.90 df=4 p<.001)及學校類別(X2=52.50 df=8 p<.001)而有所不同。即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會表現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相對於男青少年,較多人數比例的女青少年會表現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知道危害社會治安訊息時的反應分析表
當你知道一些危害社會治安的訊息時會有什麼反應?(請單選)(題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169) 性別(N=1161) 學校類別(N=1169) 社經地位(N=1087)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 598(51.2) | 228(40.7) | 366(60.9) | 399(58.0) | 119(38.6) | 80(46.2) | 80(49.1) | 86(45.3) | 394(53.7) |
氣憤 | 413(35.3) | 211(37.7) | 198(32.9) | 211(30.7) | 126(40.9) | 76(43.9) | 57(35.0) | 73(38.4) | 253(34.5) |
沒什麼好擔心,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 40(3.4) | 33(5.9) | 7(1.2) | 17(2.5) | 20(6.5) | 3(1.7) | 6(3.7) | 11(5.8) | 19(2.6) |
無反應 | 93(8.0) | 68(12.1) | 25(4.2) | 54(7.8) | 30(9.7) | 9(5.2) | 14(8.6) | 17(8.9) | 54(7.4) |
其他,請說明 | 25(2.1) | 20(3.6) | 5(.8) | 7(1.0) | 13(4.2) | 5(2.9) | 6(3.7) | 3(1.6) | 14(1.9) |
卡方考驗 | X2=76.90 df=4 p<.001 | X2=52.50 df=8 p<.001 | X2=10.65 df=8 p=.222 |
三、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
本研究亦從青少年的觀點探究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茲將青少年對各項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分析如下。
青少年對於「民眾缺乏法治觀念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四成五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認為民眾缺乏法治觀念會影響社會治安,二成至三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約0.五成至一成五左右表示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民眾缺乏法治觀念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民眾缺乏法治觀念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民眾缺乏法治觀念(題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6) 性別(N=1278) 學校類別(N=1286) 社經地位(N=118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161(12.5) | 84(13.6) | 75(11.3) | 119(16.4) | 30(8.4) | 12(5.9) | 6(13.3) | 5(5.8) | 139(13.1)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424(33.0) | 196(31.8) | 227(34.3) | 263(36.2) | 93(26.1) | 68(33.5) | 9(20.0) | 29(33.7) | 351(33.1) |
同意 | 701(54.5) | 336(54.5) | 360(54.4) | 345(47.5) | 233(65.4) | 123(60.6) | 30(66.7) | 52(60.5) | 570(53.8) |
卡方考驗 | X2=1.96 df=2 p=.376 | X2=43.62 df=4 p<.001 | X2=7.56 df=4 p=.109 |
青少年對於「社會風氣敗壞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六成五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認為社會風氣敗壞會影響社會治安,二成以下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及學校類別青少年對「社會風氣敗壞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認為社會風氣敗壞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社會風氣敗壞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社會風氣敗壞(題十-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3) 性別(N=1275) 學校類別(N=1283) 社經地位(N=1189)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156(12.2) | 86(14.0) | 68(10.3) | 124(17.1) | 25(7.0) | 7(3.5) | 3(6.7) | 7(8.1) | 138(13.0)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177(13.8) | 104(16.9) | 72(10.9) | 117(16.1) | 42(11.8) | 18(8.9) | 8(17.8) | 16(18.6) | 140(13.2) |
同意 | 950(74.0) | 426(69.2) | 519(78.8) | 485(66.8) | 288(81.1) | 177(87.6) | 34(75.6) | 63(73.3) | 780(73.7) |
卡方考驗 | X2=15.64 df=2 p<.001 | X2=54.55 df=4 p<.001 | X2=5.02 df=4 p=.285 |
青少年對於「判刑過輕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五成至七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判刑過輕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二至三成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二成以下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判刑過輕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認為判刑過輕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判刑過輕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判刑過輕(題十-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6) 性別(N=1278) 學校類別(N=1286) 社經地位(N=119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175(13.6) | 98(15.9) | 76(11.5) | 137 (18.8) | 27(7.6) | 11(5.4) | 5(11.1) | 6(7.0) | 153(14.4)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340(26.4) | 168(27.2) | 169(25.6) | 209(28.7) | 74(20.9) | 57(28.1) | 12(26.7) | 23(26.7) | 287(27.0) |
同意 | 771(60.0) | 351(56.9) | 416(62.9) | 383(52.5) | 253(71.5) | 135(66.5) | 28(62.2) | 57(66.3) | 622(58.6) |
卡方考驗 | X2=6.79 df=2 p=.034 | X2=55.36 df=4 p<.001 | X2=4.30 df=4 p=.367 |
青少年對於「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五成至七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三成以下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二成以下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警察機關執法不嚴(題十-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0) 性別(N=1273) 學校類別(N=1280)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212(16.6) | 126(20.6) | 85(12.9) | 159(22.0) | 31(8.7) | 22(10.9) | 6(13.6) | 12(14.5) | 180(17.0)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410(32.0) | 185(30.2) | 223(33.8) | 239(33.1) | 110(31.0) | 61(30.2) | 13(29.5) | 22(26.5) | 344(32.5) |
同意 | 658(51.4) | 302(49.3) | 352(53.3) | 325(45.0) | 214(60.3) | 119(58.9) | 25(56.8) | 49(59.0) | 534(50.5) |
卡方考驗 | X2=13.61 df=2 p=.001 | X2=44.01 df=4 p<.001 | X2=2.88 df=4 p=.578 |
青少年對於「民眾漠不關心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四成五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民眾漠不關心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二成五至三成五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二成以下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民眾漠不關心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民眾漠不關心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民眾漠不關心(個人自掃門前雪)(題十-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6) 性別(N=1268) 學校類別(N=1276) 社經地位(N=118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224(17.6) | 117(19.1) | 105(16.0) | 174(24.1) | 31(8.8) | 19(9.4) | 6(13.3) | 14(16.3) | 191(18.2)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311(24.3) | 155(25.3) | 155(23.7) | 188(26.1) | 84(23.8) | 39(19.3) | 11(24.4) | 24(27.9) | 248(23.6) |
同意 | 741(58.1) | 341(55.6) | 395(60.3) | 359(49.8) | 238(67.4) | 144(71.3) | 28(62.2) | 48(55.8) | 613(58.3) |
卡方考驗 | X2=3.22 df=2 p=.200 | X2=63.82 df=4 p<.001 | X2=1.53 df=4 p=.822 |
青少年對於「黑槍氾濫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六成五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認為黑槍氾濫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二成以下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二成五以下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黑槍氾濫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黑槍氾濫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黑槍氾濫(題十-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4) 性別(N=1276) 學校類別(N=1284) 社經地位(N=1189)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219(17.1) | 124(20.1) | 93(14.1) | 173(23.8) | 32(9.0) | 14(6.9) | 4(8.9) | 12(14.1) | 187(17.7)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144(11.2) | 76(12.3) | 66(10.0) | 82(11.3) | 43(12.1) | 19(9.4) | 6(13.3) | 15(17.6) | 111(10.5) |
同意 | 921(71.7) | 416(67.5) | 501(75.9) | 471(64.9) | 281(78.9) | 169(83.7) | 35(77.8) | 58(68.2) | 761(71.9) |
卡方考驗 | X2=11.51 df=2 p=.003 | X2=57.42 df=4 p<.001 | X2=6.64 df=4 p=.156 |
青少年對於「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如表),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六成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認為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二成以下青少年表示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三成以下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是否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少人數比例的國中生認為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同意程度分析表
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題十-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7) 性別(N=1279) 學校類別(N=1287) 社經地位(N=119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不同意 | 228 (17.7) | 131(21.3) | 95(14.3) | 191(26.2) | 24(6.7) | 13(6.4) | 3(6.7) | 12(14.0) | 195(18.4) |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 196(15.2) | 112(18.2) | 83(12.5) | 126(17.3) | 53(14.9) | 17(8.4) | 5(11.1) | 17(19.8) | 165(15.6) |
同意 | 863(67.1) | 373(60.6) | 485(73.2) | 411(56.5) | 279(78.4) | 173(85.2) | 37(82.2) | 57(66.3) | 701(66.1) |
卡方考驗 | X2=22.97 df=2 p<.001 | X2=106.04 df=4 p<.001 | X2=7.29 df=4 p=.122 |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於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半數以上青少年認為「民眾缺乏法治觀念」、「社會風氣敗壞」、「判刑過輕」、「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民眾漠不關心」、「黑槍氾濫」等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其中有六成以上青少年認為「社會風氣敗壞」、「黑槍氾濫」、「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判刑過輕」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四、青少年對改善社會治安的看法
為了改善目前社會治安,青少年認為學校教育應加強的措施方面,調查結果顯示,總樣本中(如圖表),青少年認為學校教育方面應加強「多關懷與輔導有問題行為的青少年」者居多(80.2%),其次為「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保護」(77.2%)、「注重道德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72.5%)、「鼓勵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預防青少年犯罪」(66.5%)、「加強人格陶冶,健全學生身心發展」(66.%)、「法律教育課程的加強」(50.2%)。
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除了女青少年樣本外),青少年認為學校教育方面應加強「多關懷與輔導有問題行為的青少年」者居多(八成左右),其次為「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保護」(七至八成左右)及「注重道德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七至七成五左右)。如表所示。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認為學校教育應加強改善社會治安之措施分析表
你認為要改善目前的社會治安問題,在學校教育方面應加強下列哪些措施?(可複選)(題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1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加強人格陶冶,健全學生身心發展 | 855(66.0) | 450(72.6) | 399(59.7) | 491(66.6) | 241(67.7) | 123(60.6) | 119(68.0) | 143(68.4) | 522(64.0) |
注重道德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939(72.5) | 466(75.2) | 467(69.9) | 518(70.3) | 275(77.2) | 146(71.9) | 134(76.6) | 151(72.2) | 589(72.2) |
法律教育課程的加強 | 651(50.2) | 336(54.2) | 310(46.4) | 380(51.6) | 170(47.8) | 101(49.8) | 86(49.1) | 104(49.8) | 408(50.0) |
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保護 | 1001(77.2) | 439(70.8) | 556(83.2) | 574(77.9) | 263(73.9) | 164(80.8) | 132(75.4) | 159(76.1) | 639(78.3) |
多關懷與輔導有問題行為的青少年 | 1040(80.2) | 484(78.1) | 551(82.5) | 579(78.6) | 291(81.7) | 170(83.7) | 139(79.4) | 171(81.8) | 655(80.3) |
鼓勵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預防青少年犯罪 | 862(66.5) | 414(66.8) | 443(66.3) | 497(67.4) | 230(64.6) | 135(66.5) | 110(62.9) | 140(67.0) | 547(67.0) |
其他,請說明 | 26(2.0) | 16(2.6) | 10(1.5) | 7(.9) | 15(4.2) | 4(2.0) | 6(3.4) | 4(1.9) | 16(2.0) |
青少年對改善目前社會治安問題應從那些方面著手?,調查結果顯示,總樣本中(如圖表),青少年認為應從「掃黑除暴,打擊犯罪」著手者最多(78.2%)、其次為「取締黑槍及毒品」(74.4%)、「加強社區守望相助」(67.7%)、「嚴刑重罰」(65.6%)、「加強婦幼安全教育」(64.4%)、「心靈改革,改善社會風氣」(59.0%)、「警政革新」(54.3%)、「推展全民法治教育」(50.8%)、「特種行業及計程車管理」(45.1%)、「增進電視報紙的教化功能」(41.4%)。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除了高職生樣本外),青少年認為應從「掃黑除暴,打擊犯罪」及「加強社區守望相助」著手者居多。高職生樣本中,青少年認為應從「嚴刑重罰」及掃黑除暴,打擊犯罪」著手者居多。
上述分析結果顯示,較多人數比例的青少年認為從「打擊犯罪」方面著手才能改善目前的社會治安。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認為改善社會治安之可行措施分析表
你認為要改善目前的社會治安問題應從下列哪些方面著手?(可複選)(題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掃黑除暴,打擊犯罪 | 1014(78.2) | 498(80.3) | 508(76.0) | 603(81.8) | 264(74.2) | 147(72.4) | 135(77.1) | 164(78.5) | 643(78.8) |
取締黑槍及毒品 | 964(74.4) | 489(78.9) | 471(70.5) | 574(77.9) | 245(68.8) | 145(71.4) | 122(69.7) | 160(76.6) | 612(75.0) |
嚴刑重罰 | 850(65.6) | 412(66.5) | 432(64.7) | 462(62.7) | 238(66.9) | 150(73.9) | 119(68.0) | 151(72.2) | 520(63.7) |
加強婦幼安全教育 | 835(64.4) | 366(59.0) | 464(69.5) | 485(65.8) | 220(61.8) | 130(64.0) | 103(58.9) | 128(61.2) | 541(66.3) |
加強社區守望相助 | 878(67.7) | 443(71.5) | 431(64.5) | 519(70.4) | 229(64.3) | 130(64.0) | 108(61.7) | 140(67.0) | 568(69.6) |
警政革新 | 704(54.3) | 359(57.9) | 339(50.7) | 365(49.5) | 224(62.9) | 115(56.7) | 110(62.9) | 123(58.9) | 421(51.6) |
特種行業及計程車管理 | 584(45.1) | 289(46.6) | 291(43.6) | 320(43.4) | 161(45.2) | 103(50.7) | 70(40.0) | 100(47.8) | 364(44.6) |
心靈改革,改善社會風氣 | 764(59.0) | 376(60.6) | 382(57.2) | 436(59.2) | 206(57.9) | 122(60.1) | 111(63.4) | 124(59.3) | 469(57.5) |
增進電視報紙的教化功能 | 537(41.4) | 287(46.3) | 246(36.8) | 293(39.8) | 161(45.2) | 83(40.9) | 86(49.1) | 81(38.8) | 331(40.6) |
推展全民法治教育 | 651(50.2) | 332(53.5) | 313(46.9) | 378(51.3) | 172(48.3) | 101(49.8) | 91(52.0) | 97(46.4) | 412(50.5) |
其他,請說明 | 24(1.9) | 20(3.2) | 4(.6) | 8(1.1) | 13(3.7) | 3(1.5) | 4(2.3) | 6(2.9) | 14(1.7) |
五、青少年個人安全及求助對象
青少年個人安全是否受到威脅?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 所示,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一至二成左右的青少年表示個人安全受到威脅,個人安全未曾受到威脅者八至八成五左右。進一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個人安全是否受到威脅的經驗並無顯著不同。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曾遭到威脅之分析表
你個人的安全是否曾遭到威脅?(題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2) 性別(N=1274) 學校類別(N=1282) 社經地位(N=1188)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是 | 238(18.6) | 137(22.3) | 99(15.0) | 133(18.3) | 69(19.6) | 36(17.8) | 5(11.1) | 19(22.4) | 197(18.6) |
否 | 1044(81.4) | 477(77.7) | 561(85.0) | 595(81.7) | 283(80.4) | 166(82.2) | 40(88.9) | 66(77.6) | 861(81.4) |
卡方考驗 | X2=11.27 df=1 p=.001 | X2=.37 df=2 p=.833 | X2=2.46 df=2 p=.293 |
當青少年個人安全受到威脅時會向誰求助?,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所示,總樣本及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個人安全受到威脅時求助的主要對象為家人(八至八成五左右),其次為同學或朋友(六至七成五左右)。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當受到威脅時之求助對象分析表
當你個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會向誰求助?(可複選)(題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1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師長 | 631(48.7) | 315(50.8) | 313(46.9) | 424(57.5) | 149(41.9) | 58(28.6) | 85(48.6) | 95(45.5) | 410(50.2) |
家人 | 1080(83.3) | 502(81.0) | 573(85.8) | 621(84.3) | 297(83.4) | 162(79.8) | 145(82.9) | 172(82.3) | 682(83.6) |
同學或朋友 | 817(63.0) | 389(62.7) | 423(63.3) | 445(60.4) | 234(65.7) | 138(68.0) | 104(59.4) | 131(62.7) | 523(64.1) |
警察機構 | 646(49.8) | 333(53.7) | 308(46.1) | 387(52.5) | 172(48.3) | 87(42.9) | 91(52.0) | 108(51.7) | 397(48.7) |
不處理 | 43(3.3) | 32(5.2) | 11(1.6) | 25(3.4) | 13(3.7) | 5(2.5) | 2(1.1) | 7(3.3) | 33(4.0) |
其他,請說明 | 39((3.0) | 23(3.7) | 15(2.2) | 15(2.0) | 15(4.2) | 9(4.4) | 8(4.6) | 4(1.9) | 26(3.2) |
六、青少年如何關心社會治安?
青少年亦為社會的一份子,個人如何關心社會治安問題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所示,總樣本中,青少年關心社會治安問題會做到的事情主要為「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85.5%),其次為「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74.5%)、「勸阻朋友或同學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66.4%)、「和家人或朋友同學討論社會治安問題」(50.8%)、「勇於檢舉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44.4%)。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關心社會治安問題會做到的事情主要為「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八成五左右),其次為「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七成五左右)。此結果顯示「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及「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是大部份青少年關心改善社會治安問題的方式。
表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認為學校教育應加強改善社會治安之措施分析表
關心社會治安問題,你會做下列哪些事情?(可複選)(題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1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 男生 人數(%) | 女生 人數(%) | 國中 人數(%) | 高中 人數(%) | 高職 人數(%) | 高 人數(%) | 中 人數(%) | 低 人數(%) | |
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 1108(85.5) | 535(86.3) | 567(84.9) | 638(86.6) | 302(84.8) | 168(82.8) | 153(87.4) | 180(86.1) | 695(85.2) |
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 | 966(74.5) | 465(75.0) | 494(74.0) | 537(72.9) | 277(77.8) | 152(74.9) | 129(73.7) | 159(76.1) | 604(74.0) |
和家人或朋友同學討論社會治安問題 | 658(50.8) | 294(47.4) | 361(54.0) | 348(47.2) | 193(54.2) | 117(57.6) | 90(51.4) | 109(52.2) | 402(49.3) |
勸阻朋友或同學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 861(66.4) | 404(65.2) | 454(68.0) | 502(68.1) | 220(21.8) | 139(68.5) | 110(62.9) | 142(67.9) | 547(67.0) |
勇於檢舉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 576(44.4) | 308(49.7) | 264(39.5) | 396(53.7) | 116(32.6) | 64(31.5) | 75(42.9) | 87(41.6) | 371(45.5) |
其他,請說明 | 14(1.1) | 11(1.8) | 3(.4) | 6(.8) | 5(1.4) | 3(1.5) | 4(2.3) | 2(1.0) | 8(1.0) |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青少年對社會治安的態度
七成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對社會治安不滿意及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相對於國中及高中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職生表示對社會治安不滿意;相對於男生,社會治安亦讓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沒有安全感。此外,有六成至七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認為目前社會治安問題嚴重。約有七成五至八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青少年犯罪嚴重危害目前社會治安。約有四成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目前社會治安改善的沒信心,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對目前社會治安改善沒信心。約有四成五至五成五左右的青少年表示未來社會治安會愈來愈差,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未來社會治安會愈來愈差。
(二)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的方式及對危害社會治安事件的反應
青少年得知社會治安現狀的方式以「從電視新聞、報紙得知」者居多,其次為「家人告知」、「師長告知」。青少年得知一些危害社會治安的訊息時的反應主要為「害怕恐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其次是「氣憤」。
(三)青少年對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
青少年對於影響社會治安因素的看法,半數以上青少年認為「民眾缺乏法治觀念」、「社會風氣敗壞」、「判刑過輕」、「警察機關執法不嚴」、「民眾漠不關心」、「黑槍氾濫」等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其中有六成以上青少年認為「社會風氣敗壞」、「黑槍氾濫」、「不尊重自己或他人生命」、「判刑過輕」是影響社會治安的因素。
(四)青少年對改善社會治安的看法
在學校教育方面,約八成的青少年認為應加強「多關懷與輔導有問題行為的青少年」者居多,其次為「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保護」、「注重道德教育,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預防青少年犯罪」、「加強人格陶冶,健全學生身心發展」、「法律教育課程的加強」。
青少年認為應從「掃黑除暴,打擊犯罪」及「加強社區守望相助」著手者居多。高職生樣本中,青少年認為應從「嚴刑重罰」及掃黑除暴,打擊犯罪」著手者居多。
(五)青少年個人安全及求助對象
約有一至二成左右的青少年表示個人安全受到威脅,個人安全未曾受到威脅者八至八成五左右。青少年個人安全受到威脅時求助的主要對象為家人,其次為同學或朋友。
(六)青少年如何關心社會治安
青少年關心社會治安問題會做到的事情主要為「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其次為「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勸阻朋友或同學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和家人或朋友同學討論社會治安問題」、「勇於檢舉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二、建議
青少年普遍對社會治安的不滿意,認為社會治安問題嚴重且會越加惡化,且對改善社會治安沒有多大的信心,因此學校單位可以從多方面設計課程或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社會治安問題,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治安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因應對策如何避免危險,而不是一味地對社會治安抱持者消極且負向的看法與態度。
從本調查中,大部份的青少年從媒體新聞得知目前社會治安的狀況,而多瞭解有關社會治安問題的報導也是青少年關心社會治安的表現方式。因此新聞媒體有關社會治安訊息的報導的呈現方式以及謹慎處理播報的內容格外重要,避免青少年接受片面的報導而產生曲解甚至過度恐懼,引起不安。而師長是青少年得知目前社會治安的情形的第二個主要來源,因此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亦是許多社會訊息的傳遞者,教師能在傳遞社會訊息給青少年學生時,同時也能把握此機會教育,幫助他們釐清並加以分析社會治安事件的發生與犯罪者面臨的後果與可能受到的法律懲處等等,讓青少年正確地看待層出不窮的社會治安事件並且能消弭學生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而社會風氣敗壞,價值觀扭曲嚴重,也引誘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願或被迫從事不正當的行業。在青少年此一時期受到金錢誘惑等因素容易誤入歧途,加上年幼,容易讓不法之徒威脅利誘而犯下危害社會治安之不法勾當,因此學校教育改善教學升學導向的設計,應多加強人格教育,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法治教育,建立青少年的法治觀念,能知法守法,不做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以及如何自我保護,免於受害、拒絕利誘、與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等課程內容。
針對如何改善目前的社會治安,學校教育應多加關懷與輔導行為偏差之青少年方案與社區機構的通力合作舉辦家長的再教育或共同關心青少年的生活。例如學校可結合台灣各縣市的二十二個家扶中心一起規畫具體可行的青少年輔導方案。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民79)。三月三日,第6版。
林美玲(民79)。走出治安惡化的迷思。國家政策季刊,第七期,38-45頁。
教育部訓委會(民85)。「青少年對偷竊、賭博、搶劫的態度與看法」調查報告。學生輔導,43,124-138頁。
教育部訓委會(民86)。青少年對台灣未來與國家前途的態度與看法。學生輔導,53,116-128頁。
黃德祥(民83)。青少年的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民83)。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聯合報(民86)。五月五日,第4版。
謝高橋(民77)。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鍾起岱(民82)。治安會報:運作、績效與評析。研考報導季刊,25,17-32頁。
研究委託單位: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研究執行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研究主持人:黃正鵠教授
協同主持人:楊瑞珠教授
研究執行期間:民國86年6月至8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