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者:郭隆德建築師 主題:建築師賦予建築的文化性格兼論建築師的專業核心價值(
下) |
|
三、建築師和土木與結構技師的差異
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的養成背景,都來自大學土木系,大學土木系課程,多是以各種的工程力學為主要學習科目,所以舉凡是與結構力學相關的結構物,都是他們的業務範圍,從公路、橋樑、水利防洪、大地地質、鐵路隧道、水土保持……等等都是。所以處理各種結構物的力學行為,是土木技師結構技師的核心能力。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的高考專業科目也主要是在測驗這種能力。建築師也非常信賴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的專業能力,所以建築物的結構設計都放心的委任他們來處理。就像導演很放心的把燈光的事交由燈光師處理一樣。
土木技師聯合結構技師公會爭著要擁有建築物設計監造權時,也透露出他們對建築觀點的水準,他們把結構物當作是建築物。
Thom
Mayne(2005普立茲建築獎得主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說:「建築師一種廣泛性的綜合通才修養,而不是單一種專業人員的專門學問。
Architecture
is a generalist discipline. Not a discipline for the
specialist.」,若以運動項目來比喻,土木結構技師好比是單項運動的專才,而建築師則是十項運動的全才,從比較建築師與土木結構技師的高考考試科目來看,就清楚的說明建築師和工程技師的本質差異。 |
|
四、土木與結構技師不能取代建築師
優秀的建築為它們的國家帶來榮譽,也令國民充滿信心與驕傲,而這些正是台灣目前所缺乏的;反觀台灣,若要修改法律讓以結構計算為專業的人,來擔任這些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真是問道於盲。
從九二一大地震以前到現在,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就一直是建築師結構設計部份的協力廠商。他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接受建築師的委託,進行結構設計,他們不了解建築師設計背後的文化過程,大概認為建築師的工作,只要排好柱子就可以了,所以這樣的工作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也做得來,企圖推翻目前國際建築通行的分工模式,想便宜行事,不用辛苦參加建築師證照資格考試。於是乾脆要求修改建築法十三條,直接取得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這是背離國際潮流,全然漠視建築的人文藝術部份。
下面且就舉一國際規格的例子-APEC的規定,即可不辯自明。 |
|
1.建築師與工程師分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下有「APEC建築師計畫」及「APEC工程師計畫」。且在2005年12月28、29二日分別舉行了我國第一屆「APEC建築師」及「APEC工程師」授證典禮。因此,若不是性質各自獨立,又何必分開成為兩個獨立計畫?﹙詳「APEC建築師」及「APEC工程師」操作手冊﹚。
2.建築師考試及註冊制度上:「APEC建築師計畫」之教育基準為「至少得接受四年主修建築學之大學正規教育」,此與國內目前建築系之教育內容相同。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旣沒有四年主修建築學之大學正規教育,又沒通過建築師考試,卻要充當建築師,這樣公平嗎?﹙詳APEC建築師註冊標準﹚。
3.業務執行上:因建築物設計監造須包含基地實質環境分析、空間規劃、及各項設備之整合(15類技師參與),APEC亞太建築師執導委員會(2002年.12月)宣言,明確指出「建築師係建築物設計監造整合者」,此亦與現行建築法第13條內容吻合。我們為什麼要改為與先進國家悖離的規定?難道我們比世界先進國家眼光獨到?
五、結語
社會中每個人都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所以有分工的必要,建築也是如此,在分工的架構下,每一個人貢獻他最擅長的部分,這才會成就社會最大的福利;若有人不專心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卻吃碗內看碗外,專門算計或嫉妒別人的工作,或因此而抹黑別人,把自己神聖化,這樣沉醉於被私慾所牽引的人,表面上說是為了公益,反而是社會最大的公害。不真實的事情是經不起檢驗的。人若捨正道而不由,卻可能適得其反,且未能樹立其應有之社會地位。 |
|
為了台灣建築文化的健康發展,土木技師及結構技師若真想從事建築師的工作,建議其應再回學校實實在在的進修建築課程,通過建築師考試,大家一起共同為台灣的建築文化而努力,才會贏得社會的尊敬。土木技師及結構技師公會應鼓勵其會員發揮其結構專長,設計監造出世界一流之橋樑、道路、水壩….等公共工程,為台灣爭口氣。或為國內上述工程品質把把脈,做出改善造福後代子孫之德業。至少也應照國際上專業分工的作業慣例,與建築師良性配合,共創優秀建築物,夙幾為台灣這塊土地建設美麗家園多做些貢獻。
若國人不察,認為只是建築師公會與土木、結構技師公會工作權之爭,事不關己,而讓土木技師及結構技師,不用辛苦參加建築師證照資格考試,直接取得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則其後果將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天災之後,埋下了影響台灣國土風貌之921大地震,這就真正是人禍了,且其餘殃亦將源源不絕。可想而知,台灣還會有什麼建築物可傳諸久遠!且若因此惡例一開,是非顛倒價值錯亂,則群起效尤,其效應必將波及其他業界。將為台灣各行業分工的基石埋下禍端,可不慎乎?
最後我們再以世界建築桂冠-普立茲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2002年得獎主的評論辭作為本文的結束:
Slivetti評論Glenn
Murcutt(2002
Laureate)時說:「Glenn
Murcutt
是一個現代主義者,一個自然主義者,一個環境主義者,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他是一位經濟學家和一位生態學家,身為一個建築師,他包含融貫了這些傑出的特質在他的作品裡。Glenn
Murcutt is a modernist, a nuturalist, an enviromentalist, a
humanist. an economist and ecologist encompassing all of these
distinguished qualities in his practice as a dedicated
architect……」。
本文發表於2006/2/25東海大學舉辦的建築專業未來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