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一級暨二級考試試題
代號:23160
等 別: 高考二級
類 科: 水產技術
科 目: 海洋生態學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解釋下列名詞及其意涵:(每小題 5分,共 20 分)
Coral bleaching
New fisheries
Pseudofeces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二、請問在岩礁岸(Rocky shore)與泥底(soft-bottom)之潮間帶(intertidal zone)的底
棲生物中,何者較易形成垂直分佈(vertical zonation)的現象?為什麼?(20 分)
三、請比較一般大洋水(oceanic waters)與近海水(neritic waters)其表水層(surface
water)之有光層深度(euphotic zone)、無機營養鹽濃度與初級生產力之差異,並
說明造成此差異之原因。(20 分)
四、請分別說明綠蠵龜、虎鯊和長吻蝶魚等生物,主要利用何種方式來調節與維持其體
內的滲透壓?(20 分)
五、若恆春漁民於 2008 年7月3日(農曆 6月1日)早上出海捕魚時,在貓鼻頭外約 1
海浬處,發現珊瑚礁魚類大量死亡,此「死魚事件」過往於大潮時期偶有發生。此沿
岸有核三廠之溫排水注入本海域,附近海域於大潮期間亦常有湧升流(upwelling)
發生。請就上述說明,探討並推測造成貓鼻頭海域「死魚事件」之最可能原因。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