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5501
頁次:4
-
3
28 依行政罰法的規定,下列有關責任能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14歲以上未滿 18 歲人之行為,應減輕處罰
滿80 歲者應減輕處罰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得減輕處罰
行為時辨識行為違法能力顯著減低者,原則上得減輕處罰
29 甲因過失,違反某行政法之義務,為主管機關查獲。依該法規定,違反該義務者,處新臺幣 6百元到 2千4
百元之罰鍰,但主管機關最後決定不處罰,其可能的法律依據為何?
因法定罰鍰最高額度為 2千4百元,且甲違法情節輕微,主管機關認為以不罰為適當
因法定罰鍰最高額度為 2千4百元,且甲為過失,主管機關認為以不罰為適當
因法定罰鍰最低額度為 6百元,且甲違法情節輕微,主管機關認為以不罰為適當
因法定罰鍰最低額度為 6百元,且甲為過失,主管機關認為以不罰為適當
30 一行為同時觸犯刑法及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經法院判決無罪確定者,下列有關此行為之行政罰裁處權時效
的敘述何者正確?
裁處權時效因無罪判決而消滅 裁處權時效自法院首次審理日起算
裁處權時效自法院判決無罪確定日起算 裁處權時效與刑事判決無關
31 下列有關行政機關裁處行政罰之敘述何者正確?
得以口頭或作成裁處書方式擇一為之,但以口頭為之時,須以錄音方式佐證
應作成裁處書,並為送達
應作成裁處書,並要求當事人知曉其內容後簽名附卷
原則上應作成裁處書,例外時得以口頭為之,但須以錄音方式佐證
32 行政機關裁處前,如有下列何種情形,得不給予受處罰者陳述意見之機會?
受處罰者為外國人,無法以本國語言陳述意見者
受處罰者為瘖啞人,無法以口頭陳述意見者
機關已於調查事實及證據期間,以書面通知受處罰者陳述意見者
機關認定受處罰者不會就裁處所依據之法律及事實提出不同意見者
33 行政執行法有關即時強制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對於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之進入屬於即時強制之方法
軍器、凶器及其他危險物,為預防危害之必要,得扣留之
人民請求損失補償,應於知有損失後,2年內向執行機關請求之
對人之管束,不得逾 48 小時
34 公平交易委員會是屬於何種性質之行政組織?
獨任制行政機關 混合型之委員會 獨立機關 行政機構
35 有關行政法人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為執行具有專業需求或須強化成本效益及經營效能之特定公共事務,依法律設立之公法人
行政法人進用之人員,依其人事管理規章辦理,具公務人員身分
對於行政法人之行政處分不服者,得依訴願法之規定,向監督機關提起訴願
行政法人因情事變更或績效不彰,致不能達成其設立目的時,由監督機關提請行政院同意後解散之
36 依公務人員保障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公務人員提起之申訴,由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審議決定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所為保障事件之決定確定後,有拘束各關係機關之效力
公務人員因機關提供之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有瑕疵,致其生命、身體或健康受損時,不得依國家賠償法請
求賠償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對於保障事件,於復審人、再申訴人表示不服之範圍內,得為更不利於該公務
人員之決定
37 為因應上級機關所頒布之彈性服務實施要點之要求(具體措施由各機關自行決定),甲所屬機關召集各單位
主管會商後達成共識,由人事單位要求含甲在內的半數較資淺之公務員,自即日起提前半小時上班,中午、
下午亦隨之提前半小時休息、下班,此要求對甲接送小孩等生活作息安排產生極大困擾。甲雖依所屬機關
要求提前上班,但認為其僅針對較資淺者要求並不合理,故向所屬機關反應,惟仍無法改變其決定。請問,
依公務人員保障法,甲得利用下列何種方式尋求救濟?
訴願 申訴 復審 再審
38 承上題,甲如對救濟審理的結果不滿,得進一步提起下列何種救濟?
行政訴訟 再申訴 再審 復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