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38550
類 科: 環保技術
科 目: 環境規劃與管理
全一張
(
)
二、國內於 2011 年11 月23 日公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並於一年後正式實施,使
我國成為繼南韓之後,全球第二個針對室內空氣品質管理,進行國內法化工程的國
家。試論述「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 IAQ)」之立法重要性?另,試說
明「室內空氣品質污染物」之主要來源類型為何?可能傳輸途徑為何?(25 分)
三、影響污染物質在地下水中傳輸過程之主要機制,一般包括「傳流(Advection)」、
「擴散(Diffusion)、延散(Dispersion)」、「吸附(Adsorption)」、「生化反應
(Reaction)」等。以下(1)、(2)及(3)等偏微分方程式(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 ),係為某污染物質(p),在「三維暫態地下水流系統(3-dimensions
transient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傳輸過程之主要控制方程式(Governing
Equation)。試說明下列(1)、(2)及(3)等偏微分方程式(PDE)中,(a)至(e)項所代表之傳
輸機制及物理意義為何?並說明各式中之參數定義與因次分別為何?(25 分)
註:η為含水層孔隙率(porosity of the subsurface medium),無因次
(dimensionless);xi(或 xj)為張量符號(Tensor),代表卡氏座標距離
(distance along the respective Cartesian coordinate axis),因次為 L;t為時間,因次為 T。
() ()
∑
+×+××
∂
∂
−
⎟
⎟
⎞
⎜
⎜
⎛
∂
∂
××
∂
∂
=
∂
×∂ RCqCV
xx
C
D
xt
Cp
ss
p
i
ij
p
ij
i
p
ηη
η
(1)
(a) (b) (c) (d)
i
i
ix
h
K
V∂
∂
×−=
η
(2)
(e)
t
h
Sq
x
h
K
xss
i
i
i∂
∂
×=+
⎟
⎟
⎠
⎞
⎜
⎜
⎝
⎛
∂
∂
×
∂
∂ (3)
四、「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於 1992 年提出所謂「生態效益
(Eco-efficiency)」的概念,主張企業應採用「環境化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
DfE)」,以及應注重產品或服務「生命週期(life cycle)」過程對環境所造成之負
面衝擊,才可能使企業在未來的市場與供應鏈,更具有競爭力;簡言之,「生
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目標和理念,為希望在減少資源使用與降低對環境衝
擊的同時,亦能將產品附加價值或獲利增加到最大。試論述生態效益產品或服務之認
定要素為何?另,試說明如何以一公式或指標,來量化(quantify)生態效益之目標。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