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 調查局特考 三等 調查工作組(選試德文) 社會學 試卷

pdf
431.34 KB
3 頁
mis08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一、
社會結構是社會互動的產物由社會結構再形成社會互動的關係個人與個人的互動是受到社會結
構的規定與限制社會結構形成了社會秩序,沒有社會秩序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存在而社會結構
包括以下單元:
1.規範(norm)規範是社會結構的最基本單位,有如個體的細胞一般。
2.角色(role)角色是由一套相關的規範所組成。
3.地位(status)地位是由所扮演的一些角色所組成的。
4.團體(group)由個人與他人所建立的一套關係網絡並進行互動。
6.組織(organization)組織是由一些團體所組成,是一種比較正式的團體。
7.社會(societies)是人類關係的整個組織,包括一切人與人的關係。
二、
(一)功能論
功能論主要觀點為社會體系內的各部門在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某一部門的據作運行需要其他部
門的合作相配,當某一部門發生不正常問題時,其他部門可以填補修正,而體系是穩和諧的,
不易有所變遷。代表人物為提出 AGIL 模型派深思(Talcott Parsons)。依功能論來看,貧窮實為
社會必要之惡,藉由貧窮能警惕社會大眾必須努力工作方不陷入如此狀況。
(二)衝突論
衝突論的主要觀點為每一個社會無時無地都經歷變遷,因此社會變遷是無不可避免的,而衝突可
能導致新行為模式和新社會制度之產生。代表人物為提權力菁英(Power Elite)的米爾斯(C.
Wright Mills)依衝突論來看貧窮階級之出現實乃受到富裕階級不對等的壓迫擊剝削所致也因
此身處弱勢的無產階級應該團結起來為自己爭取更合理、平等的待遇。
(三)互動論
互動論的基本研究單位是互動中的個人,而非個人內在的人格,亦非社會結構其中互動是一種不
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以適應自己本人和他人的目的和要求。代表人物為布魯默(Herbert Blumer)
就互動論的觀點貧窮為一種刻意被劃分出的「標籤」有哪些人是屬於貧窮的有哪些人不是,
而造就人們用異樣的角度去與不同的人群互動。
三、
墨頓的結構緊張理論是一種平衡的功能論他認為社會中除了具有正功能外也同時有反功能社會
的整合與非整合同時在進行著社會的脫序是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失衡他認為人們對於社會緊張的
反應依據文化目標與手段分成以下五種類型:
1.順從:文化目標與因應手段均為正面,如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2.創新:文化目標為正面,因應手段為負面,如劫富濟貧的竊賊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3.儀式:文化目標為負面,因應手段為正面,如官僚主義的官員
4.退卻:文化目標與因應手段均為負面,如埋名隱沒的隱士
5.反叛:文化目標與因應手段均難以界定,如不惜一戰的革命份子
而對於結構緊張論最大的批判在於難以解釋哪些行為是屬於合乎規範?哪些行為是屬於不合乎規
範?另外也無法解讀不同人在面對相似的情況時為什麼會採取相異的應變手段這仍應去探究每個
人的生長背景以及身處的社會情境去解讀會更為清楚。
1.種族隔離為一種歧視行為,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種族將人群分割開來,使得各種族不能同
時使用公共空間或者服務,其可能是法律規定的也可能是無法律規定但事實存在的出現的原因
可能是基於種族中心主義,優勢族群以本身的文化為標準來評判他人文化,視任何他人的文化
將對其餘種族文化的偏見擴大到歧視行為的出現。
2.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為庫里(Charles Cooley)讀的社會化的過程,其認為我們藉著想像他
人的反應方式以評價「自我」,這種過程就是社會化,因此自我是一種社會的產物,其中鏡中自我
的三階段為:
(1)我們想像別人眼中的自己
(2)我們想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知覺他人對此形象的批評)
(3)我們如何反應別人的看法(個人對此知覺的反應)
3.隱藏課程為教育過程中的潛在或不明文的「課程」,如學校文化、價值氣氛、或結構特徵、組織
型態等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功用相較於正式的課程,隱藏課程對學生的影響亦非常重要學生在學
習的過程一樣會依照隱藏課程所傳遞的知識進行社會化。
4.主幹家庭()是介於核心家庭與擴大家庭間的另一種家庭形式,主要是由已婚的相連兩代
所組成的家庭,如包含祖父母父母及子女的三代直系親屬家庭它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養老育幼
功能,缺點則是家庭權威與人際互動的運作比較困難。在台灣,這是一種普遍的家庭形態。
5.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的人口論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食物是人類維持生存所必須;
是兩性之間的情愛無法避免此乃常惰將來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在此兩個前提下馬氏認為人
口的生殖力遠超過土地的生產力,人口成長如不給予限制將以幾何級數數率增加但是生活所需
的糧食僅以算術級數的數值增加也就是說,生殖力係人之本具有無限制發展的潛力但是糧
食卻受到土地報酬遞減率的限制,而無法無限地增加。因此,造成人口過剩,糧食卻不足的現象;
而當人口成長超過糧食供給時,飢荒、瘟疫與戰爭等災難即可能發生。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