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101 年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新進職員「管理學、經濟學」擬答》
一、
公平理論為激勵的過程理論之一,又稱社會比較理論,指員工會比較自己和參考者(Referent)的投入產出比
率,並依據公平與否而影響其行為。其管理意涵為管理者應針對每個員工投入給予合理報酬,注意塑造公平的
氣氛以達激勵效果。
策略規劃指發展一套因應環境與競爭情勢,並指導如何達到組織使命的行動指導原則,其程序包括界定企業的
使命與目標、分析企業本身內部條件 SW)及外在環境(OT)分析。
知識管理指透過資訊平台將組織內員工的知識(know-how)有系統管理,促使知識整合、分享、加值與創新。
知識管理公式: K=(P+I)S,其中 K:知識,P:人力資源,I:資訊,S:分享;意指知識建立在人力資源與資訊的
基礎上,透過組織內分享,可有效累積組織的知識存量。
計劃評核術最早在 1958 年美國海軍所創,以類似流程圖來描繪出完成計畫所需作業的先後順序,以及每項作
業的相關時間或成本,用以規劃及控制作業流程,並用以找出關鍵作業與要徑。
公益相關行銷又稱善因行銷(cause-related marketing),指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或公益單位合作,喚起消費者共同
參與慈善活動的行銷方式。
二、
意義:
平衡計分卡是一種不限於由財務觀點來評量組織績效的方法,它是由四個角度:財務、顧客、內部程序、組
織學習成長(人力/創新/成長資產),來衡量它們對公司績效貢獻度的方法。
用途:
管理者從四個方面找出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並設定目標來衡量公司績效以確定企
業策略是否被落實。
財務觀點
(我們該如何表現
給股東看?)
顧客觀點
(顧客如何看待我
們的表現?)
內部程序觀點
(我們在哪些流程該
有卓越的專長?)
組織學習成長觀點
(我們可以不斷改善、
進步與創新嗎?)
組織願景與策略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三、
教育與溝通:和員工溝通,幫助他們瞭解變革的原因,或透過一對一、團體會議或報告來教育員工。適用於溝
通不良或資訊錯誤所造成的抗拒,但彼此缺乏信任時則無效。
參與:員工的參與能減少抗拒,獲得成功變革的承諾,提高變革決策的品質。缺點為費時、可能得到較差的方
法。
協助與支持:提供員工諮詢,新技術訓練,短期休假等協助。缺點為昂貴、不保證成功。
協商:與抵抗者協商,用有價值的事物來換取抗拒的減低。缺點為昂貴。
操控和表決:操控是暗中去試著影響他人,如扭曲事實、隱瞞有害資訊或散播不實謠言等;或暗中操控後再透
過表決以達形式上參與。此法不耗費成本就能獲得抗拒者支持,但員工若發覺被欺騙,則會徹底失敗,使變革
代理人喪失信用。
脅迫:直接採取威脅手段。可能是非法的,即使是合法的脅迫,也會被認為霸道無理,使變革代理人喪失信用。
高階管理者的支持
四、
路徑-目標理論的權變因素:
環境權變因素─包括任務結構、正式職權系統與工作群體,這類因素決定所需領導行為類型
部屬個人特質─包括內外控傾向、經驗與被認知的能力,這類因素決定環境與領導行為如何被詮釋
圖形:
路徑-目標理論由豪斯(House)所提,認為領導者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協助下屬辨認並確定其目標,以及提供
其達成目標的路徑和必要的支援。並提出四種類型的領導行為:支持型領導(supportive leadership)、指揮型領
導(directive leadership)、參與型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成就導向型領導(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ship),領導者會依情境的不同,而表現出下列一項或全部類型的領導行為來提高績效或員工滿意度。
五、
衝突(Conflict)的意義:
成員間在意見或做法上產生認知差異,導致某種程度的干擾或對立。包括了從最小的抵制行為,到蓄意行為如
罷工。
解決衝突的技巧有:迴避(avoidance)、遷就(accommodation)、強制(forcing)、妥協(compromise)、協同
(collaboration,又稱合作)
互動觀點認為建設性的功能性衝突(functional conflicts)可以支持群體目標並改善群體績效;反之,非功能性
領導風格
支持型領導
指揮型領導
參與型領導
成就導向型領導
結果
工作生產力(績效)高
工作滿意度高
環境權變因素
部屬個人特質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衝突(dysfunctional conflicts)會破壞及妨礙群體達成目標的衝突。因此,管理者應適當激發功能性衝突,降低
非功能性衝突,讓衝突維持在最佳程度以促進組織績效、革新與成長。
六、
恩格爾法則指的是所得彈性的大小。根據恩格爾的研究,家庭所得增加,則用於食物支出所佔比例會越小。 家
庭所得增加,則用於衣物及居住支出所佔比例大致不變。 家庭所得增加,則用於教育與娛樂及其他產
品方面之支出,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T5D25,P36)
適應性預期指的是人們對價格的預測是利用所有歷史價格做加權平均數,且對越久遠時間的價格給予越小的權
數。
(T5D25,P313)
此理論為 Tobin 所提出,他以計算 q指數來判斷投資的標準。當 q>1,表示投資的收益高於成本,如此可進行
投資。若 q<1,則不投資。
(T5D25,P350)
七、
MC=30
A市場 MR=150-4qA
B市場 MR=110-2qB
根據利潤最大條件:
A市場:
150-4qA=30→qA=30,PA=90
B市場:
110-2qB=30→qB=40,PB=70
(T5D25,P132~133)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八、
古典二分法簡單說就是實質部門決定實質變數,而名目變數則由金融部門決定。
因為 Y=200+80N-0.5N2
所以 MPL=80-N
又因為 W=MPL×P=(80-N)×P
故:
N=20+P)N80( −
×P→N=50
代回生產涵數:
Y=200+80×50-0.5×502=2950
又根據貨幣市場均衡:
Md=0.6×P×Y=2655→P=1.5
因此可得工資:
W=(80-N)×P=30×1.5=45
(T5D25,P330~331)
九、
古典的 AS 為一垂直線,而凱因斯學派的則為一正斜率的 AS(凱因斯學派中三種 AS 以正斜率 AS 為「正常」
情況)。
兩者不同之原因在於古典討論長期,且假設民眾沒有貨幣幻覺,以及工資可自由調整。而凱因斯學派主要關心
短期現象,並認為民眾有貨幣幻覺,且有工資僵固性。
所得稅率上升之影響:
古典學派:
古典學派主要討論供給面的影響,因為所得稅率上升,使勞動供給減少,因此產出減少,使 AS 左移到AS,
可知所得下降,物價提高。
古典之利率由商品市場推得的可貸資金市場決定。當人民的所得下降,使得儲蓄金額減少,因而資金供給
下降,造成利率 r上升。
凱因斯學派:

各科答案正陸續上傳中~~
凱因斯學派主要討論需求面的影響,因為所得稅率上升,使 AD 左移到 AD,因此所得下降,且物價下跌。
凱因斯學派之利率由 IS-LM 決定,因為稅率上升為緊縮財政政策,所以 IS 左移,使利率 R下跌。
十、
公共財指的是沒有排他性與敵對性之財貨。
公共財造成市場失靈主要在於搭便車的性質。因為公共財不排他,只要有人提供,其他人就可以享用,因此大
家都等著其他人先提供,而如此一來就會使得公共財之提供數量與社會上該有的數量不相符合。
政府失靈指的是政府雖可採取各種措施彌補市場機能之不足,但在實際執行上,由於公共政策之公共財性質、
民主政治運作本身之缺陷、官員與民意代表之私心、以及利益團體之影響等因素作祟,政府干預未能帶來理想
結果的現象即稱之。
政府失靈的原因,常見的有:尋租行為、利益團體、官僚問題等等。
(T5D25,P188~190,P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