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 一般警察特考 三等 外事警察人員(選試英語)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試卷

pdf
210.7 KB
3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
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一般警察人員考試及
101年特種考試交通事業鐵路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
別:
三等一般警察人員考試、三等警察人員考試、高員三級鐵路人
員考試
科: 各類別、各類科
目: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考試時間: 2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請接背面)
全一張
正面
30110-30710
50110-51510
70110-71310
甲、作文與公文部分:
請以藍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由左至右橫式作答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予計分。
不得於試卷上書寫姓名或入場證號。
一、作文:(60 分)
一位名家的文章裏這麼寫道:「為什麼十年前路上的大石頭到現在還是大石頭?原
無他每個路過的人不認為這是他的事也不相信自己能移動它這真是一針見血地
指出了我們大部分人的自私與怯懦現在請以我願我能我做為題作文一篇,
申述現代公民應有的心態與作為。
二、公文:(20 分)
試擬行政院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函針對暑假期間學生打工之勞動條件環境應予
以全調查並加以督導改善,以維護青少年打工權益。
(勞勞動者與資方對工時、工資、休假休息、醫療、安全衛生、撫卹等的
約定。亦作「工作條件」。)
乙、測驗部分:20 分) 代號: 1301
本測驗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10 題,每題 2分,須用2B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我們作為現代人,要有公民意識、社會參與,每一個人也都必須試著扮演知識份子的角色,即使
只是在生活中的某一短暫的片段時刻。但是,正如西方一位女哲學家阿倫德(Hannah Arendt)所
說,我們這個時代,由於太重視行動,卻成了一個不思不想的時代。「不思不想」正是缺乏判斷
力的最大根源。沒有判斷力,一切「公民意識」、「社會參與」都變成了隨波逐流,依人的腳跟
而轉;只有形式,而無內容。(摘錄自:余英時〈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
上文作者想表達的旨意是:
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是成為知識份子的首要條件
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能讓知識份子的思想更有內涵
培養判斷力可有助於知識份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
要有思想判斷力,就須減少花費在實際行動的時間
「竹」虛心、有節、色青的品性,在文學中常用來象徵人的品格襟抱。以下詩句中的竹,不屬於
此種用法的選項是:
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劉禹錫〈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
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麟〉)
裁為鳴鳳管不須裁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留向雪裏紛紛看(白居易〈題李次雲窗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孟子.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下列社會案件的起因,與孟
子的中心思想吻合的選項是:
某賣場的地下停車場發生搶劫傷人案件,廠商因管理過失被起訴
一群青少年鬥毆,不論持棍打人,或持刀殺人,都被檢察官起訴
非洲某國政府採取種族隔離政策,導致族群仇殺,人民流離失所,引起舉世關注
某兇嫌因強盜殺人案件,被判處死刑定讞,因我國尚未廢除死刑,故已於今年伏法
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
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一般警察人員考試及
101年特種考試交通事業鐵路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
別:
三等一般警察人員考試、三等警察人員考試、高員三級鐵路人
員考試
科: 各類別、各類科
目: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全一張
30110-30710
50110-51510
70110-71310
昔范文正公患諸路監司非人視選簿有不可者輒筆勾之或謂「一筆退一人則是一家哭矣
公曰:「一家哭,其如一路哭何?」
根據上文,下列對范文正公的評論最適切的選項是:
心存百姓,視民如傷
果敢堅毅,當斷則斷
公正無私,賞罰分明
擇善去惡,趨吉避凶
閱讀下段文字,選出最符合本文意旨的選項。
一仕宦將之官,其厚友送之,囑曰:「公居官無他難,只要耐煩。」仕者唯唯。已而再囑三囑,
猶唯唯。及于四五,其人忿然怒曰:「君以我為呆子乎?只此二字,奈何言之數四?」厚友曰:
「我才多說兩次,爾遂發惱,輒為能耐煩,可乎?」
厚友不能「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仕者不耐煩,正因「知易行難」
仕者乃「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者
子曰:「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厚友有失言之病
齊桓公謂管仲曰「吾國甚小而財用甚少
臣衣服輿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
之,君之,臣之;君之,臣之。今也,必漿;衣衣,狐
臣之所奢大也。《詩》云:『不躬不親,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親乎?」桓公曰:
「善。」於是更制練帛之衣,大白之冠。一年而齊國儉也。
下列文句與本文意旨最不相關的選項是: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風行草偃,從化無違
《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荀子.勸學》:「古之學者為己,今之
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根據上述引文,孔子以古今區分
「學者」的特性,荀子更進而說明二者之異;則下列選項,何者敘述為是?
孔子以為當時的人皆為服務大眾而努力向學
荀子以為小人應學習如何獲取牲畜力求溫飽
孔子與荀子都認為古代學者具有自私的特性
孔子與荀子都認為讀書志在增進自己的學養
凡在官守,汩於詞訟,窘於財賦,困於朱墨,往往於閨門之內,類不暇察,至有子弟受人賂而不
知者。蓋子弟不能皆賢,或為吏輩誘以小利,至累及終身。昔王元規為河清縣軍民歌詠,以民吏
不識知縣兒為第一奇子弟當絕見客勿出中門仍嚴戒吏輩不得與之交通又時時密察之,
庶幾亡弊。不然,則禍起蕭牆矣。
根據上文對官守的論述,下列最適切的選項是:
須重視子弟的品德教育
應嚴戒子弟與民吏不得結識交遊,謹防賄賂
宜注意子弟間手足之情,勿內鬥而禍起蕭牆
「汩於詞訟,窘於財賦,困於朱墨」,謂其工作能力不佳
昔者,有「狐疑」之國,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某日,一士自西方來,自謂能窺人之夢,以
伺心機王遣之偵察其弟果得叛變之夢因以為據而殺復疑其弟魂魄為亂懼而不能自解,
終癲狂而死。(顏崑陽〈窺夢人〉)
下列敘述最接近上文寓意的選項是:
疑鬼疑神,自取其咎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戒慎恐懼,癲狂而亡
「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四馬不能追也口者關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
言出於己不可止於人行發於邇不可止於遠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辱之本也,
可不慎乎?」(《說苑.談叢》)
以上這段文字的主旨在說明:
言必信,行必果
謹言慎行的重要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民主政治貴在自由論辯
類科名稱:
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10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一般警察人員考試、
101年特種考試交通事業鐵路人員考試
科目名稱: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試題代號:1301)
題  數:10題
測驗式試題標準答案
考試名稱:
標準答案:
題號
CBCAB BDBAB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備  註:
題號
答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行政管理人員、國境警察人員、交通警察人員交通組、外事警察人員(選試日語)、刑事鑑識人員、警察資訊管理人員、水上警察人員、犯罪防治人員預防
組、警察法制人員、交通警察人員電訊組、行政警察人員、公共安全人員、消防警察人員、外事警察人員(選試英語)、刑事警察人員、地政、財經政風、
建築工程、土木工程、會計、運輸營業、電力工程、電子工程、法律政風、材料管理、資訊處理、人事行政、事務管理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