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二次大戰之後,許多開發中國家紛紛獲得獨立,他們追求國家政治經濟
的發展,多以西方歐美國家為標竿,而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實為「現代化
理論」,在此過程中傳播學者勒納(Daniel Lerner)、施蘭姆(Wilbur
Schramm)等學者特別標示媒介在國家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請問現代化
理論主要內涵以及媒介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係。(25 分)
二、請解釋下列各相關傳播名詞之意涵:(每小題 5分,共 25 分)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
相互同意度(intersubjective agreement)
功能替換(functional displacement)
部落客(blogger)
社會真實(social reality)、主觀真實(subjective reality)、媒介真實(media
reality)
三、施蘭姆(Wilbur Schramm)、萊特(Charles Wright)、墨頓(Robert Merton)、
拉查斯斐(Paul Lazarsfeld)等學者對媒介的功能提出論述,請從這些學
者的觀點談媒介有那些功能?您認為當前社會包括傳統媒介與新媒體
發揮了那些功能,並造成了那些結果?(25 分)
四、創新傳佈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係指一項新的事物或新的觀念思
想在社會結構中傳播擴散,請就芮恩(Ben Ryan)、葛羅思(N. Gross)、
羅吉斯(Everett Rogers)等學者所提出的觀點談談創新—決策之過程,
包括前置條件、傳播各階段與管道之影響因素及其傳播行為(以圖示並
加以說明當更清晰)。您也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為例補充說明之。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