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頁次:3-2
24. (A)構件之每單位面積所受的內力,稱為以下何者?(A)應力 (B)壓力 (C)張力 (D)正向力。
25. (B)地表壓力恰為 1大氣壓時,請問下列哪一個測量值所代表的壓力最大? (A) 1.1 atm (B) 12
psig (C) 1.3 kgf /cm2 (D) 1050 hPa。
26. (C)請問標示代號 10 號之鋼筋的標稱直徑約為多少毫米(mm)? (A) 10.0 (B) 24.3 (C) 32.2
(D) 48.6。
27. (B)在工地現場澆置預力混凝土梁,因施作錨定柱較為困難,故多採用下列何種可行的工法? (A)
先拉法 (B)後拉法 (C)側拉法 (D)逆打拉法。
28. (A)以下關於建築工程之主體工程的分工架構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隔間工程屬於裝修工程
中的一項 (B)粉刷工程屬於裝修工程中的一項 (C)門窗工程屬於裝修工程中的一項 (D)防水
工程屬於裝修工程中的一項。
29. (A)請依物理力學之落體觀念推測水資源工程中常使用之曼寧公式,其流速係與渠道坡度的多少
次方成正比? (A) 1/2 (B) 2/3 (C) 3/4 (D) 2 次方。
30. (C)同一條河川,重現期距為 200 年的設計洪水水位,跟重現期距為 100 年的設計洪水水位比較
後可知: (A)200 年的設計洪水水位較低 (B)兩者一樣高 (C)200 年的設計洪水水位較高 (D)
無法確定。
31. (B)連續壁的施工可分為幾個階段,分別為 (1)鋼筋籠吊放 (2)開挖 (3)澆置混凝土 (4)導溝設
置,請問其施工順序為何?: (A) 1234 (B) 4213 (C) 2413 (D) 2134。
32. (C)下列何者不屬於大地工程中的「淺基礎」? (A)筏式基礎 (B)獨立基腳 (C)沉箱基礎 (D)
聯合基腳。
33. (B)以下關於土壤次壓密沉陷的描述,何者有誤? (A)有機黏土的次壓密沉陷量可能會比主壓密
沉陷量來得大 (B)次壓密沉陷的過程中,土壤的有效應力會上升 (C)次壓密沉陷通常是黏土顆
粒的結構重組所造成 (D)次壓密沉陷可說是土壤的潛變。
34. (B)一般三明治重力式擋土牆牆體之面層、中間層、底層的材料依次為何? (A)噴凝土、卵石、
碎石 (B)卵石、混凝土、碎石 (C)碎石、混凝土、卵石 (D)噴凝土、碎石、卵石。
35. (B)捷運系統地下車站所需空間較一般車站龐大,故常採用之工法為以下何者? (A)新奧工法
(B)明挖覆蓋工法 (C)潛盾工法 (D)冰凍工法。
36. (A)以下何種鋼筋強度與握裹力相對皆較高,且適用於焊接? (A) SD280W (B) SD280 (C)
SR280W (D) SD240W 。
37. (A)以後拉法施作預力混凝土,當鋼腱施完預力後套管內須灌滿水泥漿,試判斷此水泥漿之水灰
比以下列哪一範圍較為適合? (A) 0.38~0.45 (B) 0.45~0.52 (C) 0.52~0.59 (D) 0.59~0.66。
38. (C)以下有關「過壓密比(overconsolidation ratio)」的敘述,何者有誤? (A)過壓密黏土的過壓密
比大於 1 (B)正常壓密黏土的過壓密比等於 1 (C)過壓密比為土壤現有的有效覆土壓力與預壓
密壓力之比值 (D)壓密中的黏土,過壓密比小於 1。
39. (D)以下何種尺寸之鋼筋於第一次彎曲時即須預熱? (A) D10 (B) D13 (C) D16 (D) D19。
40. (A)以下何者不屬於雜項工作物? (A)雨遮 (B)煙囪 (C)建築物所需駁崁 (D)水塔。
41. (B)下列哪一個描述,符合防洪工程中「澇災」的定義? (A)澇災是外水造成的淹水 (B)澇災是
內水造成的淹水 (C)澇災是河川水位暴漲,河水漫越過堤防後,所造成的淹水 (D)澇災可採取
「束洪」的方式防治。
42. (B)位於某一深度的土壤,要估算其因為基礎的載重所導致的應力增量時,工程上經常採用的是
哪一種概算法? (A) 1:1 法 (B) 2:1 法 (C) 3:1 法 (D) 4:1 法。
43. (B)瀝青之針入度試驗中,在攝氏 25 度環境下,100 公克之標準貫入針於 5秒內貫入瀝青之深度
為1.5 公分,則此瀝青之針入度為: (A) 15 (B) 150 (C) 1500 (D) 15000。
44. (A)SC 為以下哪一種構造物的簡稱? (A)純鋼骨構造物 (B)鋼筋混凝土構造物 (C)鋼骨鋼筋
混凝土構造物 (D)磚造構造物。
45. (D)混凝土加入輸氣劑的最主要目的為何? (A)提高早期強度 (B)提高晚期強度 (C)提高抗硫
酸鹽能力 (D)增加抵抗凍融的能力。
46. (D)渠道中的水流流速,一般是採用哪個公式來進行估算? (A)達西韋伯(Darcy-Weisbach)公式
(B)達西定律(Darcy’s law) (C)合理化公式(rational formula) (D)曼寧公式(Manning’s form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