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注意: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事故調查中經常提及意外事故的誘因(casual factor)及根因(root cause)
兩個名詞,請說明:誘因及根因的差異;並舉一個實際案例,論述誘因
及根因在意外事故調查上的運用。(25分)
二、依照過往事故經驗,我們相信製程安全事故的演變順序是:事故起因,
製程參數偏離,與不期望後果(參考下圖)。例如,某放熱反應器的
冷卻控制系統失效(事故起因),將導致該反應器內容物的溫度上升(製
程溫度發生偏離),最終引發爆炸(不期望後果)。實施製程危害分析的
目的在於鑑別並消彌可能產生嚴重不期望後果的事故起因,故前述事故
演變流程廣泛應用於各種不同的製程危害分析方法中。例如,事件樹分
析(Event Tree Analysis)以事故起因為分析的起點順向評估該起因是否
可能造成嚴重的不期望後果,而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則從
嚴重的不期望後果出發,逆向尋找可能的事故起因。危害及可操作性分
析(HAZOP)則很特別地採用製程的參數偏離做為分析的起點,再分別
向起因及不期望後果兩個方向來分析。顯然,當採用 HAZOP 分析時,
當確認所分析的參數偏離後,可以先從參數偏離去分析不期望後果後,
再回頭從參數偏離找出事故起因,亦可先從參數偏離找出事故起因後,
再回頭從參數偏離找出不期望後果。請說明並比較前述兩種作法對執行
HAZOP 的優缺點並具體說明你的理由。(25分)
圖 製程安全事故的演變流程

代號:
頁次:
-
三、依照我國製程安全評估定期實施辦法第5條規定,可以評估及確認製程
危害的評估方法主要僅限於:如果-結果分析、檢核表、如果-結果分析/
檢核表、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失誤模式及影響分析及故障樹分析等六
種。然而,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上,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
JSA)早為業界廣泛採用並被證實為有效的安全評估方法,請論述將工
作安全分析的方法運用於製程安全評估是否合宜。(25分)
四、某工廠一年內發生災害件數3件,造成死亡1人,殘廢2人,暫時全失能2
人。失能傷害總損失日數為6,630日,總經歷工時則為480,000小時,試求
其失能傷害頻率(FR)、失能傷害嚴重率(SR)及總合傷害指數(FSI)
為何?(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