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5520 全一頁
類科: 天文
科目: 天文學概要
考試時間: 1 小時 30 分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
一個「太陽日」是幾小時幾分?一個「恆星日」是幾小時幾分?兩者的差別是如
何產生的?
一個「朔望月」是幾天?一個「恆星月」又是幾天?兩者的差別是如
何產生的?
從地球觀察月相,可以看到「滿月」、「新月」、「上弦」、「下弦」,請問
這四種月相出現的陰曆日期大約各是那一天?
有一晚 10 點多,小明在臺南海邊看
到比海平線高一點的月亮,請問這最接近以上四種月相的那一種?
另一天早上 2
點多,小明在花蓮看到比海平線高一點的月亮,請問這又可能是四種月相中的那一
種?(每小題 4分,共 20 分)
二、
太陽系的八個行星分為「類地」和「類木」兩種,請問「類地」包含那幾個行星?
「類木」包含那幾個行星?
請從「質量」、「體積」、「密度」,和「與日距離」這幾
個參數上,比較「類地」和「類木」行星的差別;
冥王星無法計入「類地」或「類
木」行星,而從「行星」的層級上被移除,請問冥王星被歸類成那一種天體?這一
類天體目前大約有幾個?
請舉出與冥王星同類天體的其中兩個來(不計冥王星);
科學家在 1992 年發現了 1992QB1
,請問從那時開始,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軌道外,
有何特殊的現象?(每小題 4分,共 20 分)
三、從九○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在太陽系以外,別的恆星旁邊,也有行星環繞
運轉,主要發現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和恆星與行星之間的「引力」有關,另一種和
母恆星的「亮度變化」有關。請說明:
以恆星和行星之間的「引力」來發現系外
行星的原理為何?
為何這種「引力」方法所發現的系外行星都是質量大且距母恆
星很近的「熱木星」?
以母恆星「亮度變化」的觀察來發現行星的原理為何?
為何從亮度改變可以確知是行星環繞恆星,而非望遠鏡觀察路線上的異物影響?
(每小題 5分,共 20 分)
四、描述恆星演化的路徑,最重要的科學圖像就是「赫-羅圖」(H-R diagram),請畫出
「赫-羅圖」的基本架構:
在圖上標出 X軸及 Y軸的物理量;
標出「主星序」、
「紅巨星」、「白矮星」、「不穩定帶」的位置;
分別畫出 1個太陽質量(低質量)
和5個太陽質量(大質量)恆星的演化路徑;
最終低質量恆星會演化成那兩種天
體?
大質量恆星會經過何種過程結束生命?這種過程在核心位置可能會留下何種
天體(三種可能)?(每小題 4分,共 20 分)
五、請說明以下四種決定天體距離方法的原理,可使用圖示輔助:
三角視差;
造父
變星;
Ia 型超新星;
哈柏膨脹。(每小題 5分,共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