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5112
頁次:4
-
2
13 關於低視力病人的視覺功能評估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Pelli–Robson 表(Pelli–Robson chart)是評估遠距離視力的工具之一
測量顏色覺時,照明狀態不必標準化,大概看得見就可以
評估近距離視力(near acuity)時,也要同時評估病人閱讀的速度、能力和流暢度
白內障和角膜結疤的病人不會有眩光(glare)的問題
14 配戴高度數正鏡的患者會遇到環狀盲區,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盲區的大小可由 Prentice's rule 計算出來 頂間距離愈大,盲區範圍愈大
在1至3公尺的距離最明顯 盲區的產生是無法被改善的
15 關於站立式放大鏡(stand magnifier),下列何者錯誤?
站立式放大鏡的腳座高度,通常較鏡片的焦距長
使用站立式放大鏡常需調視(accommodation),或併用近看眼鏡
站立式放大鏡的實用放大倍率,會比其鏡片的放大倍率低
相較於手持式放大鏡,建議使用較高倍率的站立式放大鏡,以獲得相同效果
16 +3.00 D 的遠視患者,因矯正視力僅 0.1,需加上+10.00 D 的閱讀鏡片(reading add),則其閱讀距離為何?
8 cm 10 cm 14 cm 16 cm
17 低視力患者可用下列那些方式使影像在視網膜的成像放大?①將原物體放大 ②增加與視標的距離
③實物投影放大 ④鏡片放大(telescopic magnification)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18 下列關於低視力病人的照護和輔具建議,何者正確?
為了預防白內障病人眩光的問題,室內光線越暗越好
透過望遠鏡看物體,會覺得物體比原本的位置更為遙遠
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的病人因為視力很差,配戴濾鏡(filter lens)沒有任何幫助
對於視野偏盲的病人,可考慮將菲涅耳稜鏡(Fresnel prisms)加在鏡片上,稜鏡的基底(base)要朝向
看不見的那一側視野
19 下列何者為低視力輔具選擇原則?①對比敏感度及視野缺損是低視能閱讀時的重要因子 ②閱讀時的輔
助鏡片選擇為視力的倒數(例如:20/160 = 選擇 8 D 鏡片) ③輔具選擇只需考慮視力因素 ④望遠鏡
放大倍率越大視野越大
①②③④ 僅①②④ 僅①② 僅③④
20 下列關於電子式和電腦輔助低視力輔具的敘述,何者錯誤?
可使用電腦程式或閉路電視系統將字體放大 可聲控的電子產品可以輔助病人的日常生活
老人家和低社經地位者不必考慮電子式輔具 可利用電腦程式辨識字體並唸出來給病人聽
21 望遠鏡是低視能的有效視覺輔具之一,其功能及特性下列何者正確?
理論上,距離 2公尺距離的目標,使用五倍望遠鏡可以拉遠至 10 公尺的位置
放大倍率越高的望遠鏡視野會越大
放大倍率高的望遠鏡有影像偏暗的缺點
加大接物鏡片的口徑會減少對比的視覺效果,但會增加解析度
22 下列關於光學性低視力輔具的使用建議,何者正確?
望遠鏡可用於改善遠距離視力(distance viewing)
使用站立式放大鏡時不必配戴老花鏡
使用望遠鏡時可同時走路或移動
使用站立式放大鏡時,眼睛和放大鏡之間的距離不必保持固定
23 屈光度為+8.0 D 的鏡片,若視線通過光學中心的鼻側 5 mm,會產生多少稜鏡效應?
40 稜鏡度,基底朝內 40 稜鏡度,基底朝外 4稜鏡度,基底朝內 4稜鏡度,基底朝外
24 一位低視能患者之最佳近距離的視力為 40 公分處可以辨識 4M 視標,若此患者欲看見 1M 視標,他需要
配戴幾度的凸透鏡?
+15.00 D +10.00 D + 6.00 D +2.00 D
25 承上題,上述這位患者配戴以上之眼鏡後,須將 1M 視標放置於眼前幾公分處方能辨識?
10 cm 15 cm 33.3 cm 50 cm
26 下列關於低視力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需求的敘述,何者錯誤?
畏光或眩光型的低視力患者,使用濾光鏡或偏光鏡對其視覺表現有正向的幫助
眼球震顫型的低視力患者,有可能以隱形眼鏡或濾鏡片的方式處理,降低震顫的頻率及幅度
視野缺損型的低視力患者,可以利用凸透鏡來補足部分缺損的視野
明暗適應困難型的低視力患者,可以利用透光度低的濾鏡片來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