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2401
頁次:4
-
3
25 一鏡片前表面屈光力+8.00 DS,後表面屈光力-2.50 DS,中心厚度為 8 mm,折射率 1.5,其後頂點屈光力
最接近下列何者?
+5.50 DS +5.53 DS +5.61 DS +5.86 DS
26 江先生配戴一副新的眼鏡,發現該眼鏡前框下緣會碰觸到臉頰,驗光師檢查後將鏡框傾斜角從原先的 20
度調整至 10 度,若眼鏡度數為+7.00 DS,折射率為 1.6,江先生在這調整過程中,因傾斜角誘發之散光度
數差異為何?(tan10°=0.1763, tan20°=0.3640)
增加約 0.71 D 減少約 0.71 D 增加約 1.15 D 減少約 1.15 D
27 光學十字:+5.00 D 在90 軸度上,-3.00 D 在180 軸度上,轉換成眼鏡處方等同於下列何者?
+5.00DS/-2.00DC×090 +5.00DS/-2.00DC×180 -5.00DS/+8.00DC×090 +5.00DS/-8.00DC×090
28 一光學十字表示為-10.00 D 在90 軸度上,-8.00 D 在180 軸度上的眼鏡處方,假設頂點距離為 12 mm,其
等效的隱形眼鏡處方為下列何者?
-8.00DS/-2.00DC×180 -8.70DS/-2.37DC×180 -7.30DS/-1.63DC×180 -6.00DS/-1.00DC×180
29 光束經一稜鏡折射後,在 400 cm 遠之處偏移了 30 cm,此稜鏡的度數是多少?
13.3△ 10.5△ 7.5△ 4.0△
30 透過鏡片 plano/+5.00DC×090 的光學中心點下方 5 mm、右方 5 mm 之處,觀看 6 m 外之物體,其影像位
置偏移情況如何?
物體影像往上偏移 15 cm,左右不偏移 物體影像往下偏移 2.5 cm,左右不偏移
物體影像往左偏移 2.5 cm,上下不偏移 物體影像往右偏移 15 cm,上下不偏移
31 下列那一種雙焦(bifocal)眼鏡鏡片會有最大的影像跳躍或偏移(image jump or displacement)?
圓頂(round segment)雙焦鏡片 平頂(flat top)雙焦鏡片
弧頂(curve top)雙焦鏡片 福蘭克林(Franklin or executive top)雙焦鏡片
32 低視力患者使用眼鏡型放大鏡時,因鏡片屈光力的關係,需要長時間非常近距離閱讀文字,將可能對低
視力患者的內聚力造成負擔。在光學上可以考慮加入何種基底方向的稜鏡來放鬆其內聚?
基底朝外 基底朝內 基底朝上 基底朝下
33 先天性眼球震顫的患者常有頭部水平偏轉的不正常頭位,下列何項可改善他的不正常頭位?
兩眼同時配戴稜鏡鏡尖(apex)朝頭部偏轉方向的眼鏡
兩眼同時配戴稜鏡基底(base)朝頭部偏轉方向的眼鏡
兩眼同時配戴稜鏡基底朝內的眼鏡
兩眼同時配戴稜鏡基底朝外的眼鏡
34 一位水平性複視的成年人,經測量有 6△的內斜視,此成年人右眼左眼分別有-6.00 D 及-4.00 D 之近視,
下列那一項配鏡可以用來消除其複視之現象?
右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內偏移 6 mm,左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外偏移 6 mm
右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內偏移 6 mm,左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內偏移 6 mm
右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外偏移 6 mm,左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內偏移 6 mm
右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外偏移 6 mm,左眼鏡片光學中心往外偏移 6 mm
35 物體位於角膜前方 20 cm 時,假設患者為正視眼且無調節力,則需要配戴多少屈光度的眼鏡才能看清楚
物體?(假設頂點距離為 10 mm)
-5.00 D -5.25 D +5.00 D +5.25 D
36 如果以角膜弧度儀(keratometry)測得角膜 K值為 46.00 D,則其曲率半徑(radii)為多少?(角膜折射
率=1.3375)
7.20 mm 7.34 mm 7.40 mm 7.44 mm
37 患者眼睛之 K值:47.25D@15°/43.50D@115°,患者的散光度及類型為下列何者?
3.75 D/逆散光 3.75 D/斜散光 3.75 D/順散光 3.75 D/不規則散光
38 有關眼球角膜系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徑較後表面大 ②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徑較
後表面小 ③角膜後表面屈光效果為會聚光線(convergence) ④角膜後表面屈光效果為發散光線
(divergence)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