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及外交行政
人員、民航人員、稅務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代號:80150 
80250  全一張
(背面)
考 試 別:原住民族特考
等 別:四等考試 
類 科 組:一般行政、一般民政
科 目:政治學概要 
 
11 當政治行為者及公民都支持以民主為唯一的遊戲規則時,此民主政體進入: 
轉型的民主政體 鞏固的民主政體 選舉的民主政體 新興的民主政體 
12 一個國家部分民眾認為,該國經濟發展過程讓某些人獲益,但自己卻沒有獲益,因此引發了抗議事件。請問引發
這樣的抗議事件之因素為何? 
相對剝奪感 內在政治功效意識 社會關係與網絡 資源動員 
13 下列何者不是自由憲政主義(liberal constitutionalism)基本理念? 
有為政府 有限政府 權力制衡 個人權利 
14 下列那一國家係經由邦聯轉變而成聯邦國? 
法國 美國 印度 加拿大 
15 對於權力分立的說法,下列那一項說法錯誤? 
權力分立可以讓政府決策更有效能 權力分立主要規範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 
權力分立可以防止政府因權力集中而出現的濫權 權力分立是指權力機關的合作與制衡 
16 總統制與內閣制的優劣,學者的看法相當不一致,林茲(J. Linz)指出的總統制缺點,不包括下列何者? 
雙重正當性危機  總統任期僵化 
總統與內閣的權責不易區分 總統與國會的僵局 
17 下列那一種民意的分布樣態,最難凝聚社會共識? 
U型曲線  J型曲線 
鐘型曲線(倒 U型曲線) 倒J型曲線 
18 根據普特南(R. Putnam)的研究,下列何者是導致美國社會資本下滑的因素? 
教育程度的提升 初選制度的修改 全球化的影響 電視的普及化 
19 下列民主國家中,那一個國家的文官體系是最中央集權的? 
法國 英國 德國 日本 
20 有理論主張選民的投票是經過成本效益的理性評估,比較政黨、候選人和競選政見對其帶來的優劣效益後,才做
出最後投票決定。此主張應屬於下列那一種投票行為研究途徑的論點? 
生態學研究途徑 社會學研究途徑 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 經濟學研究途徑 
21 政治參與的廣度與深度是影響民主表現的重要變數,關於政治參與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政治效能感越低者,越有政治參與的傾向 高收入、高教育程度的群眾有較高的政治參與 
從平和的投票到激進的抗議行為,都屬於政治參與 比例代表制比相對多數決制更易引發較多的投票參與 
22 下列有關「民意」概念的敘述何者正確? 
民意都是民眾的自發性意見形成的,不受政治人物影響和操縱 
政府官員可以透過了解民意來制訂出更符合人民需要的政策 
社會上的民意總是相當穩定的,不會隨時間和情勢而變化 
社會上的民意總是相當理性且具有高度內在一致性,不會自相矛盾 
23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逐漸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互動模式。下列何者不是網際網路的特質? 
共同參與 快速流動 中心化 虛擬真實 
24 對利益團體與政黨特質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都要影響公共政策  都要承擔政治責任 
利益團體較著重單一特定議題 政黨著重選舉以贏得執政機會 
25 針對政黨與政黨體系持續或變遷的解釋,至少可以從幾個角度切入,下列何者不是學者主要考量的因素? 
社會分歧 選舉制度 政治菁英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