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4506
頁次:4
-
4
 
39 依據團體協約法規定,勞資雙方應本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團體協約之協商;對於他方所提團體協約之協商,
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違反此規定者,經依勞資爭議處理法之裁決認定者,處新臺幣多少元罰鍰? 
10 萬元以上 50 萬元以下 15 萬元以上 50 萬元以下 
20 萬元以上 55 萬元以下 30 萬元以上 55 萬元以下 
40 依勞動基準法第 28 條規定,下列那一項不屬於積欠工資墊償基金所墊償之範圍? 
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給付之資遣費 雇主未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給付之資遣費 
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給付之退休金 雇主未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給付之退休金 
41 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未加入勞工保險而遭遇職業災害之勞工,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規定予以補
償時,勞工應如何申請職業災害補助? 
向衛生福利部申請社會救助 
向各縣(市)政府勞工主管機關申請職業災害補助津貼 
得比照勞工保險條例之標準,按最低投保薪資向勞工保險局申請職業災害殘廢、死亡補助 
由於未加入勞工保險,勞工因此無法申請職業災害補助 
4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離職後競業禁止之期間,最長不得超過幾年? 
1年 2年 3年 5年 
43 依團體協約法第 8條規定,工會或雇主團體以其團體名義進行團體協約之協商時,下列何者並非協商代
表產生的方式? 
依勞資合意作成決議  依其團體章程之規定 
依其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 經通知其全體會員,並由過半數會員以書面委任 
44 依團體協約法規定,有關團體協約與勞動契約之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團體協約所約定勞動條件,當然為該團體協約所屬雇主及勞工間勞動契約之內容 
勞動契約異於該團體協約所約定之勞動條件者,其相異部分無效;無效之部分以團體協約之約定代之 
勞動契約異於團體協約之約定,為該團體協約所容許或為勞工之利益變更勞動條件,而該團體協約並
未禁止者,仍為有效 
團體協約關係人,如於其勞動契約存續期間拋棄其由團體協約所得勞動契約上之權利,其拋棄為有效 
45 依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下列何者可以進行罷工? 
任職於國民小學之教師  任職於國防大學之勞工 
任職於臺灣電力公司之勞工 任職於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之公務員 
46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下列有關工資的敘述,何者錯誤? 
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雇主應置備勞工工資清冊,將發放工資、工資計算項目、工資總額等事項記入。工資清冊應保存十年 
雇主延長勞工工作時間者,其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
再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 
雇主積欠之工資、退休金及資遣費,經勞工請求未獲清償者,由積欠工資墊償基金依規定墊償;雇主
應於規定期限內,將墊款償還積欠工資墊償基金 
47 對於不服工會法第 35 條第 2項規定(雇主或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為前項規定所為之解雇、降調或
減薪者,無效)所為之裁決決定,當事人應如何提起救濟? 
提起國家賠償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向民事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聲請大法官釋憲 
48 依工會法第 35 條規定,有關工會之保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雇主因勞工組織工會、加入工會、參加工會活動或擔任工會職務,而為解僱、降調、減薪之行為,無效 
雇主因勞工提出團體協商之要求或參與團體協商相關事務,而為解僱、降調、減薪之行為,無效 
雇主因勞工參與或支持爭議行為,而為解僱、降調、減薪之行為,無效 
雇主或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間接不當影響、妨礙或限制工會活動之行為,有效 
49 依工會法中有關會務假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企業工會理事長如未與雇主約定,即不得享有半日或全日之會務假辦理會務 
企業工會理事或監事擔任全國性工會聯合組織理事長,如未與雇主約定者,得以每月 50 小時之範圍內
請會務假 
企業工會理事或監事有辦理會務之必要者,即使未與雇主約定,亦得於每月 50 小時之範圍內請會務假
辦理會務 
會務假的性質應視為特別休假 
50 依團體協約法規定,下列那一類型的工會不具有協商資格? 
企業工會 
經依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裁決認定之工會 
會員受僱於協商他方之人數,逾其所僱用具同類職業技能勞工人數二分之一的職業工會 
會員受僱於協商他方之人數,逾其所僱用勞工人數三分之一的產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