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甲意欲殺害乙,卻將丙誤認為乙而殺害之,甲之行為在刑法上應如何論斷?
應依甲是否可能預見丙遭殺害,而成立殺人既遂或過失致死
由於殺害的是丙而不是乙,故應成立殺人未遂
由於僅有殺害乙之故意,因此就殺害丙之部分僅應成立過失致死
由於殺害乙與殺害丙,係侵害相等的法益,故仍應成立殺人既遂
【3】22.甲欲殺害乙,持刀砍傷乙之後,乙跪地求饒,甲心生憐憫而放棄殺害乙之計畫,並且呼叫救護車送
乙就醫,甲之行為構成刑法上的何種未遂犯?
普通未遂 障礙未遂 中止未遂 不能未遂
【4】23.下列何者為刑法上之「從刑」?
無期徒刑 有期徒刑 罰金 褫奪公權
【3】24.若某法律受當事人意思決定其是否適用,即為相對適用,學說上稱之為:
自由法 普通法 任意法 例外法
【3】25.「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於民國 105 年8月10 日公布,並自公布日施行。此條
例自何日起生效?
民國 105 年8月10 日 民國 105 年8月11 日
民國 105 年8月12 日 民國 105 年8月13 日
【1】26.依民法規定,下列何者為無行為能力人?
受監護宣告之人 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 受輔助宣告之人 成年人
【3】27.甲、乙夫妻之讀高中的 18 歲兒子丙騎機車過失撞傷行人丁,造成丁受有 60 萬元的損害,則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丁僅得向甲、乙請求連帶損害賠償
丁僅得向丙請求損害賠償
丁得向甲、乙、丙請求連帶損害賠償
丁僅得向甲、乙、丙中一人請求損害賠償
【2】28.關於內亂、外患及妨害國交的刑事第一審訴訟事件,由下列何法院管轄?
地方法院 高等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
【3】29.審理統一解釋法令案件是下列何者的權限?
監察院 最高行政法院 大法官 最高法院
【4】30.下列何者有實施犯罪偵查、提起公訴及實行公訴的職權?
刑事警察 法官 司法事務官 檢察官
【2】31.甲、乙夫妻的獨子丙與丁、戊夫妻的次女庚結婚。依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與庚無親屬關係 甲與丁無親屬關係
乙與戊為旁系姻親 戊與丙為直系血親
【2】32.下列何者不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種類之一?
兩合公司 股份兩合公司 有限公司 無限公司
【3】33.下列何種保險屬於保險法所規定的財產保險種類之一?
年金保險 傷害保險 責任保險 人壽保險
【4】34.依刑法規定,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逾多少年,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得許假釋出獄?
10 年 15 年 20 年 25 年
【3】35.依當事人一方的意思,使某種私法上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稱為:
請求權 支配權 形成權 抗辯權
【2】36.民法規定,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此係規定何種法律原則?
私法自治 權利濫用禁止 情事變更 誠實信用
【2】37.傳統上將法律分為公法與私法,下列何者不屬於私法?
公司法 行政程序法 民法 票據法
【1】38.下列何種犯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
刑法第 237 條的重婚罪 刑法第 315 條的妨害秘密罪
刑法第 352 條的毀損罪 刑法第 358 條的妨害電腦使用罪
【3】39.被害人自為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就特定人之特定犯罪事實,確定國家刑罰權存否及其
範圍之行為,稱為:
告發 告訴 自訴 舉發
【2】40.刑事判決確定後,發現該案件之審判係違背法令者,下列何人或何機關得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訴?
被告 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
原審法院 原審法院審判長
【1】41.下列何者不屬於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所用之名稱?
通則 準則 細則 規則
【2】42.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
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稱為:
行政救濟 行政處分 行政契約 行政程序
【4】43.下列何者不是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種類之一?
給付訴訟 確認訴訟 撤銷訴訟 解除訴訟
【1】44.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之證明力,由法院本於確信自由判斷,係採下列何種立法主義?
自由心證 舉證責任分配 法定證據 違法證據排除
【4】45.下列何種程序,原則上以不公開法庭行之?
民事訴訟之審判程序 刑事訴訟之審判程序
行政訴訟之審判程序 家事事件之審判程序
複選選擇題【第 46-50 題,每題 2分,占 10 分】
【14】46.下列哪些原則,是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99 號提及之「憲法中具有本質重要性」的原則,不得以修
憲手段變更之?
國民主權原則 司法院大法官不得連任原則
總統直接民選原則 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
【124】47.下列何者為民法上的消滅時效中斷事由?
承認 請求 不作為 起訴
【124】48.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源,學說上稱直接法源,下列何者屬於直接法源?
法律 憲法 習慣法 命令
【13】49.下列何種情形,行為人在刑法上有犯罪行為之故意?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
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
【234】50.民法中的物權,除所有權外,區分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下列何者屬於擔保物權?
地上權 抵押權 質權 留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