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60150 
頁次:4
-
3 
 19 公平交易法所規範不動產經紀業者涉及違法聯合行為之態樣,下列何者不屬之? 
共同決定服務報酬收費標準,或協議限制服務報酬之調整 
協議拒絕其他不動產經紀業者參與聯賣 
共同約束收取斡旋金之票期,致使斡旋金票期趨於一致 
廣告宣稱「連續 20 年仲介服務第一品牌」,惟無銷售數字或意見調查等客觀數據為基礎,顯有虛偽不
實或引人錯誤者 
20 關於不動產經紀業者之行為,下列何者係法律所允許? 
於受託房屋之廣告虛增房屋總坪數 
未檢附具公信力之銷售數字、客戶調查等客觀數據,即於廣告上宣稱每年委託成交案量為全國第一 
為招攬客戶,推出委託成交之抽獎活動,頭獎為價值 15000 元之平板電腦一台(名額 3名) 
與另一業者共同協議拒絕競爭對手參與聯賣 
21 甲向乙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雙方以書面訂立買賣定型化契約,關於本契約可能產生法律爭議之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 
若契約條款約定買方需繳回契約書,則該條款無效 
若買賣雙方經個別磋商後約定契約審閱期間為 20 日,但契約定型化條款仍記載「買方享有 5日之契約
審閱期間」者,該條款牴觸個別磋商條款之部分為無效 
若賣方乙公司於訂約時,突然口頭告知要求甲應同意:「如買方逾期繳交各期預售屋價金時,即視為
違約,已繳交之價金不予退還」,甲未置可否仍簽下書面契約。由於契約訂立不限於書面要式,雖然
乙之口頭內容未經記載於定型化契約中,但該口頭告知仍構成契約之條款而有效 
若契約條款約定本案預售屋廣告僅供參考,則該條款無效 
22 關於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設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置委員 5至11 名 
調解程序,於直轄市、縣(市)政府或其他適當之處所行之,其程序應公開 
關於消費爭議之調解,當事人不能合意但已甚接近者,調解委員得斟酌一切情形,求兩造利益之平衡,於
不違反兩造當事人之主要意思範圍內,依職權提出解決事件之方案,並送達於當事人 
當事人對於經參與調解委員過半數同意提出解決事件之方案,得於送達後 20 日之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 
23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分期付款買賣契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分期付款買賣契約,應以書面載明頭期款、各期價款與其他附加費用 
分期付款買賣契約,未載明利率者,其利率按現金交易價格週年利率百分之六計算之 
分期付款買賣契約,未載明相關應付款項者,消費者不負現金交易價格加計法定利息以外價款之給付義務 
分期付款買賣契約,於消費者要求時,企業經營者應以書面載明消費者應付總價款與現金交易價格之差額 
24 未經消費者要約而對之郵寄或投遞之商品,寄送人未經消費者通知取回,在寄送後逾多少時間未經消費
者表示承諾,而仍不取回其商品者,視為拋棄其寄投之商品: 
逾1個月 逾2個月 逾3個月 逾6個月 
25 關於定型化契約審閱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定型化契約條款審閱期如有疑義時,應探求企業經營者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文字 
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應有 10 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企業經營者以定型化契約條款使消費者拋棄審閱權利者,雖非無效,但消費者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違反審閱期規定者,其條款不構成契約之內容。但消費者得主張該條款仍構成契約之內容 
26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企業經營者於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未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
急處理危險之方法者應負賠償責任。但企業經營者能證明其無過失者,法院得減輕或免除其賠償責任 
商品或服務因其後有較佳之商品或服務,得被推定不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 
從事經銷之企業經營者,改裝、分裝商品或變更服務內容者,視為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
之企業經營者 
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或第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得預先約定限制但不得約定免除 
27 針對臺灣社會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如黑心油),消費者得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所定消費者保護團體訴
訟(以下簡稱「消保團體訴訟」)尋求救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多數受害之消費者得申請組成消保團體之組織,以便立即以團體自己名義,逕向法院提起消費者團體
損害訴訟 
消保團體於受讓 20 人以上消費者損害賠償請求權,得以自己名義提起訴訟。消費者於言詞辯論終結前,
不得終止讓與該損害賠償請求權 
消保團體依法提出消保團體訴訟者,應委任律師代理訴訟 
消保團體就消費者團體損害賠償訴訟,於扣除訴訟、支付予律師之必要費用以及得向消費者請求之報
酬後,將訴訟結果所得之賠償交付該讓與請求權之消費者 
28 企業經營者於下列違反消費者保護法之情形,何者所適用罰則所定之法定罰鍰額度為最高? 
地方政府針對企業經營者提供之商品或服務,經調查認為確有損害消費者身體健康者,命其為限期回
收或其他必要處置,而企業經營者拒不遵從者 
企業經營者未依商品標示法等法令為商品或服務之標示 
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保證商品或服務之品質時,未主動出具書面保證書 
企業經營者使用定型化契約時,拒絕、規避或阻撓主管機關之派員查核 
29 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定型化契約條款於下列何種情形,可認為並非違反平等互惠原則? 
當事人間之給付與對待給付顯不相當者 
當事人一方之企業經營者,就系爭商品或服務之市場占有率規模超過 50%者 
消費者負擔非其所能控制之危險者 
消費者違約時,應負擔顯不相當之賠償責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