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4550 
類  科: 地震測報
科  目: 地震學概要
考試時間: 1 小時 30 分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下圖是某一測站的 P波位移頻譜圖,請由頻譜圖中說明兩項與震源性質相關的參數。
(20 分) 
 
 
 
 
 
二、在一垂直分量的震波圖上可清楚辨識 P波、S波及表面波,請說明 P波質點振動的
特性,又為何 P波總是最先到達地震測站,但其振幅總是最小,請說明之。(20 分) 
三、地震學家可藉由體波及表面波推估地球內部的速度構造,其中表面波頻散是推求地
殼及上部地函 S波速度構造的重要資料,請說明通過大陸地區及海洋地區的雷利波
群速頻散曲線有何差異?其反應地下構造的何種變化?(20 分) 
四、量度地震尺度大小有各種規模,而臺灣地區不同單位發布不同的地震規模,請舉出
現今臺灣地區發布地震時最常見的地震規模,並說明其如何求得。(20 分) 
五、下式是地震儀基本原理方程式,其中 u為地震儀內重物與地震儀基座的相對位移,
q為地動位移,
是阻尼因子, 0
是自然角頻率,請說明為何
及0
是地震儀設計
中重要的參數?(20 分) 
2
2
00
2
22
q
u
t
u
u
∂
∂
−=+
∂
∂
+
∂
∂
ωλω
 
0.01  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