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30360 全一頁
等別: 三等考試
類科: 社會行政
科目: 社會研究法
考試時間 : 2 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接背面)
一、請說明詮釋式的研究取向(interpretivist approach)和實證式的研究取向(positivist
approach)在研究目標和研究操作的過程有什麼不同?(25 分)
二、請就質化研究法之「完全參與者的角色(complete participant)」和「參與者同時也是
觀察者的角色(participant-as-observer)」進行比較與對照。(25 分)
三、社會研究經常使用指數(index)或量表(scale)作為「複合測量」(composite measure)。
請問社會科學研究使用複合測量的原因何在?(25 分)
四、有位社會行政人員想知道不同族群的就業情況,他調查 100 個人,結果如下表所示:
(25 分)
族群別
有無
工作
甲族群 乙族群 合計
有 42 28 70
沒有 18 12 30
合計 60 40
100
根據這一調查,他的結論是「在這研究中,百分之 42 的甲族群人有工作,而乙族群
人只有百分之 28 有工作,因此推論出乙族群的人比甲族群的人懶惰」,試問這一結
論對不對?如果不對,說明不對的理由?又如果不對,則正確的答案是什麼?為什
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