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通地質學 2.地球物理概論 第 2 頁,共 5 頁  
 
西元1999年9月21日發生二十世紀臺灣島內規模最大地震,南投、臺中縣災情慘重,全臺2千餘
人死亡,此稱為921大地震或集集大地震,依中央氣象局所發佈之地震報告及後續學術研究,
有關此大地震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芮氏地震規模5.2    (B)震源深度約8公里 
(C)主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造成 (D)最大震度位在南投 
臺灣西部地區地震災害較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A)發生地震頻率高    (B)多為中深層地震,地震規模大 
(C)建築物較老舊    (D)為極淺層地震,破壞性大 
有關地球內部構造,下列何者有誤? 
(A)地殼(Crust):平均厚度約 35 公里。陸地地殼較海洋地殼厚,例如西藏高原下的地殼厚約   
70~80 公里,而海洋地殼平均約為 5~8公里 
(B)地函(Mantle):約從地殼下部至 2,900 公里  
(C) 地核(Core):分為內核與外核,皆為固態。自地函的下限至 5,100 公里稱為外核,再由外核
的下限至地球中心,稱為內核 
(D)地函與地核間的不連續界面稱為威赫戈登堡(Wiechert-Gutenberg)不連續面 
莫荷不連續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 or Moho)是地球內部構造何者間之界面? 
(A)地函(Mantle)與地核(Core)  (B)地殼(Crust)與地函(Mantle) 
(C)地殼(Crust)與地核(Core) (D)內地核(Inner Core)與外地核(Outer Core) 
1915 年出版「大陸和海洋的起源 (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一書, 為最早提出大陸
漂移(Continental Drift)想法的是? 
(A)麥金齊(D. P. Mckenzie)和派克(R. L. Parker)  (B)威爾遜(J. T. Wilson) 
(C)海斯(H. H. Hess) (D)魏格納(Alfred Wegener) 
橫切中洋脊 (Mid-ocean Ridge)有許多破裂帶,其走向多半和中洋脊呈直角相交,這些破裂帶被
稱為? 
(A)轉形斷層(Transform Fault) (B)逆斷層(Thrust Fault) 
(C)正斷層(Normal Fault) (D)造山褶皺(Folded Mountain Belt) 
有關板塊構造學說,下列何者有誤? 
(A)中洋脊產生新的海洋地殼並向外擴張,同時記錄地磁倒轉之歷史 
(B)一個板塊的邊界,同時也是海陸的邊界   
(C)代表板塊的岩石圈飄浮在軟流圈之上,並產生相對運動 
(D)地球上層之大地構造運動與地震活動主要是由這些板塊相互運動的結果 
放射性元素產生之熱佔地球總散熱率的55 % ~ 80 %,剩下的20 % ~ 45 %則來自哪裡? 
(A)融熔鐵    (B)板塊相撞   
(C)太陽照射    (D)地球在最初形成時所大量吸收的熱 
重力測量時以迴路(Loop)方式進行,施測後於1至2小時返回起始觀測的基點,下列哪2項可以
同時修正? 
(A)潮汐效應與高度效應 (B)高度效應與地形效應 
(C)潮汐效應與儀器偏移 (D)儀器偏移與地形效應 
重力測勘時須將各測點之重力觀測值修正至同一基準面所應有的重力值,亦即除去因測點至
基準面高程差所引起的重力效應,這個步驟稱為? 
(A)地形修正(Terrain Correction) (B)自由空間修正(Free Air Correction) 
(C)地殼均衡修正(Isostatic Correction) (D)緯度修正(Latitude Correction) 
當沈積物懸浮於水體中,受到地磁場磁力之作用下磁化並排列,沈積後脫水固結被岩層化時
,即保存與地磁場方向相同之殘磁,這種殘磁形成的方式稱為? 
(A)碎屑殘磁(DRM) (B)熱殘磁(TRM) (C)等溫殘磁(IRM) (D)黏滯殘磁(V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