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內湖區碧湖國民小學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社會科第一次月考評量試卷 
           六 年 班        號姓名                               
 
1 
一、 是非題(每題1分,共20分) 
1.(  )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後,部分官員成立臺灣民主國,以 
 「藍地黃虎旗」做為國旗,並擁立邱逢甲為總統。 
2.(   )日治時代總督府成立專賣制度,大量生產茶葉外銷, 
 成為當時臺灣的重要經濟來源。 
3.(   ) 陳澄波的繪畫作品以家鄉風光與人物作為描繪對象, 
 表達濃厚的鄉土情懷,是日治時期臺灣藝術的代表人物 
 之一。 
4.(  )日治時代的總督府,為了獲取殖民地的經濟利益,壓
榨人民的勞力,因此民眾工作時間長,並禁止從事休
閒活動。 
5.(  )在「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持續要求下,日本政 
府終於舉行了臺灣第一次的議員選舉,而且所有臺灣 
人民都有投票權。 
6.(   )日治時代在教育方面實施的是現代化的教育制度,臺 
 灣子弟可就讀小學校、中學校及各種不同的新式大學。 
7.(  )日治時代,警察的權力非常大,保正和甲長也配合執 
 行相關任務,監視、控制著臺灣人民的生活與言行。 
8.(  )日治時代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擴大灌溉面積,也 
增加稻米產量,是當時臺灣最大的水利工程。 
9.(   )日治後期,臺灣人民致力於工業建設,但是日本政府 
 為阻止臺灣的工業發展,而派日軍轟炸工業建設。 
10.(   )民國 38 年政府遷臺後,以對抗共產黨、維護社會秩
序為理由,宣布戒嚴。 
11.(   )地方行政機關的成員,主要是由民選的民意代表所組 
 成,其工作主要為反映民意、促進地方建設與發展。 
12.(  )民國 85 年後臺灣民眾擁有直接選舉總統和副總統的 
 權利,109 年1月11 日將舉行第 7次的正副總統直選。 
13.(  )戰後臺灣的「二二八事件」是因政府查緝私菸處理失 
 當,引起群眾抗暴的動亂,此事件對日後臺灣社會造 
 成不良影響。 
14.(  )當公務人員有違法或失職行為時,民眾可以利用監察 
 委員巡查的時機,檢附相關資料,提出陳情案件。 
15.(   )民國四十年代,臺灣社會仍處於貧窮的狀態,民生 
 物資缺乏,糖、米、香蕉、鳳梨等農產品只能供應 
國內市場所需。 
16.(   )政府在戰後初期,為了重整經濟,先進行貨幣改革穩 
 定物價,再推動土地改革增加農業的產量,奠定經濟 
 發展的基礎。 
17.(   )由於政府進行十大建設,投入大量經費,導致臺灣經 
 濟蕭條、人口大量外移。 
18.(  )民國 60 年代,政府推行「客廳即工場」政策,家庭 
 主婦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做家庭代工,創造臺灣經 
 濟奇蹟。 
19.(   )民國四十年代,美國不但提供臺灣物資的援助,還協
助臺灣發展許多基礎設施。 
20.(  )陳先生大學畢業後進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的公司
工作,當時園區內的廠商大多是以生產成衣和鞋類
等民生用品為主。   
  
二、 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   )下列哪一項關於馬關條約的敘述錯誤? ①清廷因甲
午戰爭敗給日本而簽訂 ②由李鴻章、伊藤博文共同
簽訂 ③決議僅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④臺灣因而成
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 
2.(    )下列哪一項不是臺灣總督府在日治時代後期所推動 
 的工業發展?①機械 ②採礦 ③化學 ④煉鋁。 
3.(    )日治時代臺灣的社會風貌改變,哪一項敘述不正確?   
 ①落實守時守法觀念 ②改善環境衛生習慣 ③民眾   
 應辛勤工作,全年無休 ④ 婦女不纏足,男子不留辮。 
4.(   )為什麼日本政府將臺灣的重要民生物資,如食鹽、 
 樟腦、鴉片、菸酒等列為專賣的項目? ①準備發動 
 對中國的戰爭 ②提高殖民政府收入、充實財源   
 ③將西方文明引進臺灣 ④禁止外國企業投資。 
5.(    )對於日治時代臺灣教育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①學校教導四書和五經 ②日本人讀公學校 ③臺 
 灣人讀小學校 ④臺灣人積極爭取留學的機會。 
6.(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發展農業所帶來的影響為 
 何?① 建設新式糖廠及農業改良所 ②日治時代後 
 期致力發展農業 ③稻米與蔗糖產量大增,農民生活 
 改善 ④農田水利設施遭到破壞。 
7.(    )日治時代後期,總督府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其
目的是什麼? ①維護臺灣的傳統文化 ②促進臺灣
人到日本旅遊的意願 ③增加日本國民的人數 ④消
除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8.(   )下列哪些生活情境在日治時代即可見到?(甲)到西
餐廳吃西餐 (乙) 上本土語課程 (丙)欣賞音樂會 
(丁)到戶外打棒球 (戊)周休二日去露營  
 ①甲乙丙丁 ②甲丙丁戊 ③甲丙丁 ④甲丙戊 
9.(   )下列關於林獻堂等人對日抗爭行動的敘述,何者錯
誤? ①抗爭成果非常卓越,終於讓臺灣人民獲得平
等待遇 ②利用辦報紙、雜誌等和平的方式請願 ③
抗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取臺灣人的平等待遇 ④這些
行動喚醒臺灣人的民族自覺,開啟邁向民主的道路。 
10(   )小明想了解臺灣糖業的發展史,請問下列敘述何者 
有誤? ①運送甘蔗的火車又稱為「五分車」 ②日
治時期成立第一座新式糖廠是蒜頭糖廠 ③民國六
十年代,因國際糖價下跌,臺灣糖業逐漸沒落 ④現
在糖業鐵路主要朝向觀光發展。 
11(    )下列哪一項不是戰後初期臺灣面臨的經濟問題? 
①失業嚴重 ②農產品生產過量 ③物價高漲  
④人民生活困苦。 
12(    )以下有關我國政府的組織,哪一項敘述正確?   
 ①立法院負責解釋憲法 ②監察院負責監督地方行
政缺失 ③地方政府的組織分為行政和立法機關 
 ④市議會之議員由總統提名任命 
13(    )臺灣民眾在戒嚴時期可以從事的活動為何?  
 ①組織新政黨 ②選舉地方民意代表及行政首長 
 ③發行報紙批評時政 ④集會陳情請願。 
14(    )下列哪一個事件或現象不是影響政府在民國 76 年解 
 除戒嚴令的原因之一?  ①二二八事件 ②美麗島
事 
 件 ③自由中國雜誌被打壓 ④民主觀念逐漸成熟 
15(   )戰後的臺灣可見民眾扛著大袋的鈔票買米或民生用
品,政府為了重整經濟,執行了那項政策?  
 ①貨幣改革,發行新臺幣 ②戶口普查 ③土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