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組佛學會考題庫 (2013版) 
一、【是非題】  
(○) 1.發心修學佛法,不外乎發增上生心、出離心、菩提心等三類。  
(X) 2.進入寺廟殿堂可以隨意敲打大磬、鐘鼓等法器。  
(X) 3.佛陀是度一切眾生的聖人,所以可以用三牲祭拜,請佛超度他們。  
(○) 4.佛教徒不僅重視死後超薦的「度死」;更強調現世生活修行的「度生」。  
(X) 5.佛陀成道的地方是現在印度的鹿野苑。(菩提迦耶)  
(○) 6.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尊者。  
(○) 7.持五戒修十善,可得人天果報。  
(○) 8.合掌是問好的意思,跟握手的意義一樣。  
(○) 9.「盲龜浮木」的故事是比喻人身難得。  
(○) 10.佛教徒念經時敲「木魚」,是取魚目不閤,勸人精進向道的意義。  
(X) 11.悉達多太子是因為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而成佛的。(是因為證悟四聖諦、十二因緣 
        等法而成佛)  
(○) 12.修習禪定必須依於慈心、住於淨戒。  
(○) 13.觀世音菩薩修學的是耳根圓通法門,又稱為觀音法門,所以到處尋聲救苦,應以何身 
        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X) 14.三界是指地獄、餓鬼、畜牲。(欲界、色界、無色界)  
(○) 15.佛教主張:人往生以後應該用火葬比較好。  
(○) 16.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是緣起法。  
(X) 17.佛制八關齋戒是為了讓受過戒的在家眾體驗出家生活。(佛為在家弟子而制,不一定要 
        受過戒)  
(○) 18.大乘佛教的最高修行目標是成佛。  
(○) 19.所謂貪心,是指對五欲過份追求,或對於自我的財物與所學的理法,慳吝不捨,不肯 
 

 2
        惠施於人。  
(X) 20.我們應用鮮花、素果來供奉佛菩薩,但供奉諸神時則應以雞、鴨、魚肉來拜,才符合 
        禮貌。  
(X) 21.俗語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因此佛教徒不可捐贈器官。  
(○) 22.說話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即是兩舌。  
(○) 23.佛教的經典統稱為三藏十二部。  
(○) 24.一般佛經的經首,都會標上「如是我聞」或「聞如是」等字樣。  
(○) 25.「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是佛陀教導弟子們依賴自己及正法修學,切莫依賴別 
        人的力量。  
(○) 26.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的象徵。  
(○) 27.禮佛拜懺是佛教徒懺悔業障,淨化身心的重要法門之一。  
(X) 28.佛法貴在於實踐,因此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教理。  
(X) 29.人死了才要誦經超度,平常不必誦經。  
(X) 30.燒香拜拜就是佛教徒。  
(X) 31.我們稱呼出家人時可以直呼法名,比較親切。(正確的稱呼應當是「某某法師」或「某 
        某師父」,這是表示對三寶的尊敬,是國際禮儀,也是佛教徒最基本的禮貌。)  
(○) 32.佛光人是大眾第一,自己第二。  
(○) 33.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 34.我們的生日是母難日,這天更應該知恩報恩,為父母持齋、誦經、祈福、多行善事。  
(○) 35.修習禪定可以使心緒平靜、注意力集中。  
(○) 36.人間佛教應將佛教現代化、大眾化、生活化。  
(○) 37.鬼神與諸天,都還在生死苦海中輪迴,所以佛弟子不皈依諸天鬼神。  
(○) 38.修習布施法門時,心中要不執著於布施的我、受施的人及所施的物,即所謂「三輪體 
        空」的布施。  
 

 3
(○) 39.四諦是指苦、集、滅、道。  
(○) 40.眾生心有貪、瞋、癡三病。  
(○) 41.不明事理真相、追逐感官的慾望,對緣起真理的迷惑,是我們輪迴生死的因。  
(○) 42.在家修行的男眾稱為優婆塞,女眾稱為優婆夷。  
(○) 43.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一直是佛光山努力的方向。  
(○) 44.修行是令身、口、意三業清淨。  
(○) 45.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稱為「菩提心」。  
(○) 46.佛教徒如果能把佛法實踐在生活上,就是最好的修行。  
(X) 47.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酒、色、財、氣。(地、水、火、風)  
(X) 48.懷孕之婦女不可誦《金剛經》。  
(X) 49.佛教修習禪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神通。  
(○) 50.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致力於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  
(X) 51.女人月事來潮時,不可以誦經禮佛,也不可以進入佛寺。  
(X) 52.《阿彌陀經》只是在人往生時念誦的。  
(X) 53.佛教的禪坐主要是用來調和精、氣、神,以期能打通氣脈。  
(X) 54.我已學佛,心地好就夠了,不需要皈依三寶。  
(○) 55.佛光山的僧眾不可以私收徒弟、不可以私自募緣,不可以私收供養。  
(○) 56.佛光山是臨濟宗的法脈,也是弘揚人間佛教、八宗兼弘的道場。  
(X) 57.只有閉關、禪坐、誦經念佛才算是修行。  
(X) 58.有人往生時,應多燒金銀紙錢以助亡者往生善道。 
(○) 59.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是目犍連尊者。  
(○) 60.四無量心是指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 61.謹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之人,來世必得往生善道。  
(○) 62.佛陀上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大眾思慕佛陀,遂有優瑱王雕刻佛像之舉。  
 

 4
(X) 63.四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又稱法寶節。(十二月八日)  
(○) 64.正信佛教徒,不宜學習相學、命學、姓名學、催眠術等世間學問。  
(X) 65.瞋恚是指對於五欲過分的追求,或是對於財物的慳吝不捨。(貪欲)  
(○) 66.阿彌陀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  
(○) 67.最早形成的三寶是以釋尊為佛寶,佛所說的四諦、十二因緣等為法寶,五比丘等為僧 
        寶。  
(X) 68.蓮池大師一生弘揚禪修法門,被尊為蓮宗八祖。(淨土法門)  
(○) 69.所謂愚痴,是指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  
(○) 70.佛光山於1967年5月16日開山,開山宗長是星雲大師。  
(○) 71.吃素主要是為了增長慈悲心。  
(○) 72.佛陀成道的地點是現在印度的菩提迦耶。  
(○) 73.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元素所組合而成的。  
(X) 74.因果只存在於佛教,世間上無因果可言。  
(○) 75.佛教起源於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之後,又傳到韓國及日本。  
(○) 76.我們是依自己所作之業力而升沉、受報,並沒有外在的主宰者在操縱我們的命運。  
(○) 77.佛教很重視「報恩」的思想,要有「上報四重恩」的觀念,此四者即:父母恩、眾生 
        恩、國家恩、三寶恩。  
(○) 78.佛教徒可以參與政治,出家人應該關心政治。  
(○) 79.「三塗」是指地獄、餓鬼、畜牲。  
(○) 80.合掌、問訊、頂禮,是佛教的禮敬方式。  
(○) 81.學佛的第一步是皈依三寶,以佛、法、僧三寶為信仰的指歸,皈依後才算是真正的佛 
        教徒,否則只是佛教的認同者。  
(○) 82.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佛經中稱為五濁惡世。  
(○) 83.佛光山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5
(○) 84.因果業力是很現實的,如是因即感如是果,是必然不爽的。  
(○) 85.星雲大師在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至今於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協會, 
        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  
(○) 86.佛陀紀念館位於台灣高雄市,於2011年12月25日落成。  
(○) 87.佛陀紀念館本館前方,另有八座功能不同的塔,其名稱分別為:一教、二眾、三好、 
        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  
(○) 88.三好是指: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 89.進入大殿面對佛像右邊稱為東單,左邊稱為西單。  
(○) 90.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 91.持戒的精神是不侵犯他人。  
(X) 92.學佛三資糧是指:戒、定、慧。(信、願、行)  
(○) 93.佛光人的行事規範是: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做、唯法所依。  
(○) 94.修習禪定可以由定而啟發智慧。  
(○) 95.佛教認為「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恆性等條件。  
(○) 96.佛教認為自殺也是殺生。  
(X) 97.六祖惠能大師以後,淨土宗一花開五葉,開演出五家七宗的派別。 (禪宗)  
(○) 98.布施、持戒、禪定是人天三福行。  
(○) 99.佛門過堂吃飯要將飯菜吃完,培養感恩心、惜福心。  
(○) 100.八宗是指: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  
二、選擇題  
(1) 1.佛教的經典統稱為  
      (1)三藏十二部 (2)四書五經 (3)六經十一論。  
(3) 2.佛教提倡素食,主要的目的是為了  
      (1)增進健康 (2)美容養顏 (3)長養慈悲。  
 

 6
(3) 3.佛陀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講  
      (1)六度 (2)五戒 (3)四聖諦。  
(4) 4.聽經聞法應  
      (1)深入佛理 (2)如理思維 (3)信受奉行 (4)以上皆是。  
(1) 5.相傳中國禪宗初祖是  
      (1)菩提達摩 (2)慧可 (3)神秀。  
(2) 6.佛教的原始經典有  
      (1)華嚴經 (2)阿含經 (3)般若經。  
(1) 7.四大中,地大以堅硬為性,以人體而言,何者是屬於硬性的地大  
      (1)毛髮爪牙、皮骨筋肉 (2)唾涕膿血、痰淚便利 (3)溫度暖氣。  
(3) 8.佛教徒應  
      (1)恭敬三寶 (2)持守戒律 (3)以上皆是。 
(2) 9.眾生如造做惡業,便會墜入三惡道,此三餓道即  
      (1)天、人、阿修羅 (2)地獄、餓鬼、畜牲 (3)聲聞、緣覺、菩薩。  
(2) 10.「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是對哪位  
     菩薩的禮讚 (1)普賢菩薩 (2)觀世音菩薩 (3)大勢至菩薩。  
(1) 11.佛教教旗,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所放出的色光製成的,此色光有 (1)五色 (2)六色 (3) 
     七色。  
(3) 12.哪一部經是佛無問自說  
      (1)金剛經 (2)六祖壇經 (3)阿彌陀經。  
(2) 13.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為  
      (1)梁武帝 (2)武則天 (3)阿難 所作。  
(4) 14.國際佛光會提倡 (1)歡喜融合 (2)同體共生 (3)尊重包容 (4)以上皆是。  
(3) 15.八苦中,下列何者是由於生理所引起的苦惱  
 

 7
      (1)怨憎會苦 (2)愛別離苦 (3)老、病、死苦。  
(3) 16.弘揚佛教是  
      (1)出家人 (2)在家人 (3)僧俗二眾 的責任。  
(3) 17.佛學會考的用意是讓大眾  
      (1)認識佛教 (2)多讀佛書 (3)以上皆是。  
(3) 18.佛曆元年是由什麼時候算起  
      (1)佛陀出世時 (2)佛陀證悟時 (3)佛陀入滅時 算起。  
(2) 19.菩薩的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及  
      (1)助力 (2)同事 (3)關心。  
(1) 20.三毒是指  
      (1)貪瞋癡 (2)殺盜淫 (3)三種毒品。  
(3) 21.佛陀八相成道最後一相是  
      (1)轉法輪 (2)成道 (3)入滅。  
(3) 22.佛陀開示弟子當精進不放逸,因為人命在  
      (1)數日間 (2)飯食間 (3)呼吸間。  
(1) 23.以誦持《阿彌陀經》為主的法門為  
      (1)淨土宗 (2)禪宗 (3)律宗。  
(1) 24.十善業可分身、口、意三類,意善業有三,是指  
      (1)離貪欲、離瞋恚、離邪見 (2)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3)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 
(2) 25.四月八日是  
      (1)佛涅槃日 (2)佛誕生日 (3)佛成道日。  
(1) 26.散亂的心要用六度中的  
      (1)禪定 (2)布施 (3)持戒 來對治。  
(1) 27.阿彌陀佛的佛號  
 

 8
      (1)隨時都可以念 (2)只有往生時念 (3)只有誦經時念。  
(1) 28.障礙我門修道的五欲是  
      (1)財、色、名、食、睡 (2)殺、盜、淫、妄、酒 (3)吃、喝、拉、撒、睡。  
(3) 29.佛教徒對其他宗教  
      (1)排斥 (2)接受 (3)尊重。  
(3) 30.在家人到寺院受持一日一夜的出家戒法稱為  
      (1)五戒 (2)菩薩戒 (3)八關齋戒。  
(2) 31.佛教史上第一座精舍為  
      (1)衹園精舍 (2)竹林精舍 (3)山谷精舍。  
(3) 32.佛光山所推行的是  
      (1)山林佛教 (2)苦行佛教 (3)人間佛教。  
(1) 33.學習五乘共法先要  
      (1)皈依三寶 (2)行六度 (3)吃素。  
(1) 34.佛陀告訴弟子們,應以下何者來判斷與印證流傳的法是否為佛法  
      (1)三法印 (2)四聖諦 (3)十二因緣。  
 
(3) 35.「往生」是指  
      (1)人已去世 (2)往另一生的開始 (3)以上皆是。  
(3) 36.人天三福行是指?  
      (1)布施、持戒、讚嘆 (2)懺悔、持戒、修定 (3)布施、持戒、禪定。  
(3) 37.佛教的道場通常稱為  
      (1)堂 (2)觀 (3)寺。  
(1) 38.佛門中的「四大」使指  
      (1)地、水、火、風 (2)酒、色、財、氣 (3)以上皆是。  
 

 9
(2) 39.六道是指  
      (1)天道、地道、人道、鬼道、地獄道、菩薩道。  
      (2)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3) 君、臣、父、子、師、友 六種世界。  
(1) 40.分別善與不善是以  
      (1)正見 (2)正語 (3)正命,作為我們做人處事的準繩。  
(1) 41.佛陀出生於  
      (1)藍毗尼園 (2)王舍城 (3)鹿野苑。  
(2) 42.人身難得,中土難生的「中土」是  
      (1)中國 (2)有佛法之地 (3)印度中部。  
(2) 43.在家學佛的男眾稱為  
      (1)優婆夷 (2)優婆塞 (3)式叉摩那。  
(1) 44.何謂瞋恚是指  
      (1)對於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因而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  
      (2)對於五欲過分追求,且慳吝不施。  
      (3)對於是非不辨,善惡不明。  
(1) 45.佛教的根本教義是  
      (1)四聖諦 (2)持咒 (3)觀想。  
(1) 46.佛教中的法輪是代表  
      (1)佛法 (2)吉祥 (3)智慧。  
(1) 47.大乘的意義是指  
      (1)自利利他 (2)自利自用 (3)利他利人。  
(2) 48.佛教的第一位比丘尼是  
      (1)蓮花色女 (2)大愛道 (3)摩登伽女。  
 

 10
(3) 49.三毒之ㄧ的「貪病」,必須以何方法來對治  
      (1)慈悲、忍、禪定 (2)學道、覺、智慧 (3)知足、施捨、持戒。  
(3) 50.什麼樣的人可以搭縵衣  
      (1)受過五戒的人 (2)受過菩薩戒的人 (3)以上皆是。  
(3) 51.佛教徒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的態度,應該  
      (1)漠不關心 (2)保持觀望 (3)積極投入為大眾服務。  
(2) 52.佛教自何時傳入中國  
      (1)明朝 (2)東漢 (3)唐朝。  
(2) 53.人死後,是依  
      (1)靈魂 (2)業力 (3)上帝 決定往生趣向。  
(1) 54.佛教說三學均修,三學指  
      (1)戒、定、慧 (2)身、口、意 (3)聞、思、修。  
(1) 55.五戒最主要的意義,在於  
      (1)不侵犯 (2)不投機 (3)不取巧。 
(4) 56.佛教未來的前途應  
      (1)現代化 (2)大眾化 (3)本土化 (4)以上皆是。  
(2) 57.佛教主張人人皆可成  
      (1)神 (2)佛 (3)以。  
(2) 58.皈依三寶主要的意思是  
      (1)拜師 (2)正式成為佛弟子 (3)受戒。  
(3) 59.三藏指  
      (1)佛、法、僧 (2)戒、定、慧 (3)經、律、論。  
(1) 60.佛陀所覺悟的真理是  
      (1)緣起 (2)八卦命理 (3)風水地理。  
 

 11
(3) 61.不殺生是依什麼原則而定  
      (1)以己度他情的原則 (2)尊重生命的原則 (3)以上皆是。  
(3) 62.佛教中蓮花象徵  
      (1)莊嚴 (2)清淨 (3)二者皆是。  
(3) 63.國際佛光會是屬於  
      (1)台灣 (2)美國 (3)世界性 的社會團體。  
(3) 64.六度法門,忍辱波羅蜜是度何種過失  
      (1)懈怠 (2)愚癡 (3)瞋恚。  
(2) 65.現代廣為流通的《心經》是以下哪位大師所譯  
      (1)鳩摩羅什大師 (2)玄奘大師 (3)義淨大師。  
(2) 66.「南無」二字的意思是  
      (1)南邊無佛 (2)皈依 (3)呢喃聲。  
 
(3) 67.佛教的修行主張  
      (1)苦行 (2)樂行 (3)中道。  
(3) 68.下列何者是佛教的儀式  
      (1)進香、建醮 (2)扶乩、燒王船 (3)皈依三寶、受八關齋戒。  
(1) 69.佛教把晚餐稱為  
      (1)藥石 (2)藥齋 (3)晚齋。  
(3) 70.善知識是指  
      (1)有知識、作大善事的人 (2)能言善道的人 (3)有德行、能教導正道 的人。  
(4) 71.下列何所大學為星雲大師所創辦  
      (1)佛光大學 (2)西來大學 (3)南華大學 (4)以上皆是。  
(2) 72.文殊師利菩薩是  
 

 12
      (1)慈悲 (2)智慧 (3)願力 的象徵。  
(3) 73.佛教教我們要慈悲,所以,佛教被壓制時應  
      (1)退讓 (2)隨它去 (3)以智慧抉擇而申辯。  
(3) 74.人死了  
      (1) 一定為鬼 (2)一定昇天 (3)依生前的善惡行為而決定往生何處。   
(3) 75.佛和菩薩都是道德高尚、人格圓滿者,因此我們禮拜諸佛菩薩是  
      (1)對佛菩薩恭敬、尊重的表現。  
      (2)以佛菩薩作為自己行為的模範,藉此啟發自己內在的自心佛性。  
      (3)以上皆是。  
(1) 76.佛陀的弟子中,多聞第一的是  
      (1)阿難 (2)富樓那 (3)目犍連。  
 
(3) 77.皈依三寶,所指的三寶是  
      (1)戒、定、慧 (2)經、律、論 (3)佛、法、僧。  
(2) 78.十善業當中比例佔最多的是  
      (1)身業 (2)口業 (3)意業。  
(2) 79.六祖慧能大師因聽聞  
      (1)心經 (2)金剛經 (3)楞嚴經 的經文而開悟。  
(2) 80.當今人間佛教的推動及實踐者是  
      (1)弘一大師 (2)星雲大師 (3)空海大師。  
(1) 81.到印度取經,曾誓言「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唐代高僧 (1)玄奘大師 (2)  
      義淨大師 (3)真諦三藏。  
(1) 8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  
      (1)回頭是岸 (2)馬上成佛 (3)業報盡消 的意思。  
 

 13
(3) 83.佛教徒對於異教徒的態度,應該  
      (1)極力排斥 (2)漠然輕視 (3)互相尊重。  
(3) 84.釋迦牟尼佛在  
      (1)龍華樹 (2)楊柳樹 (3)菩提樹 下成道。  
(2) 85.何謂隨喜功德  
      (1)順從眾生的心意,為眾生服務 (2)見到眾生做善事,內心感到歡喜。  
      (3)以許多珍貴的物品供養佛陀和十方菩薩。  
(3) 86.佛光山現任的住持是  
      (1)星雲大師 (2)心平和尚 (3)心保和尚。  
(3) 87.佛教徒應從事  
      (1)淨化社會的工作 (2)建立道德的觀念 (3)以上皆是。  
(3) 88.佛教弟子包括  
      (1)出家僧眾 (2)在家信眾 (3)以上皆是。  
(3) 89.佛光人見面以蓮花手印相互祝福,表示  
      (1)無限的歡迎、無我的接納 (2)無上的接引、無礙的交映、無染的清淨 (3)以上皆是。 
(3) 90.朝山可以 (1)消除業障 (2)增加福德 (3)以上皆是。  
(2) 91.六道中最好修行的地方是  
      (1)天道 (2)人道 (3)阿修羅道。  
(1) 92.常住三寶是指  
      (1)佛像、佛經、出家人 (2)信、望、愛 (3)智、仁、勇。  
(3) 93.禪宗的修持注重  
      (1)靜坐 (2)參公案 (3)心性 的開悟。  
(3) 94.佛教的出家人姓「釋」是由  
      (1)玄奘大師 (2)惠能大師 (3)道安大師 提出。  
 

 14
(3) 95.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及  
      (1)給人服務 (2)給人平等 (3)給人方便。  
(3) 96.人生八苦中,五陰熾盛苦的五陰指的是  
      (1)眼耳鼻舌身 (2)地水火風空 (3)色受想行識。  
(3) 97.入佛門第一件事要  
      (1)吃素 (2)辭掉工作 (3)歸依三寶。  
(1) 98.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及  
      (1)不妄語 (2)不邪見 (3)不歌舞觀聽。  
(3) 99.六度波羅蜜是指  
      (1)鳳梨 (2)甚深智慧 (3)到達彼岸。  
(3) 100.功德歸於「檀那」是指  
      (1)檀香木的一種 (2)維那法師的尊稱 (3)施主的意思。  
(1) 101.佛光山大雄寶殿的四個字是誰題字 
       (1)張大千 (2)星雲大師 (3)趙恒惕。 
(2) 102.佛陀紀念館落成日期? 
       (1)2012年12月25日 (2)2011年12月25日 (3)2012年1月1日 
(1) 103.淨土洞窟是依據哪本經典為主題? 
       (1)阿彌陀經  (2)華嚴經  (3)法華經 
(3) 104.佛光山於1973年創辦全國第一所佛教大學,是哪一所? 
       (1)南華大學 (2)西來大學 (3)佛光山叢林大學院。 
(2) 105.下列哪一項不屬於佛光山修持中心。 
       (1)禪淨法堂 (2)佛光精舍 (3)福慧家園。 
(1) 106.佛光山大雄寶殿,星雲大師哪一本著作版稅作為建築費用? 
       (1)釋迦牟尼佛傳 (2)玉林國師 (3)十大弟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