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 42~43 題: 
在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蛇
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鬚、
顎下有珠。宋代 羅願在《爾雅翼》中也記載,龍具有各
種動物的特徵。 
其實,龍最初只是一個圖騰。沒有人真正目睹過龍,
但因許多靈異的傳說,如:龍能隱能顯,又能興雲致雨,
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於是,人們從內心深處崇拜龍,
龍遂演變成神聖的象徵。因此,古代許多帝王亦假託龍的
神話,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神話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被稱為
「龍祖」;炎帝
赤龍。再如:《史記》說漢高祖 劉邦之母,於大澤邊歇
息,夢與神遇,其父往視,見有蛟龍於其上,不久,母即
有孕,生下高祖。劉邦
「隆準而龍顏」,醉臥之時,有人
「見其上常有龍」。此類說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於是,
龍後來成為皇權的象徵,皇帝又稱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
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的出現被視為祥瑞之兆,因此逢年過節時總看得到
龍的蹤跡,如:舞龍、賽龍舟等皆是。文人們也以龍創出
許多成語及俚
虎等。可知龍的形象是如何深植於中華民族
(C)42. 根據本文,古代帝王多藉龍的
傳說來鞏固皇權,其主要原因
是下列何者? 
(A)皇室所用的日常器物與衣飾,皆以龍為裝飾 
(B)古代帝王的形貌及其出生、死亡,皆與龍相
關 
(C)傳說中的龍神通廣大,成為人們心中神聖的
象徵 
(D)龍的形象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節慶活動處處
可見 
(A)43. 本文有許多關於龍的敘述,下列何者未曾被提
及? 
(A)龍的祖先 
(B)龍的能力 
(C)龍的外型長相 
(D)與龍相關的生活用語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 44~46 題: 
最初,我們都是一幅色彩鮮豔的畫。
 
歲月的刻痕,讓我們失去了光澤,在老來的時光裡,
我們逐漸蒙上了灰塵,色彩由濃而淡,「淡出」成為我們
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後畫面。 
的風霜,讓我們原先有稜有角的個性都磨得像一塊鵝卵
石。一張輪廓分明的臉多好看,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有
一個漂亮的尖下巴,為何後來會變得面目模糊?是時光魔
術師在後面向我們施了手腳,讓我們由濃而淡,像一片雲
樣飄來,又似雲般飄走。 
真不容易。 
綠意盎然,你當然要對它致最高敬意!人呢,人活在世
上,老病死亡永遠在向我們搖旗吶喊,而我們卻能把微笑
掛在嘴上,以美的姿態站立。啊!大地上的樹啊,如果你
會說話,你也一定會向我們鼓掌叫好。 
 
人生際遇起伏,正似潮起潮落。而濃情總有淡的一
天,一如風去雲散。當掌聲響起,也應想到幕落人去。 
人間閱歷也能增添智慧。人生一場,由濃而淡,正是
光聚光散。華燈璀燦,終須燈息人走,正是大自然的春夏
秋冬。一棵樹的生老病死,由楓紅而葉落,隨風起舞的枯
葉,正向回家的路途報到。人的最後,也像一滴水重新流
入海洋。晶瑩剔透的水曾經以各種面貌出現:細細流來,
細細流走;洶湧而來,洶湧而去;時而波光粼粼,時而洪
濤巨流。水的風景,也是人的風景,歷經滄桑,隱入大海,
不就是人的歸去──塵歸塵,土歸土,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改寫自隱地《人生十感‧濃淡》
(A)44. 「人和樹,樹和人,我們都是大地上的風景。」
作者在文中將人與樹並列,其理由最不可能是下
列何者? 
(A)二者都需要得到水的滋潤 
(B)二者最終都要回歸大自然 
(C)二者的色彩終將由濃轉淡 
(D)二者都會面對嚴苛的考驗 
(C)45. 本文末段著意描寫「水」,下列何者最能切合作
者的用意? 
(A)用以描述人生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B)藉此形容人生無常,禍福難以捉摸 
(C)用來譬喻人生種種經歷與多樣面貌 
(D)藉以象徵人生如流水般地匆促短暫 
(A)46. 「『淡出』成為我們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
後畫面。」這句話在本文中所指涉的人生境況與
下列何者相去最遠? 
(A)人生際遇,正如潮起潮落 
(B)掌聲響起之後,幕落人去 
(C)隨風起舞的枯葉,向回家的路途報到 
(D)塵歸塵,土歸土,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 47~48 題: 
余少時,聞曹敞在吳章門下,往往好斥人過,或以為
輕薄,世人皆以為然。章後為王莽
弟子皆更易姓名,以從他師。敞時為司徒掾,獨稱吳門弟
子,收葬其尸,方知亮直者不見容於冗輩中矣。 
──改寫自《西京雜記‧曹敞收葬》
(B)47. 下列文句所省略的主語,何
者說明正確? 
(A)聞曹敞在吳章門下──
曹敞 
(B)往往好斥人過──曹敞 
(C)獨稱吳門弟子──吳章 
(D)方知亮直者不見容於冗輩中矣──吳章 
(D)48.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適合用來形容曹敞為吳章
收葬的行為? 
(A)萍水相逢,拔刀相助 
(B)竭盡己能,大公無私 
(C)慮周行果,善為長久之計 
(D)當理不避其難,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