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越來越多。上述的觀點其實都有些似是而非,因為,我們的研究發現,有網
路成癮風險的孩子大約兩成左右,而且在進入中學階段之後這個比例就相當穩
定,因為有不同研究在經過幾年之後在同一地區再次針對類似背景的學生測量一
次,發現網路成癮的比例仍相當接近,似乎網路成癮問題並沒有隨著網路的發達
而更趨嚴重,於是我們發現網路成癮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癥兆。在所
有的孩子當中,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孩子有較高的心理健康脆弱特質,若再加上不
良環境因素以誘發心理健康的危險因子,我們從多次的研究結果得知,這個比例
很可能是兩成左右,網路成癮變成是這些孩子發生問題的出口,讓我們偵測到孩
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網路成癮很可能是冰山的一角,底下可能潛藏著其他
的問題:可能是其他更嚴重的成癮問題、精神疾病問題、違規行為問題、自我傷
害或傷害他人問題等等。
過度使用網路也是孩子求助的訊號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網路成癮問題也有其積極的功能,那就是網路成癮
問題是一種預警的機制,可以讓我們提前發現需要被協助的孩子,早期發現、早
期治療。有網路成癮危險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比較不願意求助,所以網路成癮的行
為也可視為一種向外求助的訊號,孩子看似令人頭痛與生氣的行為,卻是其需要
被協助而傳達出求助與預警的訊號,家長在頭痛與生氣的同時,一定要對此等問
題機制有所理解,「放下生氣、轉而求助」,以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心理諮商與心
理治療的協助,方能適切的幫到孩子。
除非孩子已經達到「無法控制」且「功能失常」的狀態,否則網路的重度使
用未必是網路沉迷,更不會導致網路成癮。我們團隊的研究發現,積極參與網路
之外人際活動與建立良好網路之外人際關係的人,即使是網路重度使用也不會變
成網路成癮,反而可能在網路上找到發展才能的機會。其中的關鍵在孩子是否具
有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可能導致網路成癮),以及是否能具有現實之人際聯結
(聯結到現實的人際活動與人際關係,可以避免成癮)。所以家長要協助孩子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