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與數位依賴迷思破解

pdf
198.3 KB
4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Q1 /在網路上買東西十分便利,但也暗藏許多詐騙風險,關於網路購物的
觀念,何者有誤?
在粉絲專頁看到團購消息時,可以先點進去看看文章和留言數、訂閱數,確認帳號可
信度後再決定是否跟團。
網購後收到簡訊通知信用卡被盜刷,需要點擊特定網址取消交易。這有可能是個資外
洩,需要提高警覺。
管理室代收來路不明的包裹,因為沒有寄件者資訊,只能收下,無法積極處理。
在網路上買東西應該妥善保存交易記錄,未來如果出現消費爭議才有證據可以申訴。
Q2 / 數位科技產品的重度使用者,可能伴隨著生理性依賴,關於「生理
依賴」的敘述,何者有誤?
生理性依賴包含耐受性、戒斷症狀、無法自我控制。
戒斷症狀是指網路使用者不能上網時,會出現思覺失調、失眠、呼吸困難的情況。
耐受性是指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容易得到滿足。
無法自我控制是指網路使用者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Q3 / 在大數據時代中,個人資料保護相當重要,下列何者有做到保護個
隱私的責任
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住家地址。
為了讓網路推薦我更多感興趣的內容,主動在社群上公開自己的喜好、身分證字號。
培養資訊過濾的能力,避免成為盲目的網路資訊使用者
學校電腦很安全,所以信箱不登出也沒關係。
Q4 / 下列何者是到受著作權法保障的著作?
劇作家向朋友口述的新戲劇內容構想
農夫栽種的一片向日葵花田
作家在電腦上創作的十萬字小說檔案
政府公務員發出的正式公文
Q5 / 下列關於國小和國中學生應具備的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敘述何者有誤?
國小學生:從體驗到運用常見的資訊系統。
國小學生:直接學習程式語言工具,以抽象的思維模型來理解和處理複雜的情況。
國中學生:建立整合資訊科技與運算思維以有效解決問題之能力
國中學生:進行電腦科學探索,進一步瞭解運算思維的原理。
Q6 / 下列關於「智慧推薦」機制的敘述何者有誤?
基於使用者過去的操作紀錄,猜測使用者的喜好的內容,並加以推薦。
我們可以蒐集網站使用者的操作紀錄,包含使用者的帳號、密碼等個人隱私資料。
我們需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網路上使用的各種平臺被收集的資料有哪些。
YouTube 會根據使用者曾觀看或搜尋的影片,提供貼近需求的推薦內容
Q7 / 下列何者不是運用數位工具的溝通表達方式?
和同事用 Email 討論工作事項。
用手機 Air Dorp 梗圖給同學
Line 給爸媽說要晚點回家。
和朋友面對面的聊天。
Q8 / 當你發現網路上有人霸凌別人,哪種方式無法降低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網路上和霸凌者互嗆,請對方停止霸凌行為。
把相關證據保存下來,提供給網站管理者處理。
不轉貼、不轉寄、不按讚,避免消息繼續擴散。
向家人、朋友或專業機構尋求支援和幫助。
Q9 / 下列何者屬於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利用通訊軟體傳送公開的歌手 MV 址給好朋友。
為了報導新聞而引用一小段著作內容,並標註資料來源。
在上課時播放一段 YouTube 影片供學生參考學習。
下載有版權的電影或音樂,轉到社群分享給大家觀看
Q10 /以下哪一項行為沒有侵害他人個資隱私的問題?
移除或隱藏自己被標註的貼文。
為朋友準備生日驚喜,偷偷錄下朋友的反應放在社群平臺上。
路上遇見可愛的小朋友,拍下他們的照片分享在自己的私人帳號中。
在網路上貼出正面清楚的照片,請網友幫自己尋找失散多年的朋友。
Q11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2018 年將數位素養定義為,透過媒體傳播科技交換資訊,以獲
得就業機會的能力。
美國圖書館協會提出資訊素養是指一個人具備瞭解何時需要資訊,可以運用資訊提升
競爭力的能力。
歐盟委員會於 2022 年將數位能力理解為透過人工智慧,安全、適當地傳播訊息的能
力。
數位能力被定義為一個有效優化個人日常生活的技術能力。
Q12 / 下列關於木馬程式的敘述何者有誤?
網路上那些免費下載的電影影劇,可能皆暗藏著木馬程式。
當我們收到簡訊告知購買東西的包裹有問題時,不須思考就可點擊內容中的附件或連
結。
通常正規的網路軟體商店,上架前會進行嚴密的審查機制,但使用者仍要小心謹慎地
透過正式管道下載軟體。
木馬程式是透過使用者同意授權啟動的方式進入使用者裝置,所以防毒軟體是無法阻
止他們的運行。
Q13 / 下列何者不是正向的科技資源創新運用方式?
學生直接使用生成式 AI 產出報告,並且在未揭露的情形下拿去參加比賽
在線上遊戲學習平臺中融入性平議題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學校建置 5G 應用服務學習環境,引導教師善用 5G 行動通訊網路、學習載具
VR 體驗融入教材,以新型態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Q14 / 下列何者是正確運用生成式 AI 的觀念?
可以完全相信生成式 AI 產出的內容,無需做任何驗證。
生成式 AI 產出的內容都是獨一無二,絕不會有抄襲疑慮。
可以將公司機密和個人資料都輸入生成式 AI,因為 AI 工具沒有洩密風險。
運用生成式 AI 時也應加入辯證思考,不能完全相信 AI 產出的資訊
Q15 / 下列何種方式無法預防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事件發生?
在社群張貼和朋友的合照前,先取得對方同意再分享
不要輕易答應網友拍攝或傳自己照片的要求。
傳送訊息和影像前再三確認內容再發出。
檢討被害者是否穿著太清涼導致加害人犯案。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