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彰化縣竹塘鄉長安國小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 第一次成績考查 社會科試卷 
  五年甲班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  )1.清代時,廟宇是許多漢人重要的精神寄託,
也是居民聯絡情感的場所。 
(  )2.清廷治臺初期頒布許多限制漢人來臺的規
定,使得臺灣的漢人數量不斷減少。 
(  )3.閩 粵械鬥,從名稱上我們可以推斷是來自
中國大陸福建和廣東兩省的移民所爆發的
武裝衝突事件。 
(  )4.臺灣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陸續在通商港口
設立「洋樓」,發展國際貿易。 
(  )5.清廷統治臺灣初期,採取積極的治理政策,
主要目的在防止臺灣再次成為反清的基地。 
(  )6.清代來臺的漢人,若沒有充足的資金,通常
會以互相合作的方式開墾土地。。 
(  )7.清末臺灣之所以會開放通商港口,是因為英
國和法國利用戰爭打敗清廷,要求清廷開港。 
(  )8.戴潮春事件是清代 臺灣歷時最長、規模也是
最大的民變。 
(  )9.清末,不少國外的傳教士到臺灣進行傳教活
動,這些傳教活動有助於西方文化在臺灣的
傳播和發展。 
(  )10.原住民族為了祈求神情保佑全家平安、五
穀豐收,常會建廟奉祀神明。 
(  )11.臺灣早期的先民,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勤
儉刻苦的精神,將臺灣逐漸開發成稻米、
蔗糖生產的重鎮。 
(  )12.清末臺灣的交通建設,在鐵路方面是先修
建雞籠到新竹間的路段。 
(  )13.清代時,因為漢人開墾時經常侵犯到臺灣
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導致雙方發生衝突。 
(  )14.清代的臺灣,一般民眾的住家大多為庭園
建築或宅第。 
(  )15.朱一貴事件是清代 臺灣三大民變中發生時
間最早的民變,領導人物為朱一貴,原以
養鴨為生,因此又被稱為「鴨母王」。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  )1.在清廷治理臺灣初期,經濟重心是在南部,
隨著移民向北拓墾,清廷開始向北增設行政
區,到了清末臺北成為臺灣新的經濟中心。
這其中經濟重心的轉移過程,與當時北部生
產 的 哪 兩 項 商 品 的 外 銷 有 關 ? 
①蔗糖和鹿皮 ②樟腦和茶葉 ③稻米和
藥材 ④瓷器和五金 
(  )2.臺灣早期有句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這句俗諺說明了當時社會的什麼情形? 
①當時先民與其他移民間發生誤會與爭執 
②當時先民與原住民族合作開墾家園 
③當時先民渡海來臺的過程非常艱辛 
④當時先民努力不懈的開墾家園 
(  )3.「隨著拓墾面積變大,對水的需求也日益增
加,郭錫瑠募集資金,帶著人民一起努力的
開鑿,儘管遇到許多困難,也努力的克服。」
請問短文內所描述的是哪一項建設? 
①港口 ②水圳 ③隘門 ④水庫 
(  )4.請問下列何處是清末臺北最早的洋樓街? 
①重慶南路 ②西園路 ③桃源街 ④貴德街 
(  )5.下列哪一個無法在清代建築的臺灣廟宇、宅
第和庭園中見到? ①抽象大膽的前衛圖案 
②忠孝節義的感人故事 ③生動活潑的吉祥
動物 ④栩栩如生的風景花木 
(  )6.西方傳教士對於臺灣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
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①引進西方醫療技術
和教育事業 ②培養傳道人才 ③促使臺灣
經濟重心移至北部 ④加速臺灣現代化腳步 
(  )7.清代時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主要通航港
口中,位在臺灣南部的是下列何者? 
①鹿港 ②艋舺    ③府城 ④諸羅 
(  )8.請問下列哪一個人因為帶領移民開墾宜蘭
平原,對開發宜蘭有很大的貢獻?   
①鄭經 ②郭懷一 ③陳永華 ④吳沙 
(  )9.下列哪一項是巴克禮在臺南時,推動用日常
用語讀聖經的原因? ①想和臺灣人說話 
②為了要傳教 ③提升臺灣人的口語能力 
④想讓英文在臺灣普及 
(  )10.臺灣開港通商後,英國在打狗設立了哪一
種機構,處理外國人通商等事務?  
①府學 ②外交部 ③神學院 ④領事館 
(  )11.安安想要了解清末在臺灣北部的交通建設,
她可以輸入哪一個關鍵詞? ①獅球嶺隧
道 ②億載金城 ③恆春城 ④八通關古道 
(  )12.清末樟腦成為臺灣外銷的主要商品之一,
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個?①外國商人鼓
勵生產②將國外的樟腦進口到臺灣加工後,
再銷往國外③臺灣開港通商,物產得以外
銷到國外④臺灣擁有茂密的天然樟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