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員林國小 五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20.03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09,离现在 4 32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員林國小108學年度第二學期五年級社會科第三次定期評量試卷
五年 班姓名: 座號:
一、 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1. ( )在日治時期,臺灣的人口變化主要由出生率與死亡
率來決定。
2. ( )離島地區會有交通、土地等各項資源不足的現象,
因此人口數過多。
3. ( )交通轉運功能的轉移以及產業改變,有可能導致一
個聚落沒落。
4. ( )爸爸說他小時候住在農村,所以農作物收成時,經
常要以「換工」的方式協助鄰居採收。
5. ( )國道
1
號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是貫穿臺灣南北區
域的公路動脈。
6. ( )美美的老家在雲林縣的斗六市,因為有「前山第一
城」的美稱,所以現在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7. ( )搭乘火車能節省很多時間,因此是國人出國經商或
旅遊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8. (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所以政府只需要針
對幼年人口投注大量資源即可,因為老年人口多有
子女奉養,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相當充實,與社會
的互動也毋需擔憂。
9. ( )綠島、蘭嶼是位於福建省外海的島嶼,也是臺灣軍
事防禦的最前線。
10. ( )海運的載運量大,又比空運更快,所以是臺灣主要
的國際貨運運輸方式
11. ( )隨著歷史的發展以及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臺灣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
12. ( )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通,自從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
織後,對於需要往返兩地的人們來說,不論是工作
或旅行觀光,都更為快速便利。
13. ( )人們一旦選擇定居之地後,通常終生不會再遷居其
他的地方,無論新地點條件有多好。
14. ( )地勢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容易
聚集。
15. ( )為了方便維繫情感,金門山后聚落發展出傳統的石
板屋建築
二、 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1. ( )臺灣高速鐵路實現了臺灣西部走廊「一日生活圈」
的理想,但它未經過哪個地方?
臺中
宜蘭
臺南
嘉義。
2. ( )臺灣的環島鐵路系統不會通過下列哪個地方?
澎湖
雲林
臺東
新竹。
3. ( )過去人們將臺灣區分為「前山」、「後山」,是以
什麼來區分?
太平洋
中央山脈
濁水溪
臺灣海峽。
4. ( )下列哪一個是民國
60
年代出生的人就讀國小時的
情況?
班級學生人數少
同學大多是獨生子女
班上學生約有
60
人○
都是由代課老師上課
5. ( )下列何者不但具有港埠型都市的優勢,工商業也十
分發達?
新北市
桃園市
高雄市
臺北市。
6. ( )下列哪一個地方的特色農產品是蔥、金桔、鴨賞等
新竹
花蓮
臺南
宜蘭
7. ( )關於高齡社會的說明何者錯誤?
65
歲以上稱
為老年人口
老年人口達到 7%
跟醫療發達
有關
臺灣在民國
107
年時已經進入高齡社會
8. ( )臺灣哪一個區域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終年有雨?
北部區域
中部區域
南部區域○
東部區域
9. ( )每年過年,小安一家人總是開車從北部回到中部和
長輩團聚。請依照上述情境選出合理的敘述:
小安一家人總是選擇橫貫公路一路直達長輩家
小安一家人的交通方式選擇行駛國道高速公路
是最快的
如果小安一家人不想開車,可以選
擇搭乘捷運
小安家如果行駛高速公路,沿途
會看到
的標誌。
10. ( )「家庭計畫要趁早,兩個孩子恰恰好」,這個標語
大約是哪個時代的產物呢?
日治前期
日治後期
民國
50
年代
民國
100
年以後
11. ( )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臺灣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
出生
死亡
宗教
遷移。
12. ( )戰後初期,什麼原因造成臺灣的人口成長快速?
國家推出生育津貼政策
中國大陸移入大量
人民○
大量的留學生回國○
日本人大量移居臺灣
13. ( )都市的路燈改用
LED
燈有什麼好處?
溫暖弱勢族群
可以增加公園綠地
可以省電
方便居民互相聯誼。
**** 背面還有試題 ****
2
14. ( )圓圓來到花蓮
七星潭遊玩,放眼望去,他看到的是
哪一個海洋?
大西洋
太平洋
臺灣海峽
黃海。
15. ( )下列何種資源可能是都市較無法提供給鄉村的?
農產品
大型商展
博物館
被定
為古蹟的公園。
16. ( )下列哪一座城市擁有豐沛的歷史資產,最具有「文
化古都」的生命力?
臺北市
新北市
臺中市
臺南市。
17. ( )媽媽喜歡喝東方美人茶,這種茶葉主要是臺灣哪一
個茶鄉所生產的?
坪林區
北埔鄉
阿里山鄉
文山區。
18. ( )「臺北」這個地名慢慢成為城市名,與下列哪一個
人有關?
後藤新平
劉銘傳
唐景崧
沈葆楨。
19. ( )臺灣一直到民國哪一年,人口才邁入
2300
萬人?
民國
97
民國
98
民國
99
民國
100
20. ( )在傳統農業時代,居民選擇居住的地方,會以什麼
條件作為依據?
位在學校附近
位在工廠附近
位在商業區附近
位在肥沃土壤地區。
三、 填代號:18
1. 下列各風景名勝分別位於臺灣哪個區域?請將代號填入
)中。(每題 1)6
A北部區域 B中部區域 C南部區域 D東部區域
()冬山河親水公園。
()武陵農場。
()美濃。
()澎湖。
()平溪。
()知本溫泉。
2. 請根據以下提示文字,填入正確代號。(每題 2)6
A新北市
坪林區 B嘉義縣
板頭村
C 宜蘭縣
東岳社區
()南臺灣傳承傳統藝術的重要據點,例如交趾陶
與剪黏。
()雪山隧道的開通,讓來到此地的觀光客一度銳
減。
()泰雅族青年結合長輩的傳統智慧及文化,使原
來的農村再生。
3.認識臺灣各類型聚落的特色,請填代號。(每題 1)6
A. 鄉村 B. 市鎮 C.都市
() 是人口最多的聚落。
() 居民大多運用當地的資源從事生產。
() 高樓處處可見,居住空間擁擠。
() 是小型的都市聚落,通常位於交通要道或地勢
平坦處。
() 是地方物產運銷與買賣的集散地。
() 可見到連棟街屋與騎樓。
四、勾選題:每題 1分共 12
1. 關於臺灣區域間交通建設的敘述,正確的打ˇ。
(每題 1)6
()從臺灣要到金、馬地區,我們僅能選擇空運。
()臺灣目前有兩條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
()國道
3
號高速公路是連結臺北、花蓮、高雄的
南北向高速公路。
()我們可以從高雄國際航空站搭機出國。
()臺灣與各離島間的距離不遠,因此只需要海運
即可滿足運輸需求。
()為了解決大都會區內交通壅塞的問題,興建捷
運系統可有效紓解人潮,促進發展。
2.閱讀下圖後,請將對的敘述打ˇ。(每題 1)6
▲民國
50107
年臺灣出生率、死亡率變遷圖
()這張圖的橫軸是人數比例千分比,縱軸是年分
()民國
50
年時,每
1000
人就有
38.3
人出生
()民國
90
年時,每
1000
人就有
11.7
人死亡
()死亡率的變化比出生率的變化大。
()由於醫療進步,死亡率每年都逐漸下降。
()由此圖可以看出少子化的趨勢。
**** 請仔細檢查 2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