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國小 111 學年度上學期 社會科第一次定期考查 六年甲班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        )1.經歷過霧社事件,臺灣就不再發生大規 
 模的武力抗日事件。 
(        )2.日本在臺灣所建立的保甲制度中,保正 
 和甲長就如同現代的縣、市長。 
(        )3.日治時期,臺灣人創辦臺灣民報,報刊 
 內容主要是批評時政、傳遞民意。 
(        )4.日治後期,總督府將原本由政府指派的 
 民意代表都改為全部由臺灣人民選舉 
 擔任。 
(        )5.日治時代,總督府為了增加賦稅收入及 
 加強社會控制,於是在臺灣實施土地調 
 查和戶口普查。 
(        )6.臺灣工業設施在日治後期,成為美軍轟 
 炸的目標,遭受相當大的打擊。 
(        )7.在日治時期,蔗農常因糖廠壟斷與不公   
 平的收購政策所苦。 
(        )8.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強制臺灣婦女 
 纏足,限制女性的行動。 
(        )9.今日的成功大學,便是以前日治時期的 
 臺南師範學校。 
(        )10.日治時代,漢人的孩子可以接受教 
 育,原住民孩子則不行。 
(        )11.我國從民國八十五年開始實施總統和 
 副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 
(        )12.依憲法規定,我國政府組織分為中央 
 和地方,全國性的公共事務是由中央政 
 府負責。 
(        )13.美麗島事件後,政府宣佈戒嚴,管制 
 了人民言論和出版等自由。 
(        )14.民國三十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 
 束,日本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 
 、金門。 
(        )15.民國四十年代,臺灣透過進口大量香 
 蕉、鳳梨,將其製成加工品大量外銷。 
(        )16.政府於民國四十二年實施「耕者有其 
 田」的政策,大大增加了佃農的數量。 
(        )17.民國三十八年,政府發行新臺幣,並 
 將舊臺幣回收,以穩定物價。 
(        )18.民國六十年代發生能源危機,主因是 
 西亞地區發生戰事,導致油價飆高。 
(        )19.民國五、六十年代,政府設立加工出 
 口區,並招募大量國際移工來臺工作, 
 解決人力缺乏的問題。 
(        )20.六十年代所推動的十大建設,奠定了 
 臺灣重工業的基礎。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        )1.因為哪一場戰爭戰敗,清廷被迫簽訂馬 
 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
1甲午戰爭 ○
2八國聯軍 
 ○
3第一次世界大戰 ○
4中法戰爭。 
(        )2.臺灣割讓給日本後,日本在臺灣設立什 
 麼機構作為最高統治機關? 
 ○
1臺灣民主國 ○
2臺灣議會 
 ○
3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
4臺灣總督府。 
(        )3.日本曾統治臺灣長達幾年的時間? 
 ○
140 年 ○
250 年 ○
360 年 ○
470 年。 
(        )4 日治時代,總督府主要在臺灣哪個區域 
 開採礦物? 
 ○
1離島 ○
2東部 ○
3南部 ○
4北部。 
(        )5.日治時代,總督府在臺開發許多自然資 
 源來增加收入,下列何者不包括? 
 ○
1小麥 ○
2樟木 ○
3金礦 ○
4煤礦。 
(        )6.嘉南大圳完工,對臺灣造成的影響不包 
 括下列哪一項? 
 ○
1使嘉南平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糧倉 
 ○
2擴大農業灌溉的面積 
 ○
3農民收入大增 ○
4農作物產量增加。 
(        )7.下列哪家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銀行,設 
 立於日治時代,在當時曾發行紙鈔? 
 ○
1中央銀行 ○
2臺灣銀行 
 ○
3土地銀行 ○
4玉山銀行。 
(        )8.以下何者不屬於日治時代的學校? 
 ○
1末廣小學校 ○
2國立政治大學 
 ○
3艋舺第二公學校 ○
4台北帝國大學。 
(        )9.日治時代,總督府對臺施行的政策中, 
 何者有助於培養藝術人才? 
 ○
1推動婦女不再纏足○
2推動防疫措施 
 ○
3宣導守時守法觀念○
4推廣展演活動。 
(        )10.日治時代的臺灣人,不會在學校學習 
 到哪一門課程? 
 ○
1閩南語 ○
2地理 ○
3算數 ○
4工藝。 
(        )11.日治時代,下列哪些西方文化影響了 
 臺灣?(甲)建築(乙)身高(丙)飲食 
      (丁)音樂 
 ○
1甲丙丁○
2甲乙丁○
3甲乙丙○
4乙丙丁。 
(        )12.中華民國政府是在民國幾年從中國 
 大陸撤退,大規模來到臺灣? 
 ○
1民國三十四年 ○
2民國三十六年 
 ○
3民國三十八年 ○
4民國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