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大灣國中 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三年級自然科試題
一、單選題(每題 2.5 分) 請將答案以 2B 鉛筆畫在電腦答案卡
右圖為牛頓運動定律實驗的結果。若 M1、M2、M3為三個物體的質量,
利用此圖可判斷三個物體質量大小的關係為何? (A)M2<M1<M3
(B) M1<M3<M2 (C)M1<M2<M3 (D)M3<M2<M1。
當物體做等速度運動時,其受力情形如何? (A)受到固定大小的力作用 (B)一定沒有受到力的作
用 (C)至少受到一個力的作用 (D)若有受力作用,所有外力的合力為零 。
將打點計時器的頻率固定,以不同的速度拉動甲、乙、丙、丁紙
帶,四段紙帶的長度都相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紙帶甲的
加速度大小大於乙 (B)紙帶乙的平均速度大小大於甲 (C)紙帶丙
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D)紙帶丁的速度愈來愈慢 。
鐵球體積為 10 cm3,質量為 90 g。木球體積為 10 cm3,質量為 9 g。兩者同時自八樓 40 m 處自由
落下,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鐵球質量較大,先掉落到地面 (B)不考慮
空氣阻力,木球落下過程的加速度約為 9.8 cm/s2 (C)鐵球與木球同時掉落到地面 (D)鐵球掉落到
地面的時間約花費 4 秒。
婷婷騎車在筆直的道路上向東行駛,其速度 ( v ) 與時間 ( t ) 的關係如右
圖。 則下列哪一段時間,婷婷的平均加速度方向向西?
(A)t=0~10 分 (B)t=10~20 分 (C)t=15~30 分 (D)t=20~30 分 。
如下圖,一物體做直線運動,自 A點向右移動到 B點,再由 B點折返移動到 C點,則總位移及
總路徑長分別為多少? (A)總位移 3 cm,總路徑長 9 cm (B)總位移-3 cm,總路徑長 9 cm
(C)總位移 3 cm,總路徑長 15 cm (D)總位移-3 cm,總路徑長 15 cm 。
物體受外力作用而移動,關於物體的加速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
的方向相同 (B)速度為零,加速度必為零 (C)加速度的方向與所受外力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方
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
沉積岩中的礫岩、砂岩、頁岩,它們的主要差異為何? (A)岩石的礦物組成不同 (B)組成岩石的
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同 (C)岩石的形成時間長短不同 (D)顏色的深淺不同 。
花岡岩是建築上常見的石材,主要組成的礦物為石英、長石、雲母。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在花崗岩上滴入稀鹽酸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氣泡 (B)石英為製造玻璃的原料 (C)金門、馬祖盛
產花岡岩 (D)花岡岩為岩漿位於地表以下,因散熱不易,使礦物有足夠時間結晶,而形成結晶
顆粒較大的火成岩 。
超抽地下水會導致許多災情發生,試問下列何者不是因為超抽地下水所引起的? (A)地層下陷
(B)海水面下降 (C)地下水面下降 (D)淡水鹹化 。
關於河流侵蝕、搬運與沉積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流速愈快,侵蝕、搬運的能力也愈
強 (B)沖積扇常出現於山腳下河流流速變慢之處 (C)河流在下游的侵蝕作用造成河流長度增加
(D)在中、下游地區,河流侵蝕常形成寬廣的河道 。
Created by trial version of DocuFree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