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下列為該國主要四大經濟區分布圖。請問:
24. 發展過程中,右下圖中哪一個區域最先發展,經濟最發達?(A)甲 (B)乙 (C)丙 (D)丁。
25. 承上題,當地開始發展產業的過程中,最初吸引國外投資的主要條件中「不」包括下何者?
(A)對外交通便利 (B)工資低廉 (C)礦產豐富 (D)政策支持。
26. 承上題,當時國外投資的產業最可能是哪一種類型?
(A)輕工業 (B)重工業 (C)國防產業 (D)農業。
27. 甲區的重工業相當發達,最有利的條件為下列何者? (A)國外列強入侵
(B)設立經濟特區 (C)氣候條件優良 (D)礦產資源豐富。
28. 丙區近年來具備下列何者有利條件,因此吸引東部的工廠遷移至此,成為
未來發展潛力最被看好的地區,有利當地的經濟崛起?
(A)漁產豐富 (B)市場廣大 (C)工資較低 (D)技術進步。
29. 丁區由於何項條件的影響,未能在改革開放時發展工商業活動,因此形成今日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發
展差距甚大?(A)勞力不足 (B)面積狹小 (C)缺乏礦產 (D)交通不便。
30. 圖中哪一個區域工業發展較早,但卻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由盛轉衰,因此目前的發展方向為協助該地區
轉型,以振興當地的工業活動為主? (A)甲 (B)乙 (C)丙 (D)丁。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水列為各篇之首,可見其對水的重視。李時珍認為:「飲食者,人之命脈
也……水去則營竭」, 請問:
31. 目前中國是全球缺水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哪一因素造成中國水資源不
足? (A)東南部降雨量較少 (B)長江流域下游冬季結冰嚴重
(C)人口眾多,用水量上升 (D)南水北調造成珠江流域缺水。
32. 中國歷來重視農業,而農業生產相當仰賴水資源。請問:近年中國農
業用水短缺主要受到下列何者影響? (A)鄰國攔截上游水源 (B)民
生與工業用水增加 (C)高山融雪減少 (D)海水淡化成本上升。
33. 承上題,為解決水資源問題,中國提出『南水北調』政策,該政策早
在毛澤東時代就曾提出,對於此工程敘述何者「錯誤」?
(A)南水是指右圖甲河川 (B)可以減緩的中國北方缺水問題 (C)東線利用京杭大運河引水 (D)物種
隨河道遷徙,造成右圖丙流域生態改變。
※放緩的中國經濟與躺平的年輕人。
1978 年中國改革開放,設立多處經濟特區,迎來多年的經濟快速成長。1978 年中國的人均國民所得毛額為
200 美元,GDP 占全球 1.7%,2021 年人均國民所得毛額達 11,880 美元,GDP 占全球 18.4%。
然而自 2010 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逐漸趨緩,更面臨許多挑戰。例如:2018 年的中美貿易戰,提高中國出口
的稅率,促使外商將生產線遷移轉向鄰近的東南亞、南亞國家;2020 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清零政策
影響工廠運作,為生產活動帶來不確定性;2022 年烏俄戰爭影響能源供給,導致物價上升,削弱經濟增長
的成果。此外,一帶一路成效不明顯、人口紅利消失,也逐漸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對現在中國的年輕人而言,經濟狀況變化的感受更是深刻。雖然薪資仍持續上調,但仍難趕上生活成本上
漲的速度。加上經濟發展放緩、工作機會減少,為了避開過度競爭的循環,拒絕加班、不追求買房、不結
婚生子的「躺平哲學」成為年輕人們的另類選擇。請問:
34. 1978 年改革開放初期,開放區具有哪一優勢,成為吸引
外國的前哨站?(A)政策的支持 (B)高技術的勞力 (C)
礦產豐富 (D)空運交通便利。
35. 右圖為 1978~2022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變化,請問:根據
上文所述,下列何者並「非」造成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
(A)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政策影響工廠運作 (B)
2023 年以巴戰爭影響能源供給,導致物價上升 (C)2013
年開始的一帶一路成效不明顯 (D) 2018 年中美貿易戰。
36. 文中提到 2018 年的中美貿易戰,促使外商將生產線遷移轉向鄰近的東南亞、南亞國家。請問:中美貿
易戰促使外商將生產線遷離中國,主要是考慮當地哪一項條件?
(A)工資較低 (B)市場更大 (C)技術先進 (D)政治清廉。
37. 下列哪一項「不」是中國選擇「躺平哲學」年輕人所必須面對的狀況?
(A)工作機會減少 (B)薪資持續下降 (C)物價與房價上漲 (D)外商公司減少。
38. 中國大陸龐大的勞動人口,向來被視為「人口紅利」,但隨著社會結構變遷,人口紅利消失,也逐漸
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請問:「人口紅利」消失與下列最「無」關?
(A)人口老化 (B)一胎化政策 (C)電子商務增加 (D)勞動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