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31 MB
頁數
5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0-24,离现在 3 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嘉義市立北興國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1次段考國二地理
一、題組 (每格 2分,共 28 分)
1. 交通為經濟重要命脈,藉由各項交通將有利於
人貨互通,促進經濟發展。然而由於中國面積廣
大,地形多元複雜,因此各項交通工具必須適應
當地環境。除了傳統水運外,鐵路一直以來是中
國交通和基礎建設的重點。目前中國正全力建設
川藏鐵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確保在
2026
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可以連結邊境鄰國和境內最
重要的經濟地帶,由上海帶動貿易活動,其經濟
效應將大大超過興建難度最高的青藏鐵路。問:
()文中提及的「川藏鐵
路」,其路線可能為右
圖何者?() ()
() ()丁。
()上文中的川藏鐵路若
通車後,可以連結下
列哪一地形區,增加
經濟發展?()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
)長江中下游平原 ()華北平原
2. 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也
是登山者的終極挑戰,其名稱在藏語的意思為「
大地之母」,呈現當地人的至高崇敬。近百年來
的登山史有許多登山家在此不幸罹難,增添其神
祕與崇高。請問:
(3)珠穆朗瑪峰經測量後,高度達
8,848
公尺,為
中國和南亞國家的天險。請問:中國是位於珠
穆朗瑪峰的哪一側()東側 ()西側 ()
南側 ()北側。
(4)喜馬拉雅山高大陡峻,因此成為地形與氣候
的分界線,其山脈走向大致為下列何者?
()南──北向 ()東──西向
()東北──西南 ()西北──東南向。
3. 下圖為華人遷移圖,中國人口眾多且資源分布
不均,快速增加人口造成糧食不足,促使人們離
開家鄉尋找耕地或工作機會,而向國外遷移:
(5)明清時的華人主要是順應哪一個季節的季風
移民到東南亞?()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6)若僅由附圖資訊判斷,華人遷徙到下列哪一
國家最少? ()泰國 ()印尼 ()寮國
()緬甸。
4. 下圖中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和總人
口統計圖,圖中顯示中國總人口數約
14
億,是
世界人口總數最多的國家。請回答下列題目。
中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和總人口統計圖
(7).人口數多有什麼優點。下列何者為非? ()
軍源充足 ()天然資源不足 ()市場廣大 ()
勞動力較多
(8).人口數多有什麼缺點? ()天然資源不足
()軍源不夠 ()市場較小 ()勞動力充足。
5. 附圖為中寮鐵路,於
2021
12
月通車,北起
中國雲南昆明,南至寮國永珍,這條全長
1035
公里的鐵路是一帶一路政策下的建設,將中國與
寮國間的車程由
15
小時縮短成
4
小時。雖然該
鐵路有助於帶動寮國的旅運和貨物運輸量。
(9)中國近年積極向東南亞開發鐵路計畫,是因
其山脈地形走向有利於跨國鐵路的建設,請依
鐵路走向判斷,山脈走向應為下列何者?
()南北向 ()東西向 ()東北—西南向
()以上均正確。
(10)工程期間,因中寮鐵路路線行經重要自然
護區西雙版納,環保人士質疑鐵路工程恐破壞
生態。下列哪一種自然景觀帶可能受到威脅?
()熱帶雨林 ()寒帶針葉林 ()極地苔
()地中海灌木叢。
(11)中寮鐵路的起站雲南昆明,雖位於副熱帶,
但由於地形優勢,使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四季如春,素有「春城」之稱,則昆明的主要
地形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
()
()
()
6.
2015
年廢除一胎化政策後,中國再次放寬對
生育的管制,2021
8
月通過三孩政策,鼓勵夫
妻生育三胎,國家在稅收、教育、住房、就業等
都會提供支持,以減輕家庭負擔。政府企圖藉此
解決現今的人口問題,但成效不彰,普遍民眾
此意願不大,無非是因為中國過去
30
多年的節
育政策已對中國人口成長造成難以抹滅的影響。
▲圖() ▲圖()
▲圖() ▲圖()
(12)()~圖()為各種生育政策的口號,現
在的中國最有可能出現的生育口號應為何者?
()() ()() ()()
()()
(13)由圖()中國歷年的人口金字塔變化,可
知中國幼年、壯年、老年組成的人口趨勢是受
到圖()~圖()的哪句口號影響 ()(
) ()() ()() ()以上均
有。
▲圖()
(14)早年政府為減少人口壓力實施一胎化政策
長期控制人口的結果最可能出現何種問題?
()幼年人口比例下降()老人安養機構大
幅減少 ()人口結構平衡 ()育兒機構大
幅增加。
二、單選題 (每題 2分,共 72 分)
(15). 水資源問題往往與中國的國勢興衰息息相關,
為解決降水季節分布不均所導致的水旱災問題,昔
日有大禹治水,今日則興建長江大壩等水利工程。
請問:影響中國降水季節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為何
()地形 ()距海遠近 ()緯度 ()
風風向。
(16).中國目前男性人口數量較女性多,兩者差距約
高達三千多萬人,因此造成「剩男」的相關社會問
題,導致近年來來自國外的女性新住民比例漸增。
上述問題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大? ()就業市場
以男性為主 ()男性扶養費用較 ()新生兒
性別比差距大 ()引進大量男性國際移工。
(17).右圖為東南亞華
人聚集區常可看到的
宗祠堂號,後代子孫
藉以在異地追溯祭拜
祖先。請問:此現象
與下列何者有關(
)中國施行人口節育
()華人擴散
移至東南亞 ()華人傳統重男輕女觀念 ()沿
海移民將佛教信仰擴散到他鄉。
(18).右圖為中國人
口政策宣傳海報
圖中宣導觀念和中
國哪一種人口特
的關係最大? (
)人口密度過高(
)民族多元國家(
)性別比例失衡 ()壯年男子移出。
(19).葉教授探訪中國境內近
30
個民族生活的地區,
發現東半部的民族多以農耕活動為主,西半部則以
畜牧活動為主。請問:這和下列哪一種因素的關係
最大? ()氣溫高低 ()降水量多寡 ()
積大小 ()勞力豐缺。
(20).中國拍攝戰爭史詩電
影「長平大戰之麥田」,
背景設定為戰國時期趙國
與秦國的戰役,劇中出現
最多的場景便是麥田,劇
組若想找到大規模的麥田
來作為取景地點,最可能
前往右圖中何處尋找?
() () () ()丁。
(21).中國南部地區常可見到騎樓或高腳屋,形成當
地的聚落特色。這種建築分布和該地區何種氣候現
象的關係最大? ()年均溫高 ()多雨潮溼
()風向多變 ()日照較長。
(22). 中國進行無動力飛行器賽,所有航空器必須藉
助風力的推動前進來進行比賽,獲勝者將取得參加
日本鳥人大賽的參賽權。若比賽是在中國南部地區
的珠江三角洲平原進行,主辦單位規畫的飛行方向
是朝東北方海面。請問:此時最可能為哪一個季節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3). 蘇先生在寒假帶著孩子前往中國旅遊,導遊在
行前會議告知他們不須準備厚外套,就能適應當地
的氣候環境。請問:蘇先生所參加的行程最可能為
下列何者? ()東北平原賞花之 ()海南碧
海五日遊 ()藏高原尋幽之旅 ()古絲路風
情之旅。
(24). 早期中國沿海與南洋(東南亞)之間貿易的船
隻,必須根據固定產生風向變化的「舶棹風」來決
定往返時間。這種所謂的「舶棹風」是指哪一種風
()颱風 ()焚風 ()季風 ()龍捲風。
(25). 中國以農立
國,然而受到自
然環境影響,形
成右圖中的作物
分布狀況。請問
:其中造成水田
、旱田等分布差
異的主要影響因
素為何? ()
勢高低 ()降水
量多寡 ()
口位置 ()盛行風向。
(26). 住在北京的石老先生
希望另外找一個四季溫暖
,氣溫變化較小的地方安
度晚年。請問:右圖中哪
一個都市較符合石老先生
的條件? () ()
() ()丁。
(27). 中國目前正規畫設立全球最大、廣達
250
萬平
方公里的「第三級國家公園」,範圍內有當地民族
文化,另外因位處中國地勢最高階,地表崎嶇,寒
冷荒涼,同時也是長江的發源地。上述國家公園最
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地形區中 ()新疆天山
()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蒙古高原。
(28). 21
世紀後,隨著中國經
濟成長,相關政策也隨之改
。右圖的中國政令宣導政策
將有助於解決下列何項人口
題? ()人口成長太快 ()
人口結構失衡 ()人口密度
過高 ()人口分布不均。
(29). 2011
9
月,該山脈發生芮氏規模
6.9
地震,
造成近
70
人死亡,10
萬戶居民受到影響。然而更
有科學家指出,該地區因為累積大量的印澳板塊活
動能量,將有更大規模地震發生的可能。請問:文
中所指山脈可能為何? ()太行 ()秦嶺
()喜馬拉雅山 ()大興安嶺。
(30).中國氣象學會評估該國各地的氣候後,將「中
國氣候宜居都市」的榮銜頒給湖北省濱臨長江的宜
昌市。當地的年均溫約
17.1
度,春秋兩季氣溫宜人
,冬不結冰、夏季涼爽,年降水量約
1,100
mm,因
此有利農業耕作。若依文中氣候特色判斷,當地的
氣候類型應該為下列何者? ()溫帶草原氣
()高地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副熱帶季
風氣候。
(31). 賴教授為中國的農業專家,專門研究中國農業
活動的相關問題。研究發現,若從中國東北地區向
南移動,農業活動的進行出現下列何種變化特色?
()生長季漸長、由麥田改為稻田 ()生長季漸
長、由稻田改為麥田 ()生長季漸短、由麥田改
為稻田 ()生長季漸短、由稻田改為麥田。
(32).中國境內各地居民傳統的生活方式受到地理環
境的影響而不同,華北平原的民眾多以農業活動為
主,而內蒙古高原及新疆一帶則多從事牧業活動,
形成當地的區域特色。請問:造成這種產業分布的
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氣溫高低 ()地勢
起伏 ()人口密 ()降水量多寡。
(33). 根據附圖兩篇新聞,中國接連兩天發生強大地
震。請問:地震與下列哪一組板塊的關係最密切?(
)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 ()亞板塊、印澳板
()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 ()歐亞板塊、
菲律賓海板塊。
(34). 人口分布多寡
自然影響,右圖為中
國地形比例圖。請問
:哪一種地形環境負
載力最高,地勢最
,人口稠密
() ()
() ()以上皆
(35). 中國的降水特性受到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影響,
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有所差異。請問:附表整理有
關中國降水時空分布的特性,何者正確?
項目
降水
時間
夏乾
冬雨
夏雨
冬乾
夏乾
冬雨
夏雨
冬乾
降水
空間
西南多
東北少
西南多
東北少
東南多
西北少
東南多
西北少
() () () ()丁。
(36). 附圖為中國氣象局的地面氣象圖,若由圖中資
料判斷,則有關該地區的氣候特性中,何者敘述正
確? ()冬季──陸地:高壓區,海洋:低壓
()冬季──陸地:低壓區,海洋:高壓區 ()
夏季──陸地:高壓區,海洋:低壓 ()夏季
──陸地:低壓區,海洋:高壓區。
(37). 某位臺商想在國內招募技術性勞工派往中國工
作,為了能順利吸引
人才,甚至在就業博
覽會時提供中國分公
司的氣候資料供民眾
參考,如附表所示。
由表中資料判斷,該
名臺商的中國分公司
應位在附圖中何處?
() ()
() ()丁。
月分
1
2
3
5
6
月均溫(℃)
3.7
7.7
15.8
21.9
30.4
降水量(mm
3
5
8
94
178
月分
7
8
9
11
12
月均溫(℃)
36.2
24.8
20.0
14.6
8.5
降水量(mm
385
260
146
7
3
(38). 同緯度的拉薩與上海溫度有極大的差異,主要
是受到下列哪一項因素的影響? ()土壤不同 (
)降水多寡 ()水文影響 ()地形高低。
(39). 新聞報導:「中國北部地區因為連續三個月的
沒有降水,已造成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乾旱,影響縣
市共有
14
個。災情慘重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根據上述報導,該地區當時的氣候現象最可能為下
列何者?
()
()
()
()
(40). 中國諺語:「東山飄雨西山晴」。依中國的氣
候判斷,這種現象最可能是受到下列何種地形走向
影響? ()東西走向的山脈 ()南北走向的山
()東西走向的高原 ()北走向的平原。
(41). 附表為中國某都市的氣溫、降水量統計表,由
表中判斷,當地 1月盛行季風為?()西北季風
()東北季風 ()西南季風 ()東南季風。
月分
1
2
3
4
5
6
月均溫(℃)
3.7
0.7
5.8
14.2
19.9
24.4
降水量(mm
3
5
8
21
34
78
月分
7
8
9
10
11
12
月均溫(℃)
26.2
24.8
20.0
13.1
4.6
1.5
降水量(mm
185
160
46
22
7
3
(42). 居民的日常生活型態容易受到氣候類型的影響
。附圖為中國全境冬季時主要盛行風向的統計圖,
這和該地區何種特色關係最大? ()三合院建築
()高架屋 ()房屋坐北朝南 ()街道多騎樓。
(43). 附圖為全球主要板塊的分布圖,請問:其
1
號板塊和
2
號板塊交接地帶,對下列何座山脈走向
的影響最大?()喜馬拉雅山 ()太行山 ()
崑崙山 ()山。
(44). 中國的氣候依各地的氣溫與降水量作為分類的
指標。若要前往沙漠氣候區觀賞一望無際的天然牧
場,應該前往附表中哪一個地點最為適當?
地點
年降水量
(毫米)
最冷月均溫
(℃)
1,460
15.2
674
3.7
183
14.7
354
10
() () () ()丁。
(45). 人口多寡反映該地環境負載力的高低,由下列
圖中分布狀況加以判斷,何者環境負載力最低?
()
()
()
()
(46). Google Earth
有一個功能可以在地球儀上任選
兩點,選擇顯示高度剖面,即可看出該剖面的地形
變化。若繪製一線段如附圖,顯示出的高度剖面圖
最可能是下列哪張?
▲中國衛星影像
()
()
()
()
(47). 附圖為中國某兩地的降水量分布圖,若依其降
水特性,則甲地最可能位於乙地的哪一個方向?
()東北方 ()西北方 ()東南方 ()西南方。
(48). 附圖的漫畫代表中國的某一種人口現象,中國
政府欲藉由推行一胎化政策來解決此一嚴重問題。
請問:該政策未來最可能造成下列何者現象?()
人口分布不均 ()勞動人口不足 ()人口素質
不良 ()人口壓力過大。
(49). 中國在
1979
年起為控制人口成長,開始實施
一胎化政策,導致出生率大幅下降。但至
2020
年,
人口總數卻由
10
億增加至
14
億,其主要原因為
()人口總數太多 ()移入人口大增 ()
移出率大於出生率 ()自然增加率太高。
(50).中國的社會增加率不高,因此人口變化主要以
自然增加率的變化為主。請由附圖資料加以判斷,
該國在 1990年總人口為 12 億。問該年增加的人
數量大約為何? ()
8400
()
840
()
1.4
()
1680
萬。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