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1
,离现在 14
年 21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層 析 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薄膜層析法 TLC、管柱層析法 CC 的應用及其操作
二、實驗原理:
(1)自層析法問世八十多年來,層析法已成為分離化合物最有利的
工具。除了提供成千上萬的有機化合物的分離之外,還提供了定性鑑
定及定量分析的數據。與傳統的分離純化方法(蒸餾、再結晶、萃取、
昇華等)相比,層析法具有微量、快速、簡便、安全及高效率等優點。
(2)層析法可分為三大類:吸附層析法、分配層析法及離子交換層
析法。依其操作不同,可分為氣相層析法(Gas chromatography)及
液相層析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其中氣相層析法因牽涉到儀器
分析,在有機化學實驗中並不予討論,我們僅僅討論液相層析法。
( 3 ) 液 相 層 析 法 又 可 分 為 薄 膜 層 析 法 TLC (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管柱層析法 CC(Column Chromatography)、濾紙
層析法 PC(Paper Chromatography)及高效率液相層析法 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1、薄膜層析法 TLC:
薄膜層析法屬於吸附層析的一種。由於混合物中的各個組成份對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的吸附能力不同,當移動相(沖堤液,Mobil
phase)流經固定相時,便會發生無數次的吸附和解吸,吸附力弱的
的組成份隨流動相迅速向前移動,吸附力強的組成份滯留在後,由於
各組成份具有不同的移動速率,最後得以在固定相上分離。這一過程
可表示為:化合物在固定相 化合物在流動相。
平衡常數 K 的大小取決於化合物吸附能力的強弱。一個化合物
愈強烈地被固定相吸附,K 值愈低,則這個化合物沿著流動相移動的
距離就愈小。
(1)R
f
值(Rate of flow):
一個化合物在薄層板上升的高度與展開劑上昇高度的比值稱為該化
合物 R
f
值。
Rf(A)=a/c
Rf(B)=a/c
(2)展開劑(沖提液,elution,移動相)
:
如果展開劑的極性遠大於混合物中各組成份的極性,則最後展
開劑將代替各個組成份而被固定相吸附,各個組份將幾乎完全存在流
動相中,各個組份具有較高的 R
f
值。
如果展開劑的極性遠低於混合物中各個組成份,則最後各組成
份將被吸附在固定相中,而無法被展開劑所遷移,即 R
f
=0。
一般常用展開劑極性大小: 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正己烷<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丙酮<乙醇<甲醇。
4化合物官能基之極性大小: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由小到大
烷類<鹵化烷類<烯類<雙烯類<鹵芳香族<醚類<酯類<酮類<
醛類<胺類<醇類<酚類<羧酸類<硫酸。
(3)固定相:
為固定不動的吸附劑其成分可分為兩種--矽膠及氧化鋁。矽膠適用
於分離極性較大的化合物;相反的,氧化鋁適用於分離極性較小的化
合物。
(4)顯色:
TLC 展開後,如果樣品本身有顏色,可直接以肉眼觀察斑點的位置。
如果樣品是無色的時候,就存在一個顯色的問題。常用的顯色方法有
下列幾種:
噴顯色劑
紫外燈顯色:如果樣品本身是發螢光的物質,可以將 TLC 片
放置紫外光下照射,則化合物會吸收紫外光而呈現黑點
化合物會吸收紫外光而呈現黑點
化合物會吸收紫外光而呈現黑點
化合物會吸收紫外光而呈現黑點
。
碘薰顯色:把碘的結晶放在廣口瓶內,放入 TLC 片,蓋上瓶
蓋,直至暗棕色的斑點明顯出現後取出,用筆畫下記號。這種方法是
利用有機化合物與碘形成分子錯合物(烷及鹵化烷除外)而帶有顏色。
(5)TLC 的特點:
靈敏度高(10
-6
~10
-4
g)
、快速、簡易、價錢低廉、安全。
(6)TLC 的用途:
決定混合物中化合物的個數。
鑑定兩種或以上的化合物是否為同一物。
監控反應進行的程度。
確定純化的效果
決定管柱層析法的沖提液極性比例。
2、管柱層析法(CC)
:
管柱層析法一般可區分為乾填法及濕填法。
(1)乾填管柱法:
將一空的管柱(column)填滿吸附劑(矽膠或二氧化矽),再將
要分離的物質放在柱頂,使溶劑藉毛細作用和地心引力向下移動而將
色層展開。展開完畢,將吸附劑從柱內移出,將已分離的的各組成份
分層帶用適當溶劑分離出來,分別處理。
(2)濕填層析法:
將一空的管柱(column)填入吸附劑(矽膠或二氧化矽),再將
要分離的物質放在柱頂,加入沖提液沖堤向下移動而將各個組成份沖
堤下來,分別加以收集後,除去沖提液,便達到分離的效果了!
目前較常使用為濕填層析法。濕填層析法屬於吸附層析法,原理
類似於薄層層析法,欲分離的混合物中的各組成
份分配在固定相和移動相之間,化合物被固定相
吸附愈強,該化合物存在於流動相中就愈少,沿
沖提液移動的距離就愈小。
藉著沖堤作用及吸附劑同時對溶劑及溶質
吸附力大小而使之成為差別移動,進而將混合物
中各組成分離。管柱層析法作用類似多次萃取,
其萃取次數與管柱高度成正比,利用混合物中各
組成份在固定相及移動相不同的吸附力(萃取中
的分配係數)而分離。
一般極性大的的物質被吸附較多
一般極性大的的物質被吸附較多
一般極性大的的物質被吸附較多
一般極性大的的物質被吸附較多,
,
,
,而極性較小的物質因不易被吸
而極性較小的物質因不易被吸
而極性較小的物質因不易被吸
而極性較小的物質因不易被吸
附
附
附
附,
,
,
,因此較易向
因此較易向
因此較易向
因此較易向下流動
下流動
下流動
下流動。
。
。
。
管柱層析除了在使用器材與薄層層析法不同之外,其最大的差異
乃在於管柱層析法所處理的量遠大於薄層層析法,約以克來計算。因
為層析管柱填充的吸附劑的量遠大於 TLC 片,且管柱的大小、長短
可以依欲分離的物質量的多少而選擇,因而管柱層析法可用於分離比
較大量的物質,而 TLC 分離的量比較小,約為毫克以下。
3、濾紙層析法:
濾紙層析法主要用於多官能基團或高極性化合物如醣、氨基酸等
的分離,作為支持物的濾紙是由高純度的的纖維素製造,纖維素是高
分子量的多烴基化合物。濾紙層析法的原理較為複雜,主要是分配過
程,固定相是存在濾紙中的水,流動相是事前被飽和的溶劑。與薄層
層析法一樣,用毛細管點樣,由於濾紙的毛細作用,溶劑在濾紙上緩
緩上升,樣點中的各個成份由於移動速率不同,在隨溶劑上升的過程
中得到分離。如果各組成份具有顏色,可以直接觀察。若不具顏色,
則可利用 TLC 顯色的方法使之顯色。
三、實驗步驟:
1、薄層層析( TLC ):
取 0.02 公克混合物(內含二茂鐵 0.01 公克與二苯酮 0.01 公克)放入圓
底瓶中,加入 4 毫升二氯甲烷去溶解。
↓
用鉛筆在 TLC 片上下 0.5 公分處,輕輕地各畫一條線,並在起始線上
畫一標記。
↓
點本生燈,拉毛細管。
↓
用拉好的毛細管吸取混合液,並點在 TLC 片標記處,點三次以上。
↓
沖堤展開 (沖堤液:2mL 正己烷+ 0.5mL 二氯甲烷)
↓
照紫外燈(短波長 254nm)並描下所有的點
↓
計算 Rf 值
2、管柱層析法(CC)
:
(1)充填-packing(濕填)
:
1取一乾淨管柱先測試是否會漏(測試完畢之後,務必烘乾後再
使用),加入少許棉花以防止矽膠外漏。
2取 100 毫升燒杯倒入適量矽膠加入正己烷(比例約 1:10)均勻
混合,不斷攪拌並緩慢倒入管柱中。
3倒入的過程中,不斷敲打管壁,使矽膠堆積密實,同時打開下
端旋轉閥,使正己烷持續滴下。
4當上方正己烷接近矽膠約 1 公分時,關閉旋轉閥。
(2)附著-coating:
1欲分離的混合物若是固體以最少量的溶劑加以溶解;若是液體
則加以濃縮來提高濃度。
2打開旋轉閥讓正己烷繼續滴下,直至正己烷達矽膠上端(愈接
近愈好但不可讓矽膠乾掉),關閉旋轉閥。
3沿著管壁將混合物加入(不可直接倒入,以免矽膠出現凹洞),
打開旋轉閥讓混合物進入矽膠層,直至混合物達矽膠上端(愈接近愈
好但不可讓矽膠乾掉),關閉旋轉閥。
※ 乾填法:(所有瓶內不得有水)
1在塞了棉花的滴管內,加入 0.8 公克乾的矽膠。
2在原先裝二氯甲烷與混合物的溶液內再加 0.1 公克矽膠後,旋
轉濃縮到乾。
3將表面附著混合物的矽膠,倒入管柱最上端。
(3)沖堤-elution:
將沖堤液-5mL 正己烷加入管柱內,打開旋轉閥讓沖堤液滴下,開始
收集。 (收集瓶 A)
(4)收集-collection:
先收集黃色液體-二茂鐵,待以正己烷沖堤下的
黃色液體完全收集完畢,則更改沖堤液-二氯甲
烷,繼續沖提收集 5 毫升。(收集瓶 B)
(5)偵測-detection:
分別將收集的正己烷沖堤液(A)及二氯甲烷的
沖堤液(B),使用 TLC 片進行檢驗純度。
四、實驗儀器:
管柱、TLC 片、棉花、跑片槽及紫外光燈等
五、實驗藥品:
Ferrocene
二茂鐵
(C
5
H
5
)
2
Fe
亦稱為二環戊二烯鐵,一種夾心金屬化合物,分子
量 186.04,橙黃色固體,能昇華,化學性質安定,
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容易進行 Friedel-Crafts
反應及磺化等親核性取代反應,而不易發生加成及
氧化反應,在煮沸的 NaOH 水溶液中或鹽酸中也不
分解,加熱至 400℃以上仍穩定。
Benzophenone
二苯酮
C
13
H
11
O
分子量 169.23,無色或淡灰色結晶,有花香味,但
有毒,比重 1.16,遇光變色,極易溶於乙醇、苯、
乙醚、冰醋酸、二硫化碳、異丙醇,不溶於水,呈
弱鹼性,可與強酸成鹽。
Dichloromethane
二氯甲烷
CH
2
Cl
2
無色透明易揮發液體,有刺激性芳香氣味,有毒,
對肝與神經系統有一定毒性,高濃度時,對人有麻
醉
作用,蒸氣不燃燒,與空氣的混合物無爆炸性,
比重 1.33,沸點 39.75℃,略溶於水,與乙醇、乙醚、
苯、油類等。主要用於代替易燃易爆的石油醚與乙
醚,可作為脂肪和油的萃取劑,醋酸纖維塗料,有
機合成反應溶劑,密閉儲存。
n-Hexane
正己烷
CH
3
(CH
2
)
4
CH
3
無色,揮發性液體,有一點石油味,比重 0.66,沸
點 68.74℃,溶於酒精、丙酮及乙醚,不溶於水,具
毒性,長期處理易引發神經性肌肉萎縮,由石油經
O
Fe
分餾而得,可燃,起火危險。用途:溶劑、低溫溫
度計標定、聚合反應介質、油漆稀釋液、酒精變性
劑。
六、注意事項:
1、CC
1管柱內不可有水,以防止出現斷層
2充填矽膠的量約為管柱高度的一半
2、TLC
1滴點不可浸入液面
2每次沖堤液皆須重新配
3TLC 沖堤液與管柱層析比例不同
4TLC 板平行放入液面
3、勿直視紫外光燈。
4、廢液處理:
1含正己烷之沖提液可倒入”不含鹵素有機廢液桶”。
2含二氯甲烷之沖提液必須
必須
必須
必須
倒入”含鹵素有機廢液桶”。
七、實驗問題:
1、若毛細管點在 TLC 上點半徑過大會有何種現象發生?
2、為何需在 TLC 上下各劃一條線?
3、跑片槽內放置一張濾紙的意義何在?
4、為何 TLC 滴點不可浸入液面?
5、為何每次沖堤液皆須重新配?
6、進行 CC 充填時為何不可讓管柱乾掉?
管柱層析法
實 驗 報 告
學系: 姓名: 學號: 組別: 日期:
數據及結果:
1、TLC:
沖堤液名稱
結構式
用量
極性比較
2、C.C:
化合物名稱
結構式
顏色
使用之沖堤液
R
f
值計算
A:
B:
A
B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