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總結《親近藝術大師》含反思

    Word下載 茹雅柔   2023-03-07   222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總結《親近藝術大師》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開展名畫欣賞親近藝術大師主題活動《親近藝術大師》總結

    「六一」時我們班級開展了「花香畫語」藝術展,展出了孩子的繪畫作品及插花作品。展出後,幼兒園裡立刻沸騰了起來,家長、老師們為孩子們超乎尋常的想象而驚歎:這麼美的畫出自一群5、6歲的孩子手中!是的,我們也欣喜地感受到了從我們開展班級主題《親近藝術大師》,讓孩子進行名畫欣賞後收到的效果!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許多……

    主題的生成:

    名畫欣賞作為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仍是當今幼兒園教育中的「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雖然《綱要》中有提出,但是真正將名畫欣賞作為一條主線,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藝術的薰陶在目前還是少之又少。許多老師認為名畫與幼兒欣賞能力水平相差甚遠,孩子不理解,無法取得共鳴,也有的認為最棘手的是如何選材……其實,關鍵是缺乏指導的方法。由此造成名畫欣賞活動逐漸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銷聲匿跡。我們在選擇《親近藝術大師》這一主題活動時也曾經有不少的疑惑:開展名畫欣賞是否適合中班幼兒特點?這一主題定位在哪?應如何開展?它的意義又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中班下學期開展了一系列的名畫欣賞活動,我們的主題活動《親近藝術大師》目的是讓孩子通過美術欣賞,培養幼兒對藝術和藝術世界的基本感覺,開拓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周圍美好事物和藝術作品表現出直覺的喜愛;能夠掌握簡單的藝術術語,有敘述和談論作品的能力;產生自由表達的興趣,挖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

    主題的實施:

    認識著名畫家及其代表作。1、認識印象派畫家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2、認識印象派畫家修拉及其代表作《大碗島的星期天》、《安爾涅浴場》。3、認識立體派畫家畢加索及其代表作《夢》、《三個音樂家》、《哭泣的女人》、《鏡前的少女》、《格爾尼卡》。4、認識抽象派畫家米羅及其代表作《繪畫》、《託兒所的裝飾畫》。5、認識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紅黃藍構成》。:臨摹畫家風格。臨摹創作:《向日葵》、凡高《星月夜》、凡高《麥田上的群鴉》、達·芬奇《蒙娜麗莎》、畢加索《抱鴿子的孩子》、畢加索《夢》、《三個音樂家》、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蒙德里安《紅黃藍構成》。創作出自己的作品。靜物水粉寫生《盆栽與水果》、水粉色彩練習《我的第一幅作品》、水粉《我的星期天》。製作畫家知識剪報。蒐集各種關於畫家凡高、修拉、畢加索、米羅、蒙德里安、達·芬奇的資料,將文字、圖片和自己的話、作品剪貼成成一張報紙。

    前期準備:

    佈置與主題相聯絡的主牆飾,使幼兒能置身於美的環境,感受藝術的薰陶。與孩子、家長共同蒐集列印有關凡高、修拉、米羅、畢加索、蒙得裡安等畫家的詳細介紹及畫家的畫像。蒐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畫家代表作並彩噴成大圖片。在班級里布置「班級情報站」,方便與家長交流主題的開展工作。在班級中佈置「藝術博物館」、「藝術創作館」兩個區域,展出畫家圖片及幼兒臨摹、創作的作品。在圖書角中投放美術欣賞書籍,讓幼兒平時可以欣賞、閱讀。

    家長工作這個主題開展以來,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家長作為主題實施的一部分。在班級中佈置了版塊「班級情報站」,其中包括關於最近認識的畫家的介紹、代表作等製作成的剪報、孩子的優秀作品等。使每個家長能瞭解我們主題的內容,開展的程度,孩子學習的情況,才能更好地配合我們主題開展的工作。我們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援和配合,如:有的家長幫我們蒐集了許多有關的畫家的資料、圖片,並列印,有的熟悉電腦的家長,為我們提供了好的美術欣賞的網站,有的家長幫助我們進行彩噴圖片等。

    活動剪影:

    剪影一:咦?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在討論著什麼?原來,他們在玩遊戲「知識競賽」呢!有的小朋友在主持人,有的小朋友當選手,還有的小朋友當評委和觀眾,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把自己從主題裡學到的有關畫家的知識來個競賽,可有趣了!

    剪影二:看,大家屏住呼吸在研究什麼?常識活動中,大家在一起玩著「三原色」變色的遊戲,瞧!他們一個個像小魔術師,一會兒有的小朋友將紅色和藍色變成了紫色,有的小朋友將藍色和黃色變成了綠色,有的小朋友將紅和黃色變成了橙色……他們完全陶醉在了色彩的世界裡了!

    剪影三:今天,我們的小朋友可當了回小小設計師了,大家模仿蒙德里安的繪畫風格,設計著未來的幼兒園,設計著服裝。他們個個聚精會神,一點兒也沒留意五彩的顏料弄花了他們的小臉……

    剪影四:我們小朋友正在佈置著班級的第二屆藝術展呢,上面擺著的似乎是大師們所畫的《夢》、《向日葵》、《大碗島的星期天》、《麥田上的群鴉》、《星月夜》、《三個音樂家》……仔細一看!畫筆中又帶著幾許稚嫩的童真,原來,是我們小朋友的作品呀!這個展覽中,每個小朋友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一幅作品進行臨摹,可個個畫得都是惟妙惟肖的呢!

    剪影五:孩子們圍著一些畫熱烈地討論著什麼?乍一看,以為是一群專家在鑑定著這些畫呢,原來,是我們的小專家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在討論著這些他們還沒欣賞過的畫,有的小朋友說:「我猜,這肯定是凡高爺爺畫的,他喜歡用這種一截一截的弧形線條來畫畫!」「我看這幅肯定是修拉爺爺的,看!這不是點彩派的風格嘛!」「這幅應該是我喜歡的畢加索畫的,因為很多東西都是用幾何形狀來構成的!」……

    活動意義:

    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們欣喜地發現名畫欣賞活動在建構幼兒審美心理結構方面不失為一劑良方,其可行性和獨特性得到了驗證、肯定,其積極意義在於:

    1、開展名畫欣賞活動能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從幼兒未來發展的需要看,大多數幼兒都不會成為藝術家。但他們的生活與藝術有關聯。藝術與生活日益緊密,在幼兒未來的生活中,接觸談論藝術將是不可避免的。美術欣賞有利於開闊幼兒視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的情感有促進作用,讓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因此,我們首先看重的是孩子的體驗、感受,而不是想要「一步登天」地收到成效。開展了《親近藝術大師》後,孩子先後接觸了:印象派畫家凡高、修拉;抽象派畫家米羅;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等代表作。孩子們有了自己喜歡的畫家。他們能根據自己的看法高談闊論,如:「我覺得凡高畫的樹象一團火一樣,特別好看!」「修拉畫的最好看了,有些小點點使每樣東西都像真的一樣!」「米羅的畫也好看畫上好象是怪獸,很奇怪,但是很好看!」……一幅看似簡單的畫,他們也能根據自己的見解說出很多來,如欣賞米羅的作品時,雅琳想到了:「有個人看見了彩虹,泥土、星星、太陽,他就很想飛上天,可是他們沒有長翅膀。」君毅:「一天,有個人來拔蘿蔔,還帶個菸斗出來抽,一走幾步,灰塵都飛起來了,過了一會,灰塵不見了太陽出來了,他就把蘿蔔拔起來了。」

    2、開展名畫欣賞活動能培養幼兒敏銳的感知能力有一則故事中說到,一位農民種了一顆葫蘆樹,其寶貝至極。但是,農民只想著多澆水,趕快收穫葫蘆,卻沒注重如何讓葫蘆長得好。葫蘆卻因長年沒有施肥、除蟲奄奄一息。一位好心人告訴農民:「你的葫蘆葉子長蟲了。」農民揮手笑道:「葉子長蟲何妨?我要的是葫蘆又不是葉子!」好心人只好搖頭嘆息離去了。結果,到了別人收穫葫蘆的時候,農民的葫蘆卻一個也沒長出來。這時他後悔莫及。這則故事中看到,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的後果。而培育幼兒的審美觀就跟培育一株葫蘆是有相似之處的。如果你急於求成,那便會一無所獲。就像我們班級開展的主題《親近藝術大師》,如果我們一心只想要讓孩子的繪畫水平具有大師風範,而不注重欣賞,不讓孩子瞭解畫中所包含的意義,那收到的效果將令我們失望。幼兒的審美感知的特點以直覺行動為主,具有直覺性、整體性和同一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幼兒的直覺感知比成人強,他們不受理性的干擾,和藝術家有著相似的感覺。他們共同追尋自己的感覺。為此在名畫欣賞活動老師並不是直接告訴幼兒畫的內容,畫家的用意,而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充分用直覺去感知。如欣賞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出示畫後,我首先問孩子:你覺得畫裡畫的是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孩子們說了很多---瑞琪說:「畢加索的《三樂師》這一幅畫中,我看見一個樂師在拉大提琴,第二個樂師在吹笙,第三個樂師在唱歌。他們笑笑的,打扮的酷酷的。一個穿白色的衣服,一個穿格子的衣服,還有一個穿棕色的衣服。有一個樂師還留著大鬍子。頭上的頭髮還一豎一豎的,象牙籤一樣。整副畫看起來綠彤彤的。後面的牆壁沒有窗戶,上面的燈亮亮的,應該是晚上的時間,他們不愛睡覺,就愛唱這些快樂的曲譜。」鴻彬:「第一個音樂家長著長長的頭髮,圓圓的臉,顯得一本正經。他是拉小提琴的,你看他拉得多帶勁呀!大家都全神貫注的聽。第二個音樂家長得很帥,高高的鼻子,大大眼睛,唱起歌來聲音洪亮悅耳動聽,我也喜歡聽。第三個音樂家是吹喇叭的,他的喇叭聲引來了樹上的小鳥,小鳥好象在說:‘叔叔吹得太棒了,我們很喜歡。’我聽了三個叔叔的音樂,我好羨慕他們,我決心長大以後也要成為一個音樂家,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雅琳:「今天,我看了一幅畫,是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畫裡用了許多顏色,有咖啡色、紅色、金黃色、棕色、黑色等,組成了許多圖案,有長方形、圓形、三角形。遠遠看去就象一個人在拉小提琴,一個人在彈鋼琴,還有一個在吹薩克斯,他們就象在演出一樣,那麼的用心,那麼的專注,可見畫家的觀察力是多嗎的強,才能把他們表現得栩栩如生。」

    3、開展名畫欣賞活動能提高幼兒的審美理解力。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我們有這樣的一個體會,並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就喜歡欣賞名畫,懂得如何欣賞,期間有一個情感的改變過程:從不懂得欣賞方法也不愛看名畫------喜歡看、但缺少方法-------喜愛欣賞活動、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從中可以看出幼兒情感激發依賴於幼兒審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進一步激發幼兒愉悅審美情感。幼兒審美情感還有賴於名畫的內容和欣賞活動的組織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適合幼兒年齡階段,和生活較為貼近的內容及有趣的活動形式都能給幼兒帶來新奇和愉悅。如《格爾尼卡》,畫面由黑、白、灰三色來畫成。這是畫家對戰爭暴行的控訴,對人類災難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時空的,並蘊含著憤懣的抗議聲。中畫家用一些幾何形人物,廣用線條,寓意複雜,半側面的人物與動物頭像表現出戰爭的殘酷,當老師一掛出畫後,孩子們的注意力便被深深的地吸引。孩子們說:眼睛裡怎麼會有顆燈泡呢?有人說:牛的臉怎麼是歪的呢?房子裡黑乎乎的,窗戶怎麼那麼亮?這隻有在做夢裡才會這樣……在幼兒的爭論和推理中他們的理解力逐漸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也因此得到激發。

    4、通過名畫欣賞挖掘幼兒的審美創造潛力「頭腦不是用來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只是由於年齡和認知的不完整所表現的事物往往是區域性的,並且許多並無多大的東西合併於一體。幼兒表現出的獨特的方式重新組合和排列的圖式和新奇意象,決不是成人能代替的。我們在美術活動中長期使用的範例,好似幼兒行走的柺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創造性的表現。為了突破這一模式,在每次欣賞活動當中我們增添了幼兒畫相同題材的創作畫,讓幼兒嘗試擺脫柺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兒對審美客體的感知和理解,通過自己的畫筆盡情發揮,實際上是一個審美再創造的過程。如讓幼兒欣賞凡高的《星月夜》之後,讓幼兒畫自己看到的奇妙的天空,大多數幼兒都嘗試用滾動,轉動的線條來表現雲彩和風,畫面的動態及效果一下子顯現出來。再如欣賞了蒙得裡安的《紅黃藍構成》之後,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模仿蒙德里安風格設計服裝、有的設計未來的幼兒園。欣賞了深得孩子們喜愛的修拉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後,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畫了《快樂星期天》,有的孩子畫了放風箏、游泳、晒太陽等。欣賞了凡高的《向日葵》後,孩子們結合寫生,畫了蒲公英、向日葵、玫瑰花、桃樹,運用了圓弧的線條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在這樣的創作活動中,孩子無拘無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之中,他們學會了異想天開,孩子們的作品變得更富有個性。

    活動反思:

    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們感到受益非淺。首先,我們認為名畫欣賞活動在幼兒園中、大班開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它對幼兒審美感知的增強、語言的發展、想象的豐富等方面有其積極意義;其次,選擇和幼兒年齡特徵,理解力相符的欣賞內容和有的放矢的指導是欣賞活動成敗的關鍵。總之,以審美感知為出發點,以情感為動力,在不斷挖掘幼兒創造潛力的同時,使幼兒內在心靈在美的節奏中和諧發展,這是名畫欣賞活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總結《親近藝術大師》含反思這篇文章共15591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