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11篇

    Word下載 印穎慧   2023-03-07   203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11篇》這是優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大班音樂教案《牧童短笛》,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瞭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並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

    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並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活動難點:

    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音樂遊戲《什麼樂器在唱歌》。師:「什麼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的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幹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麼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幹什麼呢?」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幹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麼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並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2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大班音樂教案《小燕子拿剪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名稱:

      小燕子拿剪刀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草偷偷地從地底下鑽出來了……孩子們關注著周圍的變化,享受著春天的美好!在我們的「春天有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春天的美麗景象,更體驗了春天帶來的歡樂。

      小燕子,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熟悉的小動物。它也是春天來臨的一個象徵。《小燕子拿剪刀》這首歌曲,把春天的畫面描述得如此美麗,孩子們在歌唱時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詩意與韻律美。這樣好聽的歌,我想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的。同時,這個音樂活動也是作為我下一個活動《春天的禮物》的一個鋪墊,從小燕子帶來的禮物自然地引向孩子們也動手製作春的禮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樂意表達、表現。

      2、感受歌曲中春天的詩意與韻律美,體驗春天的美好。

      

    活動準備:

      柳條、浪花、桃花、雨絲、音樂、錄音機、禮物、小燕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直接匯入

      ◇春天悄悄地來了,有個朋友唱著歌兒,也飛回來了,你們聽!

      二、欣賞活動

      第一遍欣賞,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呀!誰來了啊?(小燕子)

      ◇原來是小燕子飛來了啊?小燕子從哪來的?

      ◇小燕子為什麼從南方飛回來了啊?

      第二遍欣賞,感受歌曲輕快的節奏,體會小燕子愉悅的心情。

      (邊欣賞,教師邊用手演示:小燕子唱著輕快的歌曲,在天空中飛舞……)

      ◇小燕子的心情到底怎麼樣?

      ◇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燕子多高興啊,它從南方飛回來,發現我們這裡有很多變化,小燕子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回憶有關春天的經驗。)

      第三遍欣賞:和小燕子一起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

      ◇你們瞧,小燕子在天空中多快樂啊,讓我們也用自己的小手當成翅膀,和小燕子一起看看春天的美景。

      ◇教師一遍做手勢,一遍用語言引導:

      小燕子快樂地從南方飛回來啦。它一會飛向高處,看到柳樹姐姐在梳辮子;一會兒飛過水麵,層層浪花跳著春天的舞;它飛上桃樹,桃花妹妹哈哈笑;它飛在春雨裡,雨絲沙沙沙,唱著春天的歌謠……

      ◇和小燕子一起飛翔,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啊?

      第四遍欣賞:小燕子的禮物

      ◇小燕子飛胡來了,它也準備了很多禮物送給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燕子,它送了些什麼禮物?

      ◇出示圖片,豐富歌詞。

      剪柳條,綠油油,送給哥哥當魚鉤;

      剪浪花,藍瑩瑩,送給姐姐做花裙;

      剪桃花,紅豔豔,送給妹妹扎小辮;

      剪雨絲,亮晶晶,送給弟弟做風鈴。

      三、送春天的禮物

      ◇小燕子多熱心啊,它準備了那麼多春天的禮物送給小朋友。收到禮物的朋友啊,心裡一定甜滋滋的。我們也製作了很多禮物,今天我們這裡來了那麼多客人老師,讓我們也學學小燕子,把春天的快樂傳遞給我們周圍的人,把我們製作的禮物送給我們的客人老師。

      活動反思:

      1、創設一個優美、抒情、富有春意的情境:中班的孩子還是更喜歡形象、生動的情境,對於這個音樂活動來說,讓孩子自主地在情境中去感受春天的詩意、美好,效果更好。

      2、對孩子的經驗把握不夠:

      (1)幼兒的前期經驗不足,所以他們不能通過今天這個活動來充分地感受春天的詩意。

      (2)在歌詞的理解上,教師對幼兒的'經驗未了解充分。這首歌的歌詞很美,又壓韻,可以像兒歌一樣來念,但對幼兒來說是比較抽象,難理解的。

      3、教具的配合與生動形象:教具在一個活動中也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出色的教具一定能吸引孩子更投入其中。在今天的這個活動中,若是教師準備了很多的小燕子頭飾,讓孩子們都來體驗當一隻可愛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滑翔,效果一定更佳。

      4、給孩子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活動中,教師太過注重孩子經驗的表達表現,而牽制了孩子們對這個音樂作品真切的感受與流露。這個活動後,我讓孩子們又一次感受音樂作品,這次我給了他們一個寬敞空間,讓他們自由地表現,孩子們很開心,很真切,感覺自己真的像一隻自由的小燕子,有的孩子扮演燕子的飛翔,特別生動(身體俯下來,手在背上架起剪刀似的尾巴,神氣極了)。

      5、傾聽習慣的培養:音樂欣賞活動,需要孩子們有良好的傾聽習慣,顯然我班孩子在這方面是欠缺的。而且加上一開始外界因素的干擾,使一些孩子未進入狀態。所以,平時應當注重經驗的積累,注重常規的培養。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洗衣歌》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在圖譜幫助下熟悉樂曲旋律和風格,隨音樂有節奏地做搓、洗、擦、甩等洗衣動作。

      2、討論交流,利用樂器音色特點來配器並完整演奏。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教具:圖譜(附後)、《洗衣歌》音樂、《藏族風俗》視訊。

      (2)學具:鈴鼓、碰鈴、圓舞板、沙球四種樂器及標記、每組一份小圖譜。

      2、經驗準備:

      (1)幼兒瞭解過藏族的相關知識。

      (2)幼兒有打擊樂的經驗並對樂器知識有所瞭解。

      

    活動過程:

      一、運用視聽結合,喚醒幼兒的經驗。

      "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這群姑娘在幹什麼?"(播放《藏族風俗》視訊並配背景音樂《洗衣歌》)

      小結:"這裡是藏族地區,這群姑娘在洗衣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也是藏族歌曲《洗衣歌》。"

      二、練習洗衣動作,感受歌曲的節奏。

      1、教師隨音樂節奏做各種洗衣的舞蹈動作,引導幼兒學習模仿。

      "這首歌曲還能跳一段優美的舞蹈動作呢,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吧!"

      "剛才你看到什麼動作?"

      (幼兒講述,教師逐一出示動作圖譜並請幼兒模仿)

      2、教師在動作圖譜上新增節奏圖譜,引導幼兒按節奏做動作。

      (1)個別幼兒嘗試按圖譜有節奏地做各種洗衣動作。

      (2)全體幼兒根據圖譜有節奏地完整作相應的洗衣動作。

      三、根據樂器特點,進行配器及演奏。

      1、討論:按樂器的.音色特點將四種樂器的先後順序和舞蹈動作相匹配。

      "今天老師還帶來鈴鼓、碰鈴、圓舞板、沙球四種樂器,這些樂器有什麼特點?你覺得這四種樂器配在哪一個動作下面比較合適?"

      2、幼兒分組製作配樂方案並嘗試演奏。

      "這裡還有每組一份小圖譜及樂器標記,等會兒你們六個人一組,把樂器標記根據你們商量的結果貼在圖譜上,然後再拿著樂器按你們的分工嘗試著演奏一下。去試試看吧!"

      3、在教師的指揮下將每組配器方案展示並逐一進行演奏。

      4、幼兒和教師共同選出最佳配樂方案進行演奏。

      "剛才每一組都進行了演奏,你們覺得在用樂器演奏時應注意些什麼?"(引導幼兒發現:樂器輪換的頻率不能太快;要根據樂器的音色特點來安排等。)

      "你們覺得哪一組配樂方案最合適?用他們的方案來演奏一下吧!"

      四、體驗成功,激發再次演奏的興趣。

      "其他班的小朋友聽說我們的樂器伴奏非常好聽,他們想邀請你們去表演呢,想去嗎?帶著你的小樂器出發吧!"

      

    活動反思:

      本節課《洗衣歌》通過情景匯入,「走進」藏族民間風情,引導學生了解藏族民間音樂的風格,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美感,學唱藏族歌曲。從情景入手,逐漸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活動很成功。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是關於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們覺得小老鼠和泡泡糖會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音樂聽完了,你認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呀?

      (二)看圖譜欣賞音樂

      1、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3、原來呀,小老鼠趁媽媽睡著的時候偷偷溜出去玩,你們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你們誰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幾次?(2次)那是朝一個方向看還是朝兩邊看呀?(兩邊)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還是快快的看?(快)因為小老鼠很緊張,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邊跑一邊看,還是跑跑再停下來看看?(跑跑再停下來看看)到哪裡停?(紅點)紅點就像我們交通的紅燈,紅燈就要停下來了。

      4、幼兒與教師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東西,粘在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時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麼地方呢?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誇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並做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麼也拽不掉,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教師總結:哎呀,不好了!來了一隻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4、根據整首音樂旋律幼兒反覆遊戲。(請幼兒扮演貓)(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沒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計劃!它今天開不開心呀?它不喜歡這泡泡糖,也不喜歡亂扔泡泡的人,那你會把泡泡扔到地上嗎?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麼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要把吃過的泡泡糖用紙巾包起來,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汙染環境。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在公共場合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將韻律活動與遊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做韻律,在韻律中玩遊戲,愉悅身心與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步進行,相得益彰。樂曲《小老鼠和泡泡糖》為6?M8拍、AB結構,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歡快、跳躍的音樂特點,B段中九拍的連音及旋律的模進使人略帶緊張,與小老鼠機靈、警覺、可愛的音樂形象恰好相符。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童話劇小紅帽》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根據人物特點,將音樂形象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2.在音樂中大膽試用動作、表情等表現人物形象,體驗表演的快樂。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情景創設:森林(花,草,樹,蘑菇等)

      2.課件、音樂(代表四個人物的音樂:《森林狂想曲》小紅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場》大灰狼;《拉德斯基進行曲》獵人)

      3.人物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欣賞森林美景並用動作表現。

      播放背景音樂《森林狂想曲》,在樂曲聲中帶領幼兒走進教室。

      1.欣賞森林的美景。

      《森林狂想曲》的鳥鳴蛙叫、潺潺流水聲,立刻把幼兒帶人了"森林"的場景之中。同時,課件上畫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圖、室內擺有立體的蘑菇、大樹、鮮花、小草。在視覺、聽覺上,都給幼兒極大的審美刺激,他們一下被吸引住了,興奮地講述自己的發現。

      2.模仿森林裡的樹木花草。

      教師:誰來學一學漂亮的花朵?大家都來擺個花的造型,看看誰表演得最漂亮。

      二、故事欣賞--分析人物特點。

      在這個美麗的大森林裡,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1.欣賞《小紅帽》的故事。

      教師:故事裡都有誰?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點。

      討論:在四個人物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麼?小紅帽有沒有做得不太合適的地方?

      評:分析人物特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只有幫助幼兒把握住了人物的個性特點,才能讓幼兒在後面的環節中恰如其分地進行表演。因此,教師設計了"你喜歡誰,不喜歡誰"這樣的問題,以幫助幼兒展開討論獲得答案。同時,幼兒通過討論也明白不能隨便聽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聽辨音樂--找出和人物特點相符的音樂。

      教師:小紅帽的故事可真好聽,老師還為4個人物配了4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分一分,這段音樂像誰。

      1.分段聽音樂,區分並模仿小紅帽和外婆的音樂形象。

      (1)第一段音樂像誰,為什麼。

      教師:誰來學一學小紅帽走路的樣子,她邊走路邊做什麼?

      (2)第二段音樂像誰,為什麼。

      教師:音樂聽上去很憂傷,就像外婆在病中思念著小紅帽。

      誰來學一學年老的外婆走路的樣子。

      2.區分並模仿大灰狼和獵人的音樂形象。

      教師:再聽兩段音樂,你們聽聽像誰?

      (1)音樂很神祕,好像大灰狼鬼鬼崇祟地跟在小紅帽的後面呢!

      教師:誰來學一學大灰狼走路的樣子。

      (2)音樂聽上去很有力,就像勇敢的獵人邁著有力的步伐走來啦。

      教師:大家來學一學。

      評:聽辨音樂,創編與人物相匹配的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由於選取的四段音樂形象分明,幼兒一下就把音樂與人物相匹配起來了;幼兒的動作表演是建立在具體可感的形象上的。因此,我讓幼兒聯想人物走路的姿態,這下幼兒的扮演就"有內容"了:小紅帽--蹦蹦跳跳地採花;外婆--駝背彎腰,拄著柺棍:大灰狼--腳步輕輕,鬼鬼祟祟跟隨在小紅帽身後;獵人--腳步有力,扛著措槍。這樣,幼兒的表演更加生動。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讓我為你撐把傘》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和遊戲來聽辨音樂的快慢變化,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不同。

      2、願意參與遊戲,喜歡和同伴一起玩,感受願意幫助別人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能認識並說出常見的顏色、小動物名稱。

      

    物質準備:

      ppt、音樂、小傘玩具。

      

    活動過程:

      一、傾聽猜測,感受下雨的聲音。

      1、出示ppt,引發孩子的興趣

      2、播放下雨的聲音小結:對呀!小男孩帶了三把傘,一把是自己撐的小黃傘,一把是大大的綠色傘,還有一把是小小的黑色傘。

      二、猜動物,聽辨音樂的快慢。

      1、大象(緩慢的音樂)

      1)出示音樂l大象怎麼走路的?(聽音樂學大象走路)

      2)為大象選傘l它是一隻怎樣的大象呢?(綠色、大大)

      3)邊聽音樂邊模仿大象l欣賞音樂,找撐傘的訊號。用手模仿撐一把大大的.傘

      4)模仿大象撐傘幼兒邊聽音樂邊拿玩具模仿大象走路和撐傘。

      2、螞蟻(輕快的音樂)

      1)出示音樂l聽,小男孩又碰到了誰?你怎麼聽出來的?

      l模仿螞蟻走路(聽音樂學螞蟻走路)

      2)邊聽音樂邊模仿小螞蟻l欣賞音樂,找撐傘訊號,用手做撐傘動作。

      3)模仿螞蟻撐傘幼兒邊聽音樂邊拿玩具模仿螞蟻走路和撐傘

      3、大象和螞蟻(聽快慢交替的音樂)

      4、老師講故事:男孩和熊。

      三、延伸活動:戶外遊戲師:今天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小傘了,你們也有自己的傘了,等會兒我們拿著小傘到草地上去玩吧!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小班繪本遊戲,領域為語言領域,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通過故事和遊戲來聽辨音樂的快慢變化,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不同。二是會說故事中的語言對話「我來為你撐傘吧」,「這是我雨天中天中聽到的最好聽的話」。三是願意參與遊戲,喜歡和同伴一起玩,感受願意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是通過故事和遊戲來聽辨音樂的快慢變化,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不同。

      活動難點是會說故事中的語言對話「我來為你撐傘吧」,「這是我雨天中天中聽到的最好聽的話」。

      剛開始教師出示雨滴聲讓幼兒來猜測聲音,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注意力,然後出示課件,展開故事講述,並讓幼兒根據音樂的聲音來感知大象和小螞蟻的不同,並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大象和小螞蟻的不同,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所學內容。

      本節活動流程清晰,活動目標已達到,課堂氛圍良好,師幼互動良好。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圓圈舞》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學習英國民間舞蹈《圓圈舞》,感受4/4拍與3/4拍的交替音樂節拍

      2、在音樂舞蹈中感受交換舞伴的快樂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重難點:

      學習民間舞蹈《圓圈舞》中交換舞伴並向夥伴問好;學看圖譜,根據圖譜來排列相應的隊型

      

    活動準備:

      音樂CD、PPT、圖譜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理解圖譜中各個圖形的含義(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賓果》(Bingo)CD播放《賓果》音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根據老師手勢的暗示,改變隊型進入教室。

      A隊型—1人變2人B隊型—2人變4人C隊型—4人變2人D隊型—2人變1人,圍成圓圈【設計意圖:律動音樂《賓果》是一首節奏輕快、跳躍的曲子,它不僅能渲染現場氣氛,更能幫助幼兒更快地進入音樂帶來的奇妙世界,感受音樂的快樂。】

      (二)音樂舞蹈《圓圈舞》

      1.《圓圈舞》的起源。

      —師:"在英國有一種傳統的舞蹈《圓圈舞》,它是種神奇的舞蹈,它能讓原本彼此不認識的幼兒在跳完《圓圈舞》後很快的成為好朋友,因此人們也叫它《交誼舞》。"【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幼兒瞭解一些關於歐洲等地區的民間舞蹈,拓展幼兒的音樂知識與眼界。】

      2.《圓圈舞》的欣賞與音樂解讀—師:"聽聽看,你發現了歌曲裡的哪些祕密?"(《圓圈舞》是4/4拍與3/4交替的音樂節拍)—師:"聽了這個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設計意圖:《圓圈舞》的曲式結構是A、B兩段體,幼兒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區分。但是《圓圈舞》的音樂節拍是有變化的,且變化不明顯,幼兒不容易區分,需要在老師的暗示和反覆欣賞音樂後才能進行區分。因此,在欣賞音樂環節,需要老師單獨"拎"出來,幼兒只有在理解音樂的節拍後才能將舞蹈進行演繹。】

      3.《圓圈舞》的圖譜隊型—師:"看看《圓圈舞》的圖譜,你能根據圖譜找到自己的位置嗎,試試看!"圖譜1(即動作分解1)—請幼兒們站成圓圈,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組成一隊舞伴。

      圖譜2(即動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圓心方向走一個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圖譜3(即動作分解3)—男孩向圓心行走一個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邊(位置不變),並將雙手從女孩前面伸出。與兩邊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圖譜4(即動作分解4)—1.男孩將雙手舉起並翻到身後去,女孩從男孩雙手舉起時搭成的"小山洞"中鑽過去,但不移動腳步。2.女孩將雙手舉起並反到後面去,男孩從女孩舉起時搭成的"小洞"中鑽進去,但不要移動腳步。此時,男孩女孩的雙手都在身後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圖譜5(即動作分解5)—所有的幼兒都放開手,所有的幼兒向後轉身並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個大圓圈的位置。

      圖譜6(即動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後,舞伴面對面。

      圖譜7(即動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對面並用右手相握,從舞伴的左邊想圓圈方向走。

      圖譜8(即動作分解8)—幼兒們彼此背對自己的以一個舞伴,而面對新的舞伴。

      圖譜9(即動作分解9)—音樂結束,回到動作分解1開始重複整個舞蹈。

      【設計意圖:通過圖譜即動作分解(PPT)的展示,幫助幼兒更快地學習舞蹈動作和舞蹈隊型。】

      4.《圓圈舞》視訊觀看【設計意圖:通過《圓圈舞》的'視訊觀看,幫助幼兒更直觀地學習舞蹈。】

      5.《圓圈舞》完整表演—師:"現在,我們一個個弟弟都是英國紳士,一個個妹妹都是英國淑女,讓我們跟隨音樂共同跳起這神奇的舞蹈《圓圈舞》。

      三、音樂舞蹈出教室—《圓圈舞》

      完整播放音樂,音樂舞蹈《圓圈舞》

      【設計意圖:完整表演舞蹈《圓圈舞》,體驗舞蹈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圓圈舞」是大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本活動中使用的樂曲選自《從頭到腳玩音樂》(陳蓉,20xx)。我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思考的是如何改變以往的機械性教學,不僅僅在舞蹈活動中進行隊形等重複練習,而且要凸顯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使其通過自己積極的主觀努力來學習舞蹈。整個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圓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換舞伴。這兩個部分連在一起教學,對於一個30分鐘的活動而言,內容比較多,因此可在實踐中進行拆分。

      為了凸顯幼兒的主體性,在笫二個環節「學習圓圈舞」中藉助了圖示的手段。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是通過閱讀圖示來理解和學習這個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師教導為主。教師通過圖示的設計引導幼兒閱讀並理解圓圈舞的基本舞步。在這裡,圖示的作用包括:

      第一,比較直觀和形象地呈現隊形的變化,如以大圓、小圓和疊加的圓等來表現隊形的變化,以及呈現完整隊形,讓幼兒一目瞭然;

      第二,利用線條和顏色來幫助幼兒理解空間的位置和動作。

      線條表示手拉手,顏色用以區別男孩、女孩,圓點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這並不完全是我的原創,而是在《從頭到腳玩音樂》這本參考書中的圖示上加了顏色區分,以幫助幼兒識別和準確理解隊形的變化。其中的一個環節是教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演示圖示,讓幼兒觀看整個舞蹈隊形從頭到尾的變化。這一環節的好處是讓幼兒在傾聽音樂的同時結合隊形的變化,自己去建立音樂和動作、隊形的聯絡。不足一是在閱讀圖示環節中圍成圓圈的這一步,應該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站位是否準確,而我只是一味地將幼兒拉到準確的位置上,引導手勢做得不好。二是支援引導做得不到位。整個活動的引導設計應該是:念兒歌(語言)的提示——配上音樂,而在本次活動中沒有兒歌,幼兒直接跟著音樂開始學習,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沒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時間。教師提要求應該在幼兒做動作之前,比如,有一種隊形的變化要求幼兒從中間手拉手圍成小圓,再退到大圓,應該事先引導和提示幼兒先放手,然後退到大圓。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泉水叮咚》,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的樂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為歌曲伴奏,體驗合奏成功的快樂。

      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可以表現不同水聲的替代樂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裝著沙、米、豆的鐵罐,洗衣板等),並學會表現。

      2、歌曲《泉水叮咚》的錄音。

      3、樂句圖示及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節奏樂器」,說說它們分別能表現什麼水聲

      (最近我們聽了許多水的聲音,還用生活用品製作了許多節奏樂器來表現聽到的水聲,請大家來介紹一下。)

      1、你帶來了什麼?它能表現什麼水聲?

      2、它敲擊出的聲音聽上去像什麼聲音(泉水聲、小溪聲、大江聲、大海聲)?

      3、怎樣才能使這些物品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設計意圖:節奏源於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所以在活動之前創設機會讓幼兒去尋找聲音並用替代物表現,能讓幼兒在模仿、再現中獲得觀察力與表現力的提高。此外,讓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樂器」,能激發他們表現的願望,同時樹立自信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樂器表現方法的機會。】

      二、使用「樂器」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複習歌曲《泉水叮咚》

      提問:用什麼辦法可以讓這首歌唱得更動聽?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曲的內容及情感設計演唱方法,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

      2、嘗試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1)提問:要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準備?

      (2)小結:需要有節奏,才能表現得更好。

      (3)出示幼兒所選節奏的卡片:

      ××|××|××|×—|

      ×—| ×— | ×— | ×— |

      ××| ××| ××|××—|

      3、幼兒嘗試一起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問: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麼?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2)伴奏後提問:你們覺得自己的伴奏好聽嗎?有問題需要解決嗎?

      [設計意圖: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幼兒演奏的方法,要鼓勵幼兒自主表達,在聆聽與思考中發現問題,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4、師生互動解決伴奏的問題。

      (1)提問:這麼多樂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它們表現得都很好聽呢?

      (鼓勵幼兒運用輪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現。)

      (2)小結:這麼多樂器共同表現時,要根據歌曲的內容與特點,用不同的辦法合奏,這樣效果會更好。

      [設計意圖:活動中教師打破「教」的痕跡,讓幼兒在嘗試中展現矛盾、發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主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幼兒運用音樂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節奏技能,增加了節奏活動的教育價值,還懂得了如何與同伴合作。]

      三、合作表現體現成功的快樂

      1、教師指揮,引導幼兒合奏,為歌曲伴奏。

      2、請幼兒做指揮,集體為歌曲伴奏。

      3、小結:其實為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種方法更動聽。

      [設計意圖:在自主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一起合作,不僅能讓幼兒體驗音韻的美,還能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愉悅,此活動不僅落實了音樂領域的目標,也融入了情感發展的要求。]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快樂的小象》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感知樂曲歡快、詼諧、跳躍的`旋律。

      2.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態來表現音樂的旋律。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教學重點:

      感知樂曲歡快、詼諧、跳躍的旋律。

      

    教學難點:

      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態來表現音樂的旋律。

      

    活動準備:

      布偶小象一隻,配套教學CD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出示小象引發幼兒興趣,匯入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啊?小象想邀請我們到森林去做客,你們願意去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

      (1)森林裡有什麼?

      (2)小象們在做什麼?

      2.完整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講述聽完樂曲的感受。

      提問:

      (1)這段樂曲是幾拍子的?

      (2)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樣的感受?

      (3)你們覺得這首樂曲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

      3.再次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表現得意境。

      4.欣賞音樂,引導幼兒體會音樂的結構,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提問:

      (1)這段樂曲是用什麼結構表現出來的?

      (2)這段音樂哪裡是小象在戲水玩耍?哪裡是兩隻小象在一起玩?哪裡是小象勾著鼻子跳起圓圈舞?

      (3)引導幼兒進行自由討論、講述。

      5.根據教師的提示,幼兒聽著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導。

      6.聽著音樂,完整的表演。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2.下課休息。

    活動反思:

      在教唱這首歌曲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小象有哪些特徵,然後聽三遍音樂,讓學生說說,哪一句是問哪一句是答,按這節奏連歌詞生生對練跟伴奏練,最後學唱歌曲,即為歌曲律動。一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很喜歡這首歌曲,表現得很好,通過多種形式演唱歌曲,使教學難點輕鬆解決,但這節課我認為不足的地方在於律動的地方,老師想讓學生自己隨著音樂律動,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活躍,老師先前也沒有將舞蹈動作編好,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希望自己在以後的備課中,能夠更加完善,更加仔細。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小精靈的舞蹈》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感受旋律優美的意境,願意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更傾向於幼兒的動作和感受音樂中節奏的快慢)

      2、模仿小精靈的動作,嘗試有節奏的舞蹈(「模仿」更多傾向於小班幼兒,並且對於大班幼兒和整堂活動的設計,教師關注的幼兒根據畫面

      3、做動作,並進行表述)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變為:

      1、聆聽《森林狂想曲》樂曲,感受節奏和動作的快慢

      2、觀察圖譜,嘗試根據畫面做動作,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森林狂想曲》片段、多媒體課件、小精靈圖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樂曲,表達感受

      1、在樂曲中,你聽到了什麼?

      幼:小鳥的叫聲師迴應:小鳥是怎樣唱的?

      幼:小雞師迴應:同樣是叫聲,但你們聽到的叫聲的動物是不一樣的!

      播放第二遍:師:這可能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幼:森林

      幼:小河流旁

      師:為什麼是小河流幼:我聽到了河流的聲音

      2、藉助遊戲『神奇的魔法棒』,試著在音樂旋律中,有節奏的擺動身體

      播放第三遍音樂,師:現在我們跟著魔法棒一起來擺動我們的身體吧,再次感受音樂有什麼不一樣?

      3、說說樂曲帶給自己的感受

      幼:很開心師:擺動身體時,你把自己想象成了什麼?

      幼:像小河流師追問:你覺得你像一條怎樣的小河流

      小結:原來這一首好聽的音樂,讓我們想到小鳥在天空嘰嘰喳喳的叫著,小河潺潺的流動著,讓我們聽的人感覺到美妙。

      4、介紹歌名

      在第一環節中,教師的機智巧妙從容的迴應幼兒的回答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但是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聆聽音樂,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妙及聽後用身體做個簡單的舞動,但是教師在這環節中給自己及幼兒兜了一個圈才回到用身體舞動,其實可以簡單的設為:

      改變後:

      1、播放第一遍:帶來一首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好聽嗎?

      2、第二遍:聽了樂曲後,你想做什麼

      3、第三遍:聽了這首樂曲後,我們用我們的身體也隨著音樂跟著跳舞吧,引導幼兒用身體進行簡單的舞動

      4、介紹歌名

      二、觀察圖譜,嘗試表演

      1、播放音樂,美妙的音樂把精靈也吸引過來了,在看看他在幹嘛?

      幼:她在舞蹈

      師迴應:你怎麼看出來他在舞蹈?教師「小步遞進」的給予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仔細觀察圖譜中的動作

      2、他們是怎樣跳舞的?(鼓勵幼兒學一學)

      師:看看小精靈做了哪些動作?(讓幼兒進行動作表演)

      幼兒表演時,教師細化動作(在教師細化動作同時,教師並不是作為主導,而是一而三的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圖譜,來總結動作的優美,這是我喜歡的一點,教師並沒有高控,而是多次請幼兒進行上了表演,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相互比較,作為總結出動作的優美化)

      師:有些人動作是這樣的,有些人動作是那樣的!——引導幼兒動作統一

      師:你們覺得圖譜上哪個更像?

      幼兒再次觀察圖譜

      師:除了手臂不一樣,還與剛才圖譜上的哪裡不一樣?(讓幼兒觀察到小精靈的眼睛方向不一樣,我無不感嘆,教師在動作上盡然能細化到一個眼神的變化,更加培養了幼兒細緻觀察的能力)

      3、播放音樂,幼兒再次感受動作的變化

      師:除了不同動作的變化,你還發現了什麼?

      幼:後來慢慢的動作快了

      追問:哪裡變快了?你覺得哪個動作開始快了?引導幼兒知道動作快慢的節奏和傾聽第一套動作過後的節奏開始逐漸變快

      師迴應:原來一樣的.動作能變成不一樣的節奏提升:不同的動作加上有節奏的變化,就會讓舞蹈變得更加好看

      三、延伸,引發創造

      1、如果你也有個小精靈,你想讓他跳出怎樣的舞蹈?(自由創編)

      教師在最後這個活動中,並沒有開展,首先這堂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觀察圖譜,並將重難點放在了細化動作,將動作做的更加優美,如再次進行此環節,就覺得剛才的活動就顯得毫無意思,因為創編是幼兒自由想象,並非要求幼兒將動作做的細化優美,而是進行種想象的創編,對上個環節來說沒有實在的意義!教師在現場活動中改變了一定的策略,而是提供圖譜,讓幼兒在區角中操作,進行動作的設計

      2、提供圖片,鼓勵幼兒在區角圖片進行探索和嘗試

      整堂教學活動教師在第二個環節上筆墨下的非常多,更加的關注了幼兒的動作,用四張簡單的圖譜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在4張圖譜中的細微變化,培養了幼兒的細微觀察能力,把舞曲的節奏變化和四個簡單動作相互結合,更好的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美妙。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中,用了許多策略:一是出示圖譜,養成他們細緻觀察的習慣,二是用語言進行引導及提升:原來我們這些美麗的動作通過我們越仔細的觀察出來的動作越好看!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首先是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但是整節活動下來感覺孩子們有點蒙,不是我預期想到的。首先在出示魔法棒和魔法棒做遊戲時就呆呆的,跟不上。其次,就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感受樂曲得快慢這是重點反覆聽了幾遍跟不上節奏。在第三環節中幼兒可以慢慢的初步跟著音樂的變換做出不同的動作了。在幼兒還不很熟練的情況下第四環節時裝秀表演以失敗告終原先我是想再提高一個難度但沒想到音樂快幼兒變換不辦動作都是匆匆地就過去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第11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優秀教案《大樹和小鳥》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2、調動幼兒各種感觀,讓幼兒感知音樂的高低。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大樹四棵、背景圖、各種小動物、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小動物律動2、練聲,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故事:鴨媽媽和小鴨,引出媽媽和孩子的叫聲。(高和低)

      2、幼兒討論各種動物的媽媽和孩子的叫聲。(出示貼絨)

      3、遊戲:看誰玩得對師:媽媽幼:孩子。(交換角色)

      4、出示音樂(一)欣賞並討論音樂有什麼變化。(有高有低)

      5、幼兒再聽音樂(一)聽到高的音樂學孩子叫,聽到低的音樂學媽媽叫。

      6、幼兒聽音樂(一)根據音樂的高低變換動作。

      7、遊戲:大樹和小鳥

      1)幼兒討論並學習小鳥飛的動作。

      2)教師交代遊戲規則,當聽到高的音樂時小鳥在樹林裡飛,當聽到低的音樂是就蹲下來對著大樹點頭。

      3)先分組請幼兒遊戲,最後一起遊戲。

      三、結尾部分欣賞舞蹈:綠苗。

    教學反思:

      詩歌中大樹和小鳥是幼兒熟悉、喜歡的朋友,激發了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創造力,讓他們進行詩歌仿編,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對幼兒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本次活動,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支援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活動的匯入環節,我出示背景圖大樹後,引導小朋友做小鳥和大樹做遊戲,摸摸、親親等,但小朋友看見背景圖後都顯得很興奮,個個擁到背景圖前歡呼跳躍,場面比較混亂,所以我在這個環節只好草草收尾,馬上進入了下一環節。孩子們在觀察圖片熟悉詩歌內容這一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圖片,自己說出詩歌的內容。這樣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就被積極地調動起來了,而且也更容易記住。同時我引導孩子發現兒歌中的特點,發現和認識疊詞,這個環節孩子還是能較好的完成的。在鞏固兒歌的,我於孩子們玩對接遊戲,教師說一句,孩子說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覆的朗誦中鞏固了學習內容。在創編環節中,當我提出問題:「大樹上除了住著小鳥,還會有誰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說不出什麼小動物,但我也準備了很多的替換動物圖片,當我讓笑朋友從自己的椅子後面請出這些小動物的時候,小朋友的思維就不再顯得那麼侷限了,開始了踴躍的創編。

      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溫馨的'場景,讓笑朋友主動的投入活動中,積極迴應孩子們,達到了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

      在整個活動設計時,我把學習兒歌,初步認識疊詞作為活動的重點,而進行部分創編作為活動的難點。在活動準備上,也運用了背景圖、動物圖片等來進行輔助教學,這樣孩子在反覆學習中就不會覺得枯燥了。

    不足之處:

      在活動的準備階段,我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圖片的準備上,而疏忽了對活動環節的反覆除揣摩。雖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上還比較順利。

      整個活動中,我除了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將社會方面的內容巧妙的滲透在其中,比如,讓幼兒瞭解了好朋友之間那種相互依存、友好的關係。增強了幼兒之間禮貌交往的意識,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幼兒自始至終沉浸在遊戲的情境中,通過仔細觀看和積極講述,幼兒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大班幼兒音樂教案11篇這篇文章共49698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