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沉與浮》含反思

    Word下載 蕭妍晨   2023-03-07   174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沉與浮》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著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示(↑↓)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示(↑↓)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裡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裡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裡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裡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裡了。為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與水的接觸面較小,容易下沉;而當做成船時,與水接觸面增大,就會浮起來。生活中玻璃球丟到水中就會下沉,而輪船則可以安然無恙的航行在大海中。(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理解,靈活總結。)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裡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裡是沉還是浮。

      

    活動反思: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學生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更是為培養學生科學科學素養和能力在不斷地探索。

      就拿《沉與浮》這一課教學來說,在教學中我結合「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採用「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得出資料→得出結論→再運用到實踐中」這六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得出的結論證實了有的同學的猜想是對的、有的同學的猜想是錯的。但是我感覺這個探究過程更像是驗證過程了。而且學生在彙報實驗資料時我只讓兩個小組上來彙報,沒有收集所有小組的實驗資料,這樣我在帶領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時就不容易把資料轉化為證據。

      整節課的環節是由學生先猜測,然後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做實驗證實,從而發現物體沉與浮的祕密,通過各種不同的材質,讓學生不斷的大膽想象,最後再集體歸類總結,有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東西會沉的。

      本次活動通過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幾個步驟,經歷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樂趣中體驗,動手中發現,達到發展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活動中,學生做實驗的實間偏長,導致後來在做總結的時候就弄得有點倉促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合理安排整個活動過程。

    小百科:沉,漢語常用字,讀作chén。沉本作沈,沈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表示投牛於水,本義是沒入水中,後引申為深、重、深沉、淪落、潛伏等義。後來「沈」產生了一個訛變的形體「沉」,而且二字有了分工。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沉與浮》含反思這篇文章共7945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