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幼兒園大班教案《探索滾動》含反思

    Word下載 甫梓敏   2023-03-07   189

    《大班教案《探索滾動》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科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嘗試記錄。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遊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裡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裡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麼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麼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並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麼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徵。

      3、說一說:為什麼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於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遊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遊戲的優點在於,縮短了幼兒等待遊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遊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現,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遊戲,幼兒會發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並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後,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麼這些紙杯、方便麵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讚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節裡,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瞭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遊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小朋友自願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節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節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趕小豬。這個遊戲巧妙之處在於,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於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遊戲中繼續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儘量不去打擾。

      遊戲結束後,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散思維空間,由於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於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於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並注意肯定和讚賞幼兒的發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後,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遊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並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侷限於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於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後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後繼續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生於幼兒的興趣,設定遊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大班教案《探索滾動》含反思這篇文章共7998字。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