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歡迎您光臨麥芽教案,本站提供教PPT、教案、圖片、影片、幼兒園資源下載!立即加入VIP
  • 幼兒園中班教案《蟲蟲蟲爬》含反思

    Word下載 夫言   2023-03-07   904

    中班教案《蟲蟲蟲爬》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並學習仿編兒歌,通過遊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體驗參與遊戲帶來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蟲蟲蟲爬》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並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遊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遊」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鬆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匯入,並藉助於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範、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為後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才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遊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裡,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說。)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誰來說說,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為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瞭,對幼兒來說,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祕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麼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說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於幼兒來說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著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後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乾什麼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麼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說什麼?」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遊,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幹什麼?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絡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說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著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說一說。」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悅感。給了後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像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遊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說一說。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後面的圖片應該和後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麼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 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為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啟發了其他幼兒的想像,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附兒歌:

      蟲蟲蟲蟲爬

      蟲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魚兒家。

      魚兒魚兒遊,游到誰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

    活動反思:

      1.對重難點的把握。

      為了讓活動更具有挑戰性和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需要,在活動重難點方面筆者定位為:在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基礎上,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並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學習仿編兒歌。活動中對兒歌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對於幼兒來說並不困難。難點應該在幼兒最後創編這個環節。因此我們採用了集體創編先,幼兒小組、個別創編後,並結合圖片的輔助材料來幫助幼兒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點。

      2.活動過程和方法的組織。

      在這次活動中著重體現的是遊戲激趣、互動提升、創編表達這3個過程。在第一環節遊戲激趣中,藉助於音樂旋律、老師的提示語、幼兒的動作參與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經驗回憶,直接為後面的活動做好準備。在第二環節互動提升中,藉助圖片學習兒歌,幼兒由此進入了互動的環節。前三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內容簡單、節奏有趣。幼兒能夠感受首尾呼應的句式。把分格線放在了第三幅中解決,是想讓幼兒帶著前兩幅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後面的環節。在學習後兩張圖片的內容時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很好地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整個活動自始至終吸引幼兒,很自然地把幼兒推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的熱情。在第三環節創編表達中,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是對兒歌韻律和節奏學習次鞏固性練習,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不足之處:

      在最後創編活動中,我希望幼兒能根據兒歌的句式節奏來創編,加上圖片的經驗幫助會使幼兒的創編有了更多的精彩、有趣和可愛之處。幼兒的想法是拓展的、開放的,但在表現時出現了與語言表述的脫節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分析原因:1.材料提供的有限性侷限了幼兒的創作和表現。2.語言技能的支撐不夠侷限了幼兒很多表達。

      我的疑問:創編作為難點,強行需要幼兒按照句式講述難度很大,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們追求的是美的意境還是硬幼兒匯入我們預定的學習情境?

    小百科:狹義上是指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六足動物總綱( 包括原尾、彈尾、雙尾、昆蟲四綱)均泛稱昆蟲。

    請選擇支付方式

    ×
    PayPal支付
    積分支付
    剩餘積分: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