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者:蔡瑞淑
一、教學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其身心發展與個別差異,啟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主動、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2.結合開放式的教與學,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高層次認知智能,並增進獨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以教科書為主,並適時針對孩子的能力做適性的調整與延伸補充,期能指導學生達到下列各項目標:
1.了解世界古文明的起源與文化特色。
2.了解文明與科技的相關性,以及科技運用和可能引發的問題。
3.了解臺灣與亞洲各國的交流及參與國際事務的狀況。
4.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特色,體認文化之美。
5.認識世界主要國際組織的類型、宗旨,以及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情形。
6.了解全球人口、資源、經濟、人權和疾病等全球化議題及其影響。
7.了解全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8.了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三、教學內容:
單元主題 | 單元活動 | 學習脈絡 |
文明與科技生活 | 古代的文明與科技 | 1.認識埃及、印度、中國古文明的起源與文化特色。 2.了解文明與科技發展的相關性。 3.認識古文明的宗教與文化藝術形式。 |
科學的突破 | 1.了解近代科學的背景與發展及其影響。 2.了解工業革命的背景與發展。 3.探討工業革命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及近代西方列強重視工業發展的原因。 4.認識臺灣在全球工業與科技發展中的地位, 並體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 |
科技的運用與管理 | 1.探討資訊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與影響。 2.探討能源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與影響。 3.探討生物科技的應用及其可能引發的問題與影響。 | |
從臺灣走向世界 | 臺灣與世界 | 1.認識臺灣在世界地理的位置。 2.了解臺灣與亞洲各國的交流情形(兩岸交流、哈日族與哈韓族、與東南亞的交流)。 3.認識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例子(經貿合作、藝術文化展演、國際賑災)。 |
世界文化大不同 | 1.了解世界各地的居民,為了因應不同的生活環境,發展出不同的住屋形式。 2.比較各類住屋形式的優缺點及獨特之處。 3.認識世界不同的舞蹈及其特色。 4.認識世界不同的服飾及其特色。 | |
放眼看世界 | 國際組織 | 1.認識國際組織的目的與類型。 2.認識聯合國成立的宗旨和其附屬組織。 3.探討世界主要國際組織成立的原因及宗旨。 4.認識非政府的國際組織及其成立宗旨。 5.了解臺灣目前參與各類國際組織的情形。 6.了解臺灣目前的國際處境與未來努力方向。 |
人口與資源 | 1.探討全球人口增加的情形,及各國的因應對策。 2.了解世界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3.了解全球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及造成的影響。 4.知道在面對全球資源短缺的問題時,我們該如何做,才是妥善利用並保護資源的行為。 | |
全球議題 | 1.了解全球化的現象與影響。 2.了解全球經濟體系形成的原因與影響。 3.探討國際社會面臨疾病傳染與防治問題。 4.探討跨國犯罪所引發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5.了解基本人權的內涵與維護基本人權的重要性。 | |
關心我們的地球 | 全球環境 | 1.知道地球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環境,各地的環境問題是相互關聯的。 2.知道全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影響。 3.認識在環保行動上具成效的國家或城市,並探討其可供學習的作為。 |
世界一家 | 1.了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之間的相似處。 2.探討並比較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彼此之間的不同處。 3.學習面對各種紛爭時應有的態度與解決方法。 4.認識身為世界公民應具備的態度與基本素養。 |
四、評量的目的在於真正了解兒童的學習狀況,檢視學習歷程,並透過各個不同向度的觀察和回饋,引導其達到學習目標。
本課程的評量方式及學期成績計算如下:
★ 課堂表現15%:含課堂常規、學習態度、學用品攜帶等。
★ 口頭評量10%:含口頭發表、小組討論等。
★ 實作評量20%:含習作習寫、書面報告等。
★ 紙筆評量:單元評量25%、期中考15%、期末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