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西定國小111學年度資源班特殊需求—社會技巧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主題 | 情緒管理 -當自己的啦啦隊 | 設計者 | 何彥儀 | |||||||||||||||
教學對象 | 一、二年級 | 教學時數 | 40分鐘(外加) | |||||||||||||||
教學對象分析 |
| |||||||||||||||||
教學準備 | 一、教學場域:資源班教室 二、教學資源:電腦、簡報筆、麥克風、學習單 | |||||||||||||||||
教材分析 | 發現學生自我價值低落經常源於訊息解讀的錯誤或內在語言的自我 批判,影響人際互動與學校適應。本單元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肯定的內涵、表現與重要性,了解自我貶抑常見的表現及特徵,檢視習慣的內在語 | |||||||||||||||||
教學重點 | 運用社會訊息處理理論的線索分析階段,介紹自我肯定、自我貶抑的意涵及常見的表現 | |||||||||||||||||
教材來源 | 一、凱蘿著、林育瑋校閱、楊世華譯(2013)。心理出版社。社會技巧訓練手冊。 二、勞倫斯著,王素蓮譯。親子天下。交個朋友吧,輕鬆擁有友情的40個方法。 三、洪志美等(1992)。自我肯定訓練團體手冊。 |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特社 1-I-4 察覺自己與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或態度。 特社 1-IV-2 分析不同處理方式引發的行為後果。 特社 1-IV-8 遭遇不如意時,主動轉移注意力,並以內在語言自我鼓勵 。 特社 1-V-6 遭遇不如意時,以正向思考方式調整心態。 | 特社A-Ⅱ-3 自我接納與激勵。 特社A-Ⅴ-3 正向思考的技能。 | |||||||||||||||||
節次 | 教學活動流程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調整措施 | ||||||||||||||
第 一 節 | 準備階段 | |||||||||||||||||
音樂、預留可伸展、走動的空間。
《超級名模》 請學生聽到音樂後,走向伸展台,做出自己喜歡的三個動作和表情。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姿勢和表情,增進欣賞自己。 | 音樂播放 可走動及 伸展的空間 | 實作發表 | 鼓勵學生的 任何一種姿態與表情 | |||||||||||||||
發展階段 | ||||||||||||||||||
一、畫像的秘密 (一)畫我 讓學生在紙上畫出自己的身形輪廓,在畫 的過程中,不要在乎畫得好不好,儘量畫, 像不像無所謂 (二)話我 讓學生了解每個人心中都有正面和負面的 一角,有些是自己喜歡的,有些是自己不想要的,那都是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能夠看見自己的好,可以接受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自我肯定。在圖像各部位寫下介紹題目,分別如下: ˙軀幹:姓名、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 ˙左手:我覺得會生氣的一件事。 ˙右手:我覺得很討厭的一件事。 ˙頭:我做得很好的一件事。 ˙左腳:我做得不好的一件事。 ˙右腳:我最想要去做的一件事。 (三)討論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狀態,增進對自我的肯定。 1.說出自己的感覺。 2.說出自己值得肯定的。 3.說出自己不喜歡的、覺得無奈的。 4.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自己也是,想對自己說。 | A4白紙 A4白紙 Ppt 紙筆 簡報筆 Ppt |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 鼓勵學生接受自己的好與不足 鼓勵學生接受自己的好與不足 鼓勵學生接受自己的好與不足 | |||||||||||||||
總結階段 | ||||||||||||||||||
一、請學生針對分享者給予回饋及讚美 二、複習今日課程,總結練習自我肯定 的重要性。 三、引導同學自我回饋。 | Ppt | 學習單 | 學生能參與練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