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家族遷徙篇學習單【活動二】
【活動二】妳知道你的祖先從哪裡來嗎?查訪完畢後,請將所得的遷移資料,依時間先後順序,在附圖中著色,並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
海洋教育……家族遷徙篇學習單【活動一】
班級:組別:姓名:
【活動一】親子訪問—認識我家遷移過程
從
【活動二】繪製我家遷移徒地圖
1.將訪問的結果畫(完成)在老師繪製的地圖。
2.心得分享:(至少100字)
這裡開始
基隆市立百福國中社會領域海洋教育課程設計單 | |||||
課程名稱 | 海洋教育 | ||||
單元名稱 | 追本尋根之旅 | ||||
適用對象 | 國中七年級 | 授課時數 | 三節課 | ||
設計者 | 卓妙琪 | ||||
協同設計者 | 李雲茜 | ||||
單元設計理念 | 1.台灣四面環海,基隆又是一個海港,海運便利,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個移民社會,家族的遷移史,可說是祖先生活的奮鬥史,基於經驗的傳承及飲水思源的用意,探究家族遷移的歷史有其重大意義。。 2.人口的移動,可反應區域環境的變遷,台灣自荷西時期到清領時代陸續有漢人移墾,近年來外籍配偶來台人數愈來愈多,也改變了台灣族群的結構。 3.本單元將先引導學生,從台灣及基隆地區住民的來源,作初步的了 解,以強化其背景知識,再進而深入探究其家族淵源。 | ||||
教學方法 | 講述、訪問、角色扮演、欣賞發表 | ||||
教學目標 | 十大基本能力 | 能力指標 | 能力指標內涵分析 <具體能力的培養> | ||
1.欣賞表現與創新 2.表達溝通與分享 3.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4.文化學習與國際瞭望 | 6-2-3 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所擁有之權力和所負之責任 | 6-2-3-a能完成分組 6-2-3-b能完成小組分工及進度表 6-2-3-c能盡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 |||
5-4-6 分析人際、群 己、群體相處可能的 衝突及解決策略。 | 5-4-6-a 能說出台灣及 基隆地區住民的來源 5-4-6-b能討論台灣及 基隆地區分類械鬥的 原因 5-4-6-c能提出解決衝突的方法 | ||||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 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 1-4-7-a能表達面對不同居住地的感受 1-4-7-b能提出改善生活環境的建議 | ||||
7-4-2 了解社會如何在人類成長歷程中,賦 予各種人不同的角色 與機會。 | 7-4-2-a能說明台灣及 基隆地區環境的變遷 如何影響人口的移動 7-4-2-b能說出家族各 階段遷移過程 |
教學程序 | 時間 | 活動內容 | 教學資源 | 對應之基本 能力代號 | 評量方式 |
準備活動 |
(1) 製作台灣及基隆 地區住民來源的 相關投影片 (2) 設計學習單 (3) 準備有關的鄉土 教材 (4) 指導學生分組並 完成小組分工及進度表 (5) 設計評分表
表演主題、角色 的分配及道具的 製作 | 台灣及基隆的鄉土史料、圖書館、相關往站、投影片 | 6-2-3-a 6-2-3-b | 檢視小組分工及進度表 | |
引起動機→ 超級公媽面 | 10 | 1. 由各小組推派代表上台 扮演不同祖先的角色 2. 再由各組舉牌評分 | 表演道具 、評分牌 | 6-2-3-c | 評分表 |
尪公不過嶺 | 25 | 1.分組上台表演狀況劇,演示解決族逡衝突的方法(第二節結束) | 表演道具 | 5-4-6-c | 評分表 |
家族遷徒篇 (活動一) | 20 |
| 1-4-7-a 1-4-7-b | 學習單 評分表 | |
家族遷徒篇 (活動二) | 25 |
2.解說學習單(第三節結束) | 7-4-2-b | 學習單 評分表 | |
主要參考資料 | ﹝台灣歷史閱讀﹞:李筱峰、劉峰松合著:自立晚報出版 ﹝認識台灣歷史篇-教師手冊﹞:國立編譯館主編 ﹝基隆河人文脈動﹞:陳健一 ﹝基隆河中游人文發展簡史﹞:陳健一 |
活動主題 | 組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評 分 表 |
超級公媽面 | 各組互評20﹪ | ||||||
教師評分10﹪ | |||||||
尪公不過嶺 | 各組互評20﹪ | ||||||
教師評分10﹪ | |||||||
家族遷徒篇學習單 活動一二 | 各組互評10﹪ | ||||||
教師評分10﹪ | |||||||
小組分工及進度表 | 教師評分20﹪ | ||||||
合計 |
『小組分工及進度表』評分表第()組 | ||
評審項目 | 佔分 | 得分 |
分配小組成員之工作 | 5 | |
說明每一項工作的內容 | 2 | |
說明每一項工作的進度 | 3 | |
說明每一項工作所須準備的器材 | 3 | |
分析小組成員的整體表現 | 5 | |
表格及字體大小須適中 | 2 | |
總分 |
海洋教育課程實施與評鑑表
教學領域 | 社會 | 課程名稱 | 海洋教育 | 單元名稱 | 追本尋根之旅 |
任教老師 | 卓妙琪 | ||||
學生學習結果說明 |
| ||||
學習目標達成情形 |
2.學生從參與各項表演活動中,了解到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的衝突及解決策略。 3.學生從訪問親人到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中,體會到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以及了解到社會如何在人類成長歷程中,賦予各種人不同的角色與機會。 | ||||
與同仁的對話 | 本校社會領域每位同仁都給我許多建言與鼓勵。 | ||||
教學省思與改進 | 整個課程計畫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需要適時的修正,例如:學生要如何分組比較適宜,道具製作的指導,表演時間的掌控,以及學生訪問親人的困難度等,這些經驗都將作為下次課程計畫設計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