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游泳能力分級與海馬水獺生態解析

格式
doc
大小
53.5 KB
頁數
5
上傳者
gc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04-15,离现在 15 19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本文內容與圖片取自「教育部-學生游泳能力121網站」


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五級) (表ts2-03-03

海馬

第一級

中拾物2

蹬牆漂浮3公尺

後站立

站立韻律呼吸20

水母漂10

品約十元硬幣大小

韻律呼吸須續完成

韻律呼吸單雙腳著皆可

水母漂 10 可換氣

水獺

第二級

打水前進10公尺

游泳前進15公尺

(換氣3次以上)

浮具漂浮60

水母漂20秒(可換氣)

仰漂15

浮具意指浮板、浮球、浮條等

仰漂可助划

海龜

第三級

游泳前進25公尺

(換氣5次以上)

水母漂30秒,每10

換氣一次

仰漂30

仰漂可助划

海豚

第四級

仰、蛙、蝶、捷

任選一式完成50公尺

立泳30

仰漂60

以不著地持續完成50公尺

未達50公尺泳池需包含轉身

仰漂可助划

旗魚

第五級

持續游泳100公尺

立泳60

仰漂120

不限泳姿、不著地持續完成100公尺

未達50公尺泳池需包含轉身

仰漂可助划




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五級)


海馬

海馬以直立姿勢游泳,利

用背鰭的擺動前進,海馬

動作靈巧,但速度不高,

可以俯身取食小生物。與

第一級所述短暫漂游及

水中拾物之特色相符。


生態習性:成年海馬只剩餘一副細小的鰭,包括背鰭、細小的臀鰭,以及在身體兩側兩條細小的胸鰭,

在其他成魚身上亦可找到。牠們利用快速震盪的背鰭所發出的推動力在水中前進,並利用兩旁的胸鰭固

定方向和穩定身體。海馬動作靈巧,但速度不高,因此十分依賴保護色,以避過獵食動物的偵察,然後

從速竄逃。海馬為適應環境,特作出一種異常的改變,就是雄的海馬長有一個特別的育兒囊,讓雌海馬

把卵子存放其內,這種改變真教其他在演化中的雌性哺乳類動物為之羨慕。有孕的雄海馬懷著孕卵,直

至小海馬從育兒囊中孵化出來,小海馬的樣子一般也酷似父母,只是身型較為短小。

食物:牠們會把任何可以放進口裡的東西吸入,絕大部份是如端足目生物等甲殼類動物,偶爾也會吃魚

苗和其他無脊椎動物。

分布:所有海馬都是海洋生物,主要棲居在熱帶及溫帶的淺水範圍中的海草叢、紅樹根和珊瑚礁中。某

些品種亦在河口存活,可容忍差異極大的鹽濃度。海馬的分佈範圍從北緯50 度至南緯50 度,大多數品

種可見於大西洋西部及印度太平洋地區。

台灣種類:棘海馬、庫達海馬、長棘海馬與三斑海馬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水獺

水獺為水陸兩棲的哺乳類

動物。不但擅長游泳,也

可以在陸地上行走,鼻孔

和耳內有小圓瓣,潛水時

能關閉,防水侵入,趾間

有蹼可用來游泳,常在水

中追捕魚類為食。與之前

所述可以短距離游泳之

特色相符合。

生態習性:頭部扁平寬闊,眼、耳均小,四肢的爪長,趾間有蹼可用來游泳。活動能力相當強,以魚蝦等水生

生物為主食,經常在海岸、溪流、湖泊、沼澤等水質好、少污染、少干擾,食物豐富的水域出沒。行徑固定,

築巢於水邊之土堤上,巢內墊常有樹皮及草葉,入口處於水面上、下均有。

食物:蛙、蟹、貝類、魚、軟體動物。

分布:棲習地為溼地、河流、海岸等,分布於南印度、南中國、東南亞、印尼、菲律賓

台灣種類:小爪水獺、歐亞水獺

保育等級:華盛頓公約附錄二之保育物種

海龜

海龜為爬蟲類,具有扁平

且流線的體型,前肢演化

成鰭狀,再搭配游泳時身

體的上下擺動在水中推

進。因為用肺呼吸,所以

需要到海面上來換氣,與

之前所述游泳前進及換氣

之特色相符合。


生態習性:大多集中於0~50公尺深的水域。偏好靠近岸側,水溫較高,水深較淺的大陸棚海域,因此處的食物

較充足。綠蠵龜是目前全世界數量最多,也是台灣附近海域常見的海龜種類,為大型迴游性海龜,多會固定在

一處覓食,在另一處產卵,產卵季在五月中旬到十月上旬之間,一個產卵季可生下三至四窩,每窩可達120

卵,圓圓的卵像乒乓球一樣,約需五十天才可孵化。海龜的成長速度,比起大多數動物來說算是很慢的,一般

來說要一、二十年才達到成熟階段。

食物:幼期為肉食性,成龜則以大型海草及海藻為主食

分布: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水域,溫帶水域亦有其活動記錄。

台灣種類:綠蠵龜、赤蠵龜、革龜、玳瑁

保育等級:保育類

海豚

海豚為海洋哺乳類,後肢

已經演化成扁的水翼,是

海豚高速游泳的主要動

力,搭配流線型的外型,

游泳的速度可以更快。具

有發達的大腦及回音定

位的特殊結構,具有極快

游泳速度及深度潛水能

力,游泳速度在50-100

公里。所以為第4級的代

表生物。

生態習性: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

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

食物:海豚都是肉食性動物,通常以魚及烏賊為食。

分布:分為全世界性分布、廣泛分布型及區域性分布三種

台灣種類:632

保育等級:保育類

旗魚

旗魚是魚類中游泳冠軍

,身體成流線型,肌肉、

尾鰭發達,呈新月形,運

動時阻力小,利用長矛般

的長頷劈水前進,是目前

海洋中游泳速度最快的

魚類之ㄧ,可達到時數

130公里。所以第5級以旗

魚為象徵物。

生態習性:屬外洋性魚類,性喜將背鰭浮出水面,通常以數尾群游,棲息於黑潮流域表層,有接近沿岸

的習性,4-8月產卵,幼魚有趨光性。全年有產,盛產期為4-7 月。

食物:主要攝食鯖魚、鮪魚、烏魚、飛魚、烏賊、章魚、魷魚類等頭足類為食物。偶爾也攝食底棲的海

產:蝦、蟹、比目魚。

分布:廣泛分布於三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水溫2230度溫暖、靠近陸地

的水域。

台灣種類:劍旗魚、雨傘旗魚、立翅旗魚、黑皮旗魚、小旗魚、紅肉旗魚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 選擇生物圖騰的依據,為外型可愛、中小學生熟悉,或兼具有特殊保育意義的物種。

* 所以不只訂定游泳及自救能力標準的參考生物,引起學童學習的興趣,也提昇學生對本土生物的認識。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