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壹、設計理念
為了讓學生能發展「同理心」---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對方利益著想,能產生一種「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的態度,願意不去批評對方的所作所為,不排斥當事人的感受,且願意和對方在一起,尊重其個別性。因此,設計了兩節課的課程,藉由報導、語文遊戲、影片和體驗活動等內容,讓學生學習能關心自己及他人感受,發揮同理心,未人設想,進而幫助他人。
貳、課程架構
參、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 名稱 | 同理心 | 單元 名稱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適用年級 | 高年級 |
教學節數 | 2節 | ||||
分段能力指標 | |||||
語文 2-3-2-1能在聆聽過程中,有系統的歸納他人發表之內容。 3-3-3-2能從言論中判斷是非,並合理應對。 3-3-4能把握說話重點,充分溝通。 5-3-7-1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表達上的效果。 6-3-4-2能配合學校活動,練習寫作應用文(如:通知、公告、讀書心得、參觀報告、 會議紀錄、生活公約、短篇演講稿等)。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5-3-3瞭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5-3-4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色扮演的因素。 2-3-3認識不同性別者處理情緒的方法,採取合宜的表達方式。 2-3-4尊重不同性別者在溝通過程中有平等表達的權利。 綜合活動 3-3-1以合宜的態度與人相處,並能有效的處理人際互動的問題。 3-3-3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資訊教育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5-3-4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 5-3-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 | |||||
教學目標 | |||||
| |||||
統整相關領域 | |||||
語文 社會 性別平等教育 綜合活動 資訊教育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指導要點 | 教學資源 | 評量 方式 | 七大議題 |
《 真心話同理 》 準備活動: 1.同理心小短片(參考資料) 2.相關詞的範例準備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並請學生自由發表: 1.有沒有聽過同理心這個名 詞? 2.你認為同理心和同情心有沒有差別?請小組討論一下,並發表。 二、發展活動 (一)影片欣賞
(二)語文遊戲 想一想當遇到情況時,我們通 常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心中的 感受? ◎以小組競賽方式,看看哪一組可以想出最多相關的詞語 (1)正向情緒(參考資料) (2)負向情緒(參考資料) | 5’ 10’ 20’ | 事前準備網路播放 提醒學生專心觀看影片,並討論 引導學生想出想觀的形容詞,並採用計分方式,增加趣味及競爭性 | 黑板(搬書)或海報紙、簽字筆 計分表格 | 影片欣賞 上課專心度 上課參與度 口頭發表 詞語競賽 上課參與度 | 語文 2-3-2-1 3-3-3-2 3-3-4 社會 4-3-4 5-3-3 5-3-4 2-3-4 2-3-3 語文 5-3-7-1 |
三、綜合活動 遇到各種情況,須先思考可能會造成哪些傷害和不良的後果,再評估採取紓解自己心情行動,同時,也需要思考是否會造成對方身心的傷害和不公平對待。 <第一節結束> | 5’ | 老師提醒及歸納學習重點 | 上課專心度 上課參與度 | 語文 2-3-2-1 3-3-3-2 3-3-4 | |
《 你是我的〝演〞 》 準備活動: 1.參考資料中的報導(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2.眼罩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並請學生自由發表: 1.上一節課程中你學到了什麼? 2.你認為開玩笑和霸凌有何不同?(參考資料) 二、發展活動 (一)文章報導 1. 老師讀出參考資料中的文章(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2.讓學生討論文章中的意涵是什麼? 3.如果是你,你有什麼想法和心態? 4.你認為什麼做法最適當? (二)體驗活動
| 5’ 15’ 15’ | 請學生事前準備眼罩 老師使用電腦、投影機將文章展示給學生閱讀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及守秩序 | 投影設備 相關文章 眼罩 桌椅 | 上課專心度 上課參與度 口頭發表 體驗活動 上課參與度 | 語文 2-3-2-1 3-3-3-2 3-3-4 社會 4-3-4 5-3-3 5-3-4 2-3-4 2-3-3 性別平等教育 2-3-3 2-3-4 綜合活動 3-3-1 3-3-3 |
三、綜合活動 老師歸納重點總結,藉由文章報導,讓學生了解在社會上的情況,可以了解正確的心態及想法,利用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生活上的不便,及幫助人的困難處,進而都能體會產生同理心。 ◎填寫學習單 <第二節結束> | 5’ | 老師提醒及歸納學習重點 | 學習單 | 上課專心度 上課參與度 | 語文 2-3-2-1 3-3-3-2 3-3-4 語文 6-3-4-2 |
同理心 參考資料
《同理心小短片》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同理心
http://activity.pts.org.tw/PTS/PTSTICFF/Film_Suite.aspx?Value=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rQbd5gshI
《何謂同理心》
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通常起於對彼此的誤解,一方態度過於強硬,或是一方拉不下臉來,或是過於堅持己見…等。其實這都是可以避免的!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
傾聽與同理心,能去除自我中心的無知,洞察說話者的心理,並能增進溝通的活絡,是有效溝通的基石。
《參考報導》
考試沒教的事 第一課:同理心2008/08/27 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
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同理心
◎生活能力
◎表達與應對
◎挫折容忍力
◎感情功課
◎永續學習能力
◎當錢的主人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反正你快死」 黃春明心痛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全文網址: 考試沒教的事》第一課:同理心 - (已關閉)健康身性靈 - 校園指南 - udn文教職考
《兒盟的愛心呼籲》
教戰守則-教你區別打鬧和霸凌
打鬧 | 霸凌 | |
面部表情 | 自然正向 | 負向猙獰 |
參與意願 | 自由選擇是否參加 | 被迫或被挑釁而參加 |
用力程度 | 不會使盡全力 | 用盡全力傷害人且激進 |
角色是否轉換 | 可能轉換(被追打者也可能追打人) | 角色固定(受凌兒童固定被欺負) |
結束後是否群聚 | 會,結束後仍群聚玩耍 | 不會,結束後一轟而散 |
蓄意程度 | 沒有傷害的意圖 | 蓄意傷害的意圖 |
是否重複發生 | 否 | 是,特定孩子可能長期受凌 |
《情緒辭彙庫》新北市100 年度國小兼任輔導教師基礎知能研習講義
(1)正向情緒
很棒.愉快.高興.快樂.喜樂.興奮.熱切.快活.很好.驚喜.釋放.開心.爽快.痛快.振奮.刺激.過癮.自豪.驕傲.榮耀.得意.激動.安全.期望.盼望.期待.感動.感謝.感激.羨慕.輕鬆.自在.自由.舒暢.舒坦.親切.幸福.被愛.親密.甜蜜.滿意.滿足.舒服.歡喜.喜悅.喜歡.放心.平和.平靜.平安.寧靜.心安.安心.安祥.溫暖.溫馨.深情.親密.被接納.被接受.被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被激勵.被欣賞.被吸引.被關心.被呵護.
被體諒.被包容.被了解.被信任.很窩心.很光榮.很安慰.很享受.很得力.很貼心.有衝勁.有希望.有自信.有信心.有把握.有能力.歸屬感.優越感.成就感.觸電感.受鼓勵.受尊重.受感動.樂透了.飄飄然.感興趣.了不起.
欣喜若狂.樂不可支.開心得不得了.
(2)負向情緒
悲哀.悲傷.傷心.哀傷.沮喪.失望.絕望.灰心.消沉.心痛.心碎.著急.緊張.焦慮.壓力.生氣.激動.憤怒.氣憤.憤恨.自卑.羞愧.洩氣.很窘.尷尬.氣餒.害羞.羞恥.丟臉.愧疚.慚愧.懊惱.煩惱、後悔.懊悔.憂鬱.憂愁.憂慮.苦惱.鬱悶.鬱卒.擔心.沉重.想哭.想逃.想吐.寂寞.孤單.拘束.暴躁.煩躁.急躁.可怕.恐懼.懼怕.害怕.驚惶.驚嚇.驚訝.恐怖.慌張.厭惡.討厭.不爽.憎恨.怨恨.嫉妒.噁心.被騙.疑惑.困惑.掛心.茫然.無助.無奈.困難.挫折.辛苦.痛苦.苦悶.很苦.無聊.虛空.陌生.沉悶.愚蠢.疲憊.哀怨.懷疑.彆扭.矛盾.掙扎.麻木.委屈.心疼.難過.可惜.厭煩.厭惡.很煩.疲倦(身、心).內疚.被控制.被利用.被排斥.被出賣.被陷害.被遺棄.被拒絕.被嘲笑.被激怒.被忽略.被孤立.被羞辱.被輕視.被左右.被忽視.被冤枉.被擊敗.壓迫感.窒息感.無力感.挫折感.失落感.罪惡感.不高興.不公平.不快樂.不舒服.不自在.不被愛.受驚嚇.
受傷害.沒希望.沒面子.沒人要.真糟糕.氣呼呼.無價值.受傷害.酸酸的.悶悶的.可悲的.競爭的.防衛的.不被了解.不受重視.不被尊重.不知所措.不好意思.過意不去.悵然若失.心不在焉.想要擺平.莫名其妙.無所適從.忐忑不安.被錯怪了.能力不足.無能為力.無依無靠.失魂落魄.左右為難.坐立難安.覺得倒楣.感到震撼.怒火中燒.樂不思蜀.火冒三丈.覺得想放棄.
覺得自己沒價值
人
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這次的詞語競賽中,你們這一組,說了那些相關詞語?別組又說了那些詞語?
( )組 | ( )組 | |
正向情緒 | ||
負向情緒 |
◎在你的生活周圍是否有同理心的事件?(簡單敘述)
◎尋找一篇有關同理心的相關文章或報導(貼在下面方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