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版7.9兒時記趣 學習單】(教師版)
※審題:「兒時記趣」描寫的時間點應該是什麼時間?如果是你來寫可能會用那些取材?
Ans:兒時(上國中前的年紀吧)、童年夥伴、童年遊戲、玩具、童謠歌曲……
※課文閱讀:
(1)粗略閱讀:完全沒翻譯的狀況下,先讀第一遍。圈出課文中表達作者開心情緒的詞(趣)。以及用鉛筆標出作者描寫哪幾件趣事。
(2)細讀:一段一段翻譯。注意以下事項: (請參考課文翻譯ppt)
1.請補主詞: 句子中有主詞就用藍筆圈出,沒有請補上。注意每個動作是「誰」做的。
2.補介詞、代詞。
3.將困難字詞用簡單字詞替代。(可以參考註釋)
4.換句話說。
(教1)第一段中可以看出作者獲得的樂趣是什麼? (追問:什麼是物外之趣?是否可舉例?)
Ans:物外之趣。事物本身以外的樂趣。
(教2)從第一段中判斷作者可以獲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請在課文中畫出證據,並在旁邊標上原因。
Ans:1.眼力很好,可以張目對日,明察秋毫。2.觀察力很好: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哪一個是重點?應該是「觀察力」】(3.豐富想像力,散落在後文各段。)
(教3)請找出第二段中,作者分別用了哪些感官去觀察蚊子?後來蚊子在座者腦中變成了什麼?為什麼可以有這樣的轉換?(如果是你,你會把這樣的蚊子比喻成什麼?)
Ans: (1)1.夏蚊「成雷」(誇飾法,聽覺)。2.群鶴舞空。(視覺)3.青雲白鶴。(視覺)
(2)運用想像力。
(教4)第二段中那些文句可以看出或推論出作者的情感?又分別是什麼情感?
教學提示:如果學生找不出情感,可以從文章結構中分析,這一段又可以從「又留蚊」前後分成兩部分,兩部份都是「敘述」+「情感」的結構,就可以找到底下兩個情感。
Ans: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觀察入迷,樂在其中。
2.「為之怡然稱快」很開心。
(教5)第三段中作者又如何發揮想像力,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想像成什麼?
Ans:叢草---林、蟲蟻----獸、土礫凸者----丘(小山)、土礫凹者----壑(山谷)
(教6)請在課本第四段標示出事件發生順序,並在旁邊寫上作者的情緒。
Ans:觀看二蟲相鬥(沉醉出神)癩蝦蟆出現(出神驚恐)蝦蟆吃蟲(驚恐)驅趕蝦蟆(神定憤怒)
(教7)你認為作者為什麼要把癩蝦蟆趕去其他院子?你覺得這樣做法恰當嗎?
※以下為學生版答案
一、本文作者獲得的樂趣是【 物外之趣 】以此貫串全文。作者能獲得此樂趣的原因是因為擁有敏銳的【 觀察 力 】以及豐富的【 想像 力 】。請判斷下列課文文句屬於哪一類。
課文證據 | 原因 | 課文證據 | 原因 |
| V觀察力□想像力 | 5.以叢草為林……神遊其中。 | □觀察力V想像力 |
| □觀察力V想像力 | 6.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 | V觀察力□想像力 |
| □觀察力V想像力 | 7.忽有龐大物……癩蝦蟆也 | □觀察力V想像力 |
4.常於土牆凹凸處……細視。 | V觀察力□想像力 |
二、本文結構是【先總後分】請寫出底下個分段描述的主角與作者想像
段落 | 描寫主角 | 作者想像的文句(課文句子) |
第二段 | 【夏蚊】 | 【聲音成雷】、【群鶴舞空】、【青雲白鶴】 |
第三段 | 【花臺小草叢雜處】 | 叢草【林 】、蟲蟻【 獸】、 土礫凸者【 丘 】、土礫凹者【 壑 】 |
第四段 | 【癩蝦蟆】 | 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
三、請寫出本文第四段事件發生順序,以及作者情緒轉變。
事件描述 | 作者情緒 | |
參考答案 | 蝦蟆出現、驅趕蝦蟆、觀看二蟲相鬥、蝦蟆吃蟲 | 憤怒、呀然驚恐、沉醉出神、神定 |
事件順序 | 【 觀看二蟲相鬥】【蝦蟆出現 】【蝦蟆吃蟲 】【驅趕蝦蟆】 | |
情緒順序 | 【沉醉出神】【呀然驚恐】【 神定】【憤怒 】 |
四、第四段描述作者「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你覺得他這樣做的理由可能是什麼?你認為他的做法是否恰當?請說明你的理由。
可能理由 | 作者將癩蛤蟆看成龐然大物,吞食二蟲,形成殘酷的弱肉強食畫面,所以作者發揮同情心,在正義感的驅使下,懲罰癩蝦蟆。 | |
你的想法 | □恰當 □不恰當 | 恰當:1.作者是在正義感的驅使下所做行為。 2.作者捉住癩蝦蟆後只是打了幾下,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3.作者的行為可以防止同樣的情形再發生。 不恰當:1.作者既然認為癩蝦蟆以大欺小,他自己也做了同樣的行為。 2.動物界自有其自然平衡,人類不應介入。 3.自然界動物大多會發展自我保機制,癩蝦蟆可能有毒,作者貿然捉癩蝦蟆的動作,可能會危害自身安全 |
五、字詞比較整理,請填入字義與詞性
字 | 文句 | 詞性 | 字義 | 字 | 文句 | 詞性 | 字義 | ||
之 | 物外「之」趣 | 助 | E | 【參考答案】
| 以 | 徐噴「以」煙 | 介 | C | 【參考答案】
|
心「之」所向 | 助 | B | 「以」叢草為林 | 介 | B | ||||
昂首觀「之」 | 代 | C | 「以」土礫凸者為丘 | 介 | B | ||||
使「之」沖煙飛鳴 | 代 | C | 不「以」人廢言 | 介 | A | ||||
項為「之」強 | 代 | F | 其 | 必細察「其」紋理 | 代 | B |
| ||
為「之」怡然稱快 | 代 | G | 蹲「其」身 | 代 | C | ||||
觀「之」,興正濃 | 代 | H | 神遊「其」中 | 代 | A | ||||
驅「之」別院 | 代 | D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代 | D | ||||
學而時習「之」 | 代 | A | 於 | 又留蚊「於」素帳中 | 介 | B |
|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代 | J | 常「於」土牆凹凸處 | 介 | B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代 | 勿施「於」人 | 介 | A | |||||
為 | 項「為」之強 | 介 | C |
| 苛政猛「於」虎 | 介 | D | ||
「為」之怡然稱快 | 介 | C | 得之「於」人者太多 | 介 | C | ||||
叢草「為」林 | 動 | E | 而 | 拔山倒樹「而」來 | 連 | B |
| ||
「為」虎作倀 | 介 | B | 學「而」時習之 | 連 | B | ||||
「為」所當為 | 動 | A | 人不知「而」不慍 | 連 | A |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介 | D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連 | B |
六、字音字形辨析
1.項為之「強」:ㄐㄧㄤˋ
2.「強」人所難:ㄑㄧㄤˇ
3.「強」仕之年(四十歲):ㄑㄧㄤˊ
4.欲深谿「ㄏㄨㄛˋ」:壑
5.以鄰為「ㄏㄨㄛˋ」:壑
6. 「ㄏㄨㄛˋ」然開朗:豁
7.小沙「ㄌ一ˋ」:礫
8.眾口「ㄕㄨㄛˋ」金:鑠
9.閃「ㄕㄨㄛˋ」其詞:爍
10.二蟲盡「為」所吞:ㄨㄟˊ
11.項「為」之強:ㄨㄟˋ
※延伸閱讀
(一)〈浮生六記譯本序文〉林語堂 (陳)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並非最美麗,因為這書的作者,她的丈夫,並沒有這樣推崇,但是誰能否認她是最可愛的女人?她只是我們有時在朋友家中遇見的有風韻的麗人,因與其夫伉儷情篤,令人盡絕傾慕之念。我們只覺得世上有這樣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願認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來和她夫婦吃中飯,或者當她與她丈夫促膝暢談書畫文學(乳腐)鹵瓜之時,你們打瞌睡,她可以來放一條毛氈把你的腳腿蓋上。也許古今各代都有這種女人,不過在芸身上,我們似乎看見這樣賢達的美德特別齊全,一生中不可多得。你想誰不願意和她夫婦,背著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觀玩洋洋萬頃的湖水(而嘆天地之寬),或者同她到萬年橋去賞月?而且假使她生在英國,誰不願意陪她去參觀倫敦博物院,看她狂喜墜淚玩摩中世紀的彩金抄本?因此,我說她是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因為確有其人)一個最可愛的女人,並非故甚其辭。 |
二)閒情記趣 (節選) 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昧。或議就近覓飲者,或議看花歸飲者,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眾議末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眾笑曰:「諾。」 眾去,余問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灶無不備,盍僱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到彼處再一下鍋,茶酒兩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攜一砂罐去,以鐵叉串串罐柄,去其鍋,懸於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 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僱其擔,約以明日午後,鮑欣然允議。 明日看花者至,余吿以故,眾咸嘆服。飯後同往,並帶席墊,至南園,擇柳陰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後暖酒烹餚。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既而酒餚俱熟,坐地大嚼,擔者頗不俗,拉與同飲。遊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嘯。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芸曰:「今日之遊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
Q1、沈復一開始時的困擾是什麼?a:賞花時無酒家可以吃喝,想邊賞花邊吃熱食 Q2、後來陳芸想了什麼方式解決賞這個問題?a:租了賣餛飩的攤子 |
八、寫作練習:
(一)請根據課本二、三段內容,將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歷程寫出,並仿作你自己所獲得的物外之趣。
段落 | 觀察到 | 比擬成 | 產生的畫面 | 陶醉的表現 |
二 | 夏蚊眾多 | 群鶴舞空 | 果然鶴也 | 項為之強 |
留蚊素帳中,徐噴以煙 | 青雲白鶴 | 鶴唳雲端 | 怡然稱快 | |
三 | 叢草、蟲蟻、土牆凹凸 | 林、獸、丘、壑 | 神遊其中 | 怡然自得 |
仿作一 | 我把【 白雲】 | 比擬成: 【 大棉花糖 】 | 心裡這麼想,果然【白雲 】就變得【鬆軟香甜 】了 | 令我 【 口水直流 】 |
仿作二 |
(二)敘事人稱反一反練習:本文敘事寫作手法是以沈復的第( )人稱角度書寫。
練習一、請參考老師範例,試著將以下課文句子以白話文改寫成「第一人稱」(「蚊」或「蟲」或「癩蝦蟆」)敘事。(條件:1.可在故事情境下發揮合理想像力,讓情節更精彩生動。2.請將動作明確描寫,也可使用分解動作。3.自己作品和同學作品需為不同角色敘事。3.文字需大約200字左右。)
敘事者 | 課文:文言文「第一人稱」敘事 |
沈復 |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沈復)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
敘事者 | 改寫:白話文,「第一人稱」故事 |
(自己創作) | |
(同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