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地球科學校外踏察:探訪日光石頭博物館與南瀛天文園區

格式
doc
大小
112 KB
頁數
3
上傳者
.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8-08,离现在 11 7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科學探訪統整學習之旅臺南慈中人才培育校外踏察課程


臺南慈濟高中致力推動各學科人才培育計劃,針對學生興趣進行適性課程安排。2013年的1222日,地球科學人才培育課程,由課堂上延伸至校外日光石頭博物館與南瀛天文教育園區進行教學活動。

在指導老師林怡君、徐正育兩位老師帶領下,一行20人於上午抵達日光石頭博物館。同學們參觀館中的冰河三寶(長毛犀牛、大角鹿、長毛象),了解到冰河時期的動物體型都比現今還巨大。在螢光礦物展區,關起日光燈開起紫外線燈後,原本平凡無奇的礦物,竟發出鮮豔奪目的螢光,讓胡雅玟同學不僅認真聆聽,也認真紀錄館中螢光礦物的產地和種類。此外,同學們透過討論後,了解浮石是因為在岩漿快速冷卻後,岩漿中氣泡來不及逃出,而造成浮石具有多孔構造,使整體密度小於1,形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在南瀛天文教育園區,欣賞2D星象劇場後,沈志諺同學表示:「最喜歡的課程是觀賞星象劇場中的艾里昂號影片,彷彿穿梭於行星和衛星之間,近距離感受每個星球的特性和迥異的環境,令人更加珍惜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也呼應課本當中所介紹的恆星知識,有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此外,蘇博漢同學也說道:「親自操作都普勒效應的模擬、視差法的模擬、重力場的效應,與親自體驗科氏力的影響,在轉動的球中體會到假想力的奇妙之處,讓我對科氏力的原理更為清楚明白。」

指導老師林怡君表示,這次的參訪全由學生自己規劃,包含事前工作的分配與對外接洽、聯繫等相關事宜。在日光石頭博物館的恐龍區、化石區、奇石區和礦物區,與南瀛天文教育園區星海奇航特展,也特意安排課程組的同學們解說各區的參觀重點及太陽系各類小行星的特色和對地球的影響,讓同學能更深入了解豐富的館藏,也訓練解說同學的表達能力與台風。

許家蓁同學分享道:「雖然在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是透過團隊合作、溝通,讓我們克服困難,而不是被困難克服。也在日光石頭博物館、南瀛天文教育園區做中學得到許多寶貴的知識。」

曾耀松校長表示,臺南慈中的人才培育課程,著重於課堂學習的延伸,呈現出不同於課堂上的教學樣貌,希望藉此激勵學生向上學習的動力,也為自己許下一個希望的未來。


經過紫外線燈的照射後,各種螢光礦物們從原本的平凡無奇轉變成炫麗多彩。


浮石為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呢?

玫瑰石主要由玫瑰色的薔薇輝石和黑如潑墨山水般含錳礦物組成,形成自然的「石中畫」,深得雅石玩家的喜愛。

同學們在星海奇航特展區觀察與討論土星環的成因。


撰文者:林怡君、王婉真

圖:林怡君

導:報導:臺南慈中中學部教務處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