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雲林教養院員工奉派學習報告表
報告人科室:教保科 職稱:輔導員 姓名:陳亭君 報告時間:109年8月5日
學 習 項 目 及 名 稱 | □訓練;□觀摩(參訪);□專業研討;█一般研討(研習); □說明會;□其他 | |||||
名稱:正向支持取向的情緒行為處理與輔導初階課程 | ||||||
時 間 | 109年7月21、22、28、29日9時30分至 16時30分 | 地 點 | 台北市新領域教育訓練中心 | |||
學 習 內 容 大 要 |
| |||||
心 得 感 想 | 透過四天的正向支持行為課程的訓練及學習,讓我更瞭解服務對象行為是具功能性的,更提醒我在與服務對象相處時,不帶有任何的評價,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尊重每位服務對象的尊嚴、喜好及目標,並時時評估與分析其行為背後的功能及可能的原因。當問題行為發生時,除了分析外,更要學習調整環境,預防行為問題,教導其替代行為減少行為問題,改善個體生活型態,提升生活品質。 所謂的問題行為並沒有好壞之分,其定義應為1.情緒與行為妨礙到日常生活、學習活動及人際關係2.造成本身及他人身體的傷害、環境或物品的破壞;嚴重妨礙本人及他人的日常活動、危害家庭、學校及社會安全3.問題的出現已經有一段歷史(6個月至1年以上)且經常發生4.問題的結果造成個人及他人的痛苦,並有被隔離的可能性,或因此被隔離。常見的問題分類為自傷、破壞、不服從、不合作、不適當的社會行為、固著反覆、退縮、怪異習慣、過分活動、攻擊等問題行為,透過老師的舉例,讓我在上課過程中不斷去思考自己的服務對象其問題是否有達到其定義之程度及問題類型為何。 服務對象標的行為可透過行為動機評量表及標的行為觀察紀錄表瞭解其行為發生的出現頻率及評量其行為功能。依照其行為功能擬定相關的支持策略及培養其替代行為。這四天上課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告訴我們,面對服務對象的行為問題,對問題的看法,決定處理的方法,態度上的改變,服務對象的人生也會跟著改變! 這四天上課過程中,使我收穫良多,並讓我學習檢視自己在面對服務對象的過程中是否帶有評價的價值觀,改變自己過去固有的價值觀,嘗試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思考其行為功能,擬定相關的策略及方法,使其問題行為減少,預防行為問題發生。 | |||||
建 議 | 無 | |||||
相關 附件 | 無 | |||||
參加人員 | 人事單位 | 秘書 | 院長批示 | |||
單位主管 | ||||||
備註:
1、奉派院外學習人員應提出本表,並檢附相關附件呈核。
2、本表奉核後,正本由參訓人收執,影本1份送本人事室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