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离现在 8
年 2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認識與協助有情緒或行為問題
的學生
何美慧
臺南大學特教系
106.3.23
今日研習大綱
認識學生的特質與教育需求
協助原則
策略
1234
一、認識學生的特質與教育需求
(一)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維基百科)
精神疾病的一種。
2015年由「精神分裂症」,改譯為「思覺失調症」。
不等同「多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礙」。
常見症狀:錯誤信念(false beliefs),不易瞭解或混亂的思維,妄想、幻覺、幻聽,社會
參與減少、情緒表達減少、缺乏動機。
常伴有其他心理上的健康問題,例如焦慮症、重性抑鬱障礙或藥物濫用障礙。
(罕見亞型)患者會經常保持緘默、在異常姿勢中保持不動,或者表現出亳無理由的興奮
狀態
--都是緊張性抑鬱障礙的症狀。
可能比一般人有較高的比率患上大腸激躁症。
症狀通常逐漸地出現,並持續一段長時間,青春期晚期至成年人早期是發病的高峰。
成因包括環境因子及遺傳因子。
大約
0.3-0.7%的人一生會受到思覺失調症的影響,2016年,全球估計有超過2100萬
名思覺失調症患者。
男性比女性多。
大約
20%會改善,少數能恢復正常。
大約
30-50%患者不能接受患病的事實,或遵從治療。
病徵
(維基百科)
1.正性症狀:
妄想、思維和言語紊亂,以及在五感上存有幻覺。
幻覺(大多數是以幻聽的形式出現)通常與妄想(性質通常是較為不合理
的,或感到逼害)的主題內容有關。
自我體驗異常的症狀,例如認為一些想法或感覺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而
是他者所植入的,這種症狀有時稱為「被動體驗」。
藥物對治療患者的正性症狀十分有效。
2.負性症狀:
正常情緒反應或其他思維過程中所存有的一些缺陷。
藥物對治療負性症狀的效果較差。
包括缺乏情感或情緒淡然(Reduced affect display)、貧語症(Alogia)
、享樂不能(Anhedonia,快樂不起來)、社交能力貧乏(Asociality)和
動機缺乏(Avolition)。
與正性症狀相比,負性症狀對他人的負擔、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工作能力
的影響較大。
核心特徵_
認知功能障礙
(維基百科)
影響範疇廣泛,包括:工作記憶、長期記憶、口語
敘述記憶、語意處理過程、情節記憶、注意力、學
習能力(特別是語言學習)。
最明顯的是言語記憶的缺陷,並且不是因注意力不
足所致。
語意編碼能力(處理與意義有關的信息)下降,例
如:給予一列單詞的列表,一般人會較常記住一些
意思積極的詞語(波麗安娜效應),患者傾向記住
所有詞語。
常見的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2016)
儀表障礙:外表髒亂,奇裝異服,個人衛生差。
情感障礙:情感平淡冷漠,表情不恰當,傻笑,哭笑無常。
行為障礙:混亂,怪異行為,退縮,自言自語,激躁不安,
攻擊破壞,僵呆。
知覺障礙:聽幻覺,視幻覺或其他幻覺,錯覺。
思考障礙:胡言亂語,答非所問,被害妄想,誇大妄想或其
他妄想。
社交障礙:自閉,孤僻,退縮,無社交生活。
意志障礙:缺乏生活目標及工作意志,注意力不集中。
治療
治療重點:處方抗精神病藥、諮詢、工作培訓、社會
康復。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
心理開導:患者的思維認知、邏輯推理、自覺反
省能力尚可的階段。例如:分享個人的憂慮。
藥物治療:主要用於減退症狀、症狀而致的緊張
、不安及困擾。小心濫用藥物等行為。
心理治療: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社交;對治
療抱有懷疑或顧慮;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
知如何面對未來的日子。
照護_注意事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2016)
1. 一有徵兆,馬上治療。
2. 配合醫囑,充分溝通。
可向患者解釋:「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疾病,就像心臟病、高血壓
、或糖尿病一樣,必須按時服藥才能維持身體健康防止症狀再度
惡化」。
病情變化,或有不適時,應立即返診請醫師評估,勿自行停藥或
調藥,以免症狀復發或副作用。
3. 抒發處理情緒,提供支持。
患者的挫折因應能力通常較差,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沒有價值,
應盡量減少其心理負擔。
不要對患者期望太高,而以較寬容的態度來接納其病情。
也可以請患者處理環境中壓力較小的事項(例如掃地等),讓患
者自覺有貢獻,以提升自信心與自我效能感。
(二)泛自閉症
廣泛性發展疾患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DSM_IV_TR,2000)
自閉性疾患
Rett氏疾患
兒童期崩解性疾患
Asperger氏疾患
其他未註明之廣泛
性發展疾患
Autistic Disorder
Rett's Disorder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Asperger's Disord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
泛自閉症
(DSM-5
,2013
)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ASD)
包含
autistic disorder
Asperger’s disorder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我國特教法定義:自閉症
(民101)
指因
神經心理功能異常
而顯現出溝通、社會
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上有嚴重問題,
致
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
有
顯著困難者
顯著社會互動及溝通困難者
表現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及興趣者
特殊才能
每200名自閉症者(the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中,約有1-2名具有
真正的特殊才能
(Hermelin,2001)
。
繪畫、音樂、作詩、外國語文、拼圖、萬
年曆計算、日期的記憶等等。
不具功能性
類別
Wing & Gould (1979)
隔離型 (Aloof)
被動型 (Passive)
主動但特異型 (Active but odd)
對自閉症肇因看法的變遷
早期
•
心因說
•
精神分裂說
1978-目前
•
認知及發展異常
•
神經系統障礙
自閉症基本資訊
機能問題而致的發展障礙。
通常發生在出生後的前三年。
盛行率:
典型自閉症-約萬分之5 (APA, 2000)
ASD-約150分之1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2007)
男性患者約四倍於女性患者。
發生不分地區、種族、社經階層。
對患者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
高異質性的群體。
可能對
視聽觸痛嗅味覺
及
平衡感
等任何一種或多種
感覺有異常反應。
需要的教學方法
需要
結構性
教學/安置有彈性
給予提示(尤其是
視覺提示
)和輔具
瞭解學生的學習風格
增進社會功能
•
社會行為的規則
•
個人衛生
•
拒絕他人
•
複雜的社會技能
•
回應他人的提示/線索
•
「讀心」的能力
•
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
說明自己的困難
•
處理孤獨的問題
•
善用現有技能
•
調整環境中的
社會性要求
調整環境
減少環境之不明確性
設定規則
調整環境中的社會性要求
亞斯柏格症學生的身心特質
1
. 認知能力、自理技能、適應性行為(有關社會互動除外)
、及對環境的好奇心等正常發展。
2. 具有不同於(而非劣於)一般人的思考方式。
通常具有追求知識、真實、與完美的強烈欲望,不過其優
先順序可能和一般人不同。
解決他心中所認為的問題,優先於滿足他人的社會或情緒
需求。
重視創造性甚於合作性。
非常在意一般人不會覺察的「小疏失」,卻未注意到「大
錯誤」。
3. 有特色的認知發展。
很有原創力。
具有獨特的幽默感。
想法比較無彈性,不允許改變或失敗。堅持完成想要做的
事。
通常有視覺上的優勢,具有很好的圖像式思考的能力。
只要是有興趣的主題,都有超強的記憶力和求知慾。
有邏輯性,在某些方面擁有超強的組織能力。
通常在數學或科學有良好表現。
4.核心困難在感情和社會行為方面。
常無法面對錯誤,遇到討論與爭執容易陷入固執和憤怒。
社會互動能力差,人緣不佳。
同理能力差,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覺;認為他人的想法一定
和自己一樣,或一個人說的便是真正想的;只談自己有興趣的內
容而不注意他人的反應。
即使知道他人的感覺,也常常不知如何有效回應。
無法辨別社會性的線索,因此會不自覺說出得罪他人的話。
通常在情緒方面成熟得較晚,即使已是青少年或成人了,還相信
孩子氣、不真實的事,對事件的詮釋也可能還有魔法和想像的成
份,分不清虛構的小說和事實。
可能極力尋求、並享受獨處。
校園中易受嘲弄而致退縮至個人活動。
女性亞斯伯格症者在社交技巧方面的問題較不嚴重,看起來好像
只是不成熟,而不是怪異;但社交上仍是孤立,因此往往退入自
己的異想世界裡。由於比較不容易被診斷發現,而默默承受痛苦
。
5. 具有無關語言能力的溝通障礙。
口語發展似乎無礙,實質上有困難,包括語言內容(例:
侷限,重複、學究式的語言)、語用(例:講不相關的話
、問不相關的問題、令對方難堪的開場白)、語意(例:
以表面字義理解語言、難理解一字多義或雙關語)和音律
(例:奇怪的音高或節奏)。
非口語溝通能力有損傷,包括表達與理解,例如:手勢少
、肢體語言笨拙、臉部表情少或不恰當、注視他人的眼光
僵硬而奇特、不會用眼神傳遞訊息、與人過度靠近。
情緒的表達與管理有困難;也難於表達他人期待的情意或
感情。
可能會喃喃自語(有時候那是複述白天和別人的談話)。
6
. 對特定事物有強烈的興趣。
著迷於特殊的興趣,因而佔據了過多的時間或對話的主題。
堅持某些生活例行程序或自己建立的一套生活常規,可能因而
影響他人的生活;他人若不配合,則可能引發焦慮、沮喪、或
發怒。
對於這種強烈的興趣行為,真心投入,享受其趣,不想抗拒它
(不同於強迫症)。
7. 經常處於焦慮狀態,並衍生哀戚或憤怒。
很容易焦慮,對大小事皆可能焦慮;焦慮起起伏伏,甚至有週
期性。
任何的社會互動,包括開始、持續和結束一段談話,都會引起
焦慮。日常例行規律的改變和有些感官經驗也會帶來緊張。
因應方式是專注在特殊的興趣上;焦慮愈深,就愈著迷、愈鑽
牛角尖、愈堅持例行的程序。
8. 對於批評與不完美的忍受力低。
主要的壓力來自社會互動,往往帶來焦慮和沮喪。無法瞭解別
人的想法,容易遭人誤會,因而變得多疑,甚至偏執。
容易因不良的生活經驗而形成負面思考的傾向。
9. 有動作協調方面的問題。
感覺統合不佳,動作笨拙、姿勢怪異、平衡感欠佳、抓握困難
。
容易因此引來同儕的譏笑、失去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或是覺得
窘迫或生氣。
10.可能有感官過度敏感的困境。
具有不同的感覺經驗,對於情境可能會有不同的知覺。
常見的類型:聽覺敏感、觸覺敏感、嗅覺或味覺敏感。
較難接受的三類聲音:突然的噪音;高音頻連續的聲音(例:
吹風機、電鑽聲);多種混雜聲音的組合(例:教室下課時的
吵雜聲)。
您可以提供的協助
1.
課堂學習時,提供引導或同伴
。
協助分組合作事宜。
提供考試或讀書策略。
提示教學內容重點。
提示作業重點。
利用他的視覺學習優勢,選擇圖像式的教學方式(例:電腦光
碟)。
協助規劃讀書
/作業時間。
安排朋友圈。
教導如何求助(例:聽不懂時、有困難時)。
接受他的特殊興趣與執著,甚至建設性地引導,發展為特殊專
長。
2.
注意其焦慮徵兆,並協助減輕其焦慮
。
留意焦慮程度增加的跡象,例如:搖晃身體、想法頑固。尚未發生的事
件也可能引發焦慮,例如:考試。
焦慮的程度如果輕微,一般減壓的方法就可以奏效。
減壓策略:從事放鬆活動(例:獨處、深呼吸、正面思考、聽音樂、幫
忙家事)、從事覺得有成就的事、從事運動(例:盪鞦韆、跳彈簧床、
騎腳踏車、遠足)、轉移注意力(例:專注於特殊嗜好)。
壓力最大的事就是人際互動,他每天都需要有獨處的時間。
認知處理:解釋情況,讓他知道焦慮是可以控制的。
生活作息結構化,讓生活可預期。日常例行程序若有變動,盡可能預先
提醒他,甚至協助他預作必要準備。
如果有感官過度敏感的現象(例:聽覺、觸覺),避免製造困境;若發
生感官敏感現象,可以表示理解,或是允許他做些改善或預防措施(例
:過度敏感時,避開某些聲音、聽音樂阻斷聲音、使用耳塞)。
只處理真正不可容忍的行為(例:攻擊行為);如果只是古怪的行為倒
不必費心去改變,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焦慮或衝突。
當他發脾氣時,試著保持耐性。他可能因為焦慮或挫折而發脾氣,處理
造成焦慮或挫折的源頭,或者提示他運用情緒管理策略。
3.
以正向、具體的方式溝通
。
盡量不作負面批評。
避免雙關語、成語、抽象或模糊的字句。
兼用口語與視覺提示。
使用堅定、沈靜的聲音,避免對他大音量說話,因為可能引發
其焦慮或害怕(如果對聲音敏感時),或誤解為對方在生氣。
和他說話時,如果未得到回應,不要假設他是故意忽視。他的
視知覺或聽知覺可能有異常情形(例:聽到了每個字,卻不知
其意),因為他的腦需要較長時間處理資訊,仿如一般人在處
理外語的情況。
不要認為他的行為是衝著自己,通常他的原意並非我們所解讀
那般。
保持幽默感
!盡量去看他的行為的有趣面,即使令自己尷尬的場
面,何妨自我調侃一下。
二、協助原則
協助原則
建立安全、信任的關係
順應學生的特質
思覺失調症學生:
減低壓力、及時覺察
泛自閉症學生:
結構化、視覺提示、處
理焦慮
正向行為支持
有關名詞
行為學派 (vs. 認知學派、精神分析學派)
行為改變技術
認知-行為改變技術
正向行為支持
正向支持的內涵
檢核
1
(鈕文英,民90,pp. i, 99)
視個體的行為問題具有一定的
功能
。
藉
調整環境
、
教導
適當行為來因應不
適當行為。
強調依個體的不同需求,採用多重而
個別化策略
。
強調
正向
行為目標。
檢核
2
當事人觀點
生態觀點
社會效度:
目標、過程、結果
三、策略1234
1︰合一/適配性
我們的要求或協助
vs. 學生的特質、能力
、興趣
2:保護因素 vs. 危險因素
保護因素
危險因素
改善
vs.沈淪
2:保護因素 vs. 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
學生因素:例:遺傳因子、氣質、親子關係、學業表現、體型
家庭因素:例:教養方式、家庭功能、家庭結構、家長身心健
康、虐待
家庭外因素:例:損友、文化不利、社區
/媒體暴力
保護因素
學生因素:例:氣質溫和、
IQ高、內控、自尊高、學科能力
佳、社會能力佳、參與活動能力佳
家庭因素:例:親子關係良好、家庭資源
家庭外因素:朋友、機會、支援
3
:個別化情緒線索
焦慮表情
焦慮動作
焦慮時伴隨的行為
(或聲音)
焦慮的生理/心理現象
輕度焦慮
1.知覺能力提高。
2.對相關及有意義之事物注意力增
強。
3.警覺性提高,可使用問題解決法
處理問題。
4.失眠、易怒、不安、哭泣、抽煙。
資料來源: 國家網路醫院 (民98)。焦慮疾患。98.4.16 取自King Net 國家網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heartsustain/a-9.html
中度焦慮
1.知覺範圍變小,選擇性注意
某些特定細節,無法面面俱
到,十分機警。容易變得神
經質、吹毛求疵、合併身體
症狀。
2.聲音抖動、音調改變、心跳
增加、身體搖曳。
資料來源: 國家網路醫院 (民98)。焦慮疾患。98.4.16 取自King Net
國家網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heartsustain/a-9.html
重度焦慮
1.未能注意整個環境,把焦點
放在細鎖小節上,如世界末
日一般,無法學習。
2.血壓上升、心跳增加、頻尿、
噁心、頭昏。
3.自動性行為朝向馬上解決問
題,取代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網路醫院 (民98)。焦慮疾患。98.4.16 取自King Net 國家
網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heartsustain/a-9.html
1
恐慌;嚴重度焦慮
1.明顯之散亂、無法注意到發
生什麼事。
2.感覺害怕、恐懼,產生解離,
幻覺增加、失去現實感。
3.不能解決問題,無自制力、
並且無法接受外界溝通訊息,
久之人格畸型。
資料來源: 國家網路醫院 (民98)。焦慮疾患。98.4.16 取自King Net 國家網
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heartsustain/a-9.html
您知道學生正在焦慮嗎?
您知道您的學生有哪些情緒嗎?
您如何辨識您的學生在什麼情緒狀態?
三類負面情緒先兆(舉例)
臉部表情
嘴唇緊繃:嘴角拉直或往下。
雙眼瞇,而雙眉稍下拉、臉頰朝脖子拉。
雙眼圓睜,而鼻孔微張、臉頰朝前擠。
牙關緊咬:下頜肌肉緊繃、扭曲。
撅嘴。
身體動作
雙肩崩垂,伴隨頭、眼下垂。若是坐著,學生可能交叉雙
臂;若是站著,雙手則插口袋中。
雙臂交叉,而雙拳緊握;或是雙臂交叉,而雙手緊抓住上
臂。
站立時,身體前傾,而雙手大張地貼在桌上或是抓住桌緣
。
緊捏著雙手放在桌上或雙手撐著頭。
一手絞著另一手
坐在椅上而雙腳踝互扣住。
雙眼閉上,而一隻手蓋著,並顯得握住了鼻子。
頭朝下而以雙手蓋著。
站著,手置於背後,而一手緊押住另一手。
吸吮或咀嚼手掌/手指的動作。
伴隨行為
呼吸快而淺。
嘆氣。
一隻腿或腳快速、短暫地上下或是前後幌動。
一隻腳趾反覆踢著地板。
非口語聲響,例如:啍聲。
折斷物品,例如:鉛筆。
撕裂或wadding up 被單或紙張。.
逾常的行為,例如:使勁地閤上書。
失控地發出口頭禪 (an expletive),例如:damn!
咕噥或自言自語。
個體變項
(內隱因素)
生態/環境變項
(遙遠前事)
前導事件
(立即前事)
行為結果
行為問題
行為的
可能功
能
4: 四個面向看問題/功能評量
行為問題處理策略圖示
整理自:鈕文英(民 90)
。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臺
北市:心理。
生態與環境變項
(遙遠前事)
行
為
結
果/
功
能
行為問題
前導
事件
(立即
前事)
個體變項
(內隱因素)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主要)
前事控制策略
行為訓練
後果處理策略
(主要)
替代行為訓練
(主要)
前事控制策略
(主要)
行為訓練
教導相關行為
(主要)
其他個體變項介入策略
(主要)
後果處理策略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行為問題的功能評量
使用
各種方法
,有
系統地
蒐集資料、
評估行為問題發生的前因後果及其他
影響因素、並且確認維持該問題行為
的功能因素,而後
根據分析結果提出
處理策略
的歷程。
生態與環境變項
物理因素
社會因素
家庭、學校、職場
個體變項
生理因素
認知因素
能力因素
需求和動機因素
情緒因素
前導事件
特定的人、事、物、地、情境
處於缺乏的狀態
身體不舒服的狀況
情緒困頓的狀況
行為問題的功能
取得
內在刺激
感官刺激
取得
外在刺激
注意
想要的物品、活動
逃避
內在刺激
身體不舒服、情緒困頓
逃避
外在刺激
處罰
不想要的活動、情境
參考資料
快樂的回家作業
報告狗班長
(西薩米蘭,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R5
kA50Mdw
狗班長的快樂狗指南
(西薩米蘭,2014)
參考文獻
何美慧(2011)。溫柔引領自閉症學生:順應感覺/知覺的介入方案及其
應用。高雄市:新裕豐。
何美慧(2016)。臺南大學資源教室宣導摺頁:亞斯伯格症。臺南市:臺南
大學。
林惠芬(2001)。功能性評量對智能障礙學生問題行為介入處理成效之研究。
特殊教育學報,15,85-105。
曾端真(2000)。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臺北市:天馬文化。
鈕文英(2000)。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高雄市:高雄師大特教中心。
鈕文英(2001)。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臺北市:
心理。
鈕文英(2016)。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2016)。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日常生活照顧
。取自http://web.csh.org.tw/web/222010/wp-content/uploads/2014/09/T-PSY-
002.pdf
教育部 (民101) 。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六版)。臺北市:作者。
國家網路醫院 (民98)。焦慮疾患。98.4.16 取自King Net 國家網路
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heartsustain/a-9.html
維基百科(無日期) 。“思覺失調症”,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BE%E7%A5%9E%E5%88%86
%E8%A3%82%E7%97%87
鳳華(民89)。自閉症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
新特殊教育通論 (pp. 335-368)。臺北市:五南。
劉瓊瑛譯(2010)。自閉兒教養寶典(Engaging autism)。臺北
市:智圓。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y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 Washinton, DC:
autho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0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tex-rev.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PA(2013). DSM-5 Proposed C
+6riteria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Designed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trived from:
http://www.dsm5.org/Documents/12-
03%20Autism%20Spectrum%20Disorders%20-%20DSM5.pdf
Center, D. B. (1999). Strategie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behavior: A
teacher’s guide. (electronic book)
Howlin, P. (1997). Autism: Preparing for adulthood. New York:
Routledge.
謝謝大家!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